日本高温致6人死千人住院 东亚"烤"验从何来?(组图)
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来说,7月12日恐怕是这半年以来最炎热的一天。
黄土高原上的西安,在炙热的阳光烘烤之下,下午气温突破40度;华北平原上的石家庄,在极度闷热中上了38度;新疆的托克逊气温更是破天荒地的测到了48.8度,打破托克逊历史记录,一起破纪录的还有吐鲁番,傍晚气温高达49度,打破吐鲁番的历史记录,也逼近全国历史最高温度记录。北京的气温也接近36度。
事实上,东亚大部分地区也都进入了高温模式,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同样12日这天,韩国庆州地区出现了39.7℃的高温,创下了75年以来7月份的最高气温记录。
7月16日,日本共有50多个地区、测到35度以上的高温,就连北海道的带广市,都达到37.1度。就连受海洋性气候调节的日本都达到如此酷暑,东亚的高温情况可见一斑了。
而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日本总务省消防厅援引7月17日至23日的数据表示,日本出现的高温一周已造成6人死亡,约6370人入院,其中半数不适者为65岁以上老人。东京都区部、大阪府,兵库县,埼玉县,福冈县,爱知县,以及北海道不适者人数最多。日本气象厅消息,大部分地区近日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近段时间,我国也有高温伤亡现象。以上海为例,7月26日上海高达40.5℃。在连续高温轰炸下,中暑事件频发。沪上多家郊区医院传来预警:因为连续高温,从上周开始连续接到热射病和热衰竭等重症中暑病人,甚至有人失去了生命。从20日开始,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每天都会收到中暑病人,均为重症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94岁。
高温“烤”验从何来?
今年最强高温,和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转变有着密切关系。
从8日开始,受西风带异常活动的影响,阿拉伯-伊朗副高大幅东北扩并控制新疆。在高压的影响下,新疆的高温一骑绝尘。
新疆高压本质上属于大陆高压,它的出现和继续东传让北方地区处于极度干热中,而位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也在这场异常活动中蠢蠢欲动。欧洲数值指出,随着它的继续东移,将和影响华东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进行合并,形成一堵巨型高压围墙。
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联动、以及巨型高压围墙的出现,将让中东部许多地方陷入高压的控制之中,高温的范围和强度不断加大,从而也酝酿出了2017年最强高温。
而南方的最强高温的"罪魁祸首"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这次高温比较严重的上海、苏南、浙北等地刚好就处在这个天气系统的中心附近。"国家气象中心工程师陈双说,一般说来,在副高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的产生,往往为晴空少云天气,利于太阳辐射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另外,由于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伴随有增温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副高控制区域容易产生高温天气。7月以来,副热带高压一直较为强盛,造成南方多地温度屡创新高。
为什么感觉今年高温比以往多?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表示,每年夏天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强的高温天气与全球变暖趋势有关,而且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这样的高温天气还可能会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
从目前的监测来看,今年7月高温的重点最突出的暂时是北方,北方的高温不仅来得早而且去得也慢,北方许多地区的高温天数比往常显著偏多,比如首都北京,今年的高温天数高达17天,而常年平均天数的只有8天多,换句话说,今年的高温比以往多了两倍!这也造成了许多人感觉高温越来越多的印象。
事实上,今年的高温天气除了和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情况有关系外,城市热岛效应也难逃干系,出现高温的地方大多是城市区,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围大,在夏天热岛效应非常显著,这使得城市的温度比周围要显著偏高,对高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北方地区的高温已经趋于消退,而南方地区则成为高温主力,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副热带高压稳定霸占这一带,带来的是持久而漫长的高温天气。
不要小觑高温"烤"验 要科学应对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首先就是要注意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的外出,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等。对于老幼病孕等脆弱人群,要格外注意,减少室外活动;对于户外作业等重点人群,要注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户外作业时间、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来调整作业方式。
高温天气里最常发生的状况就是中暑。如果身体突然出大汗,然后胸闷、恶心、乏力,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中暑了。
一旦在高温天气发现有人中暑,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救助。通常的中暑,人会恶心胸闷,这种一般不需要去医院,先把人送到凉快通风的地方,然后给他喝一些盐水,症状就会消失。如果是重症中暑,就要去医院了,比如大量出汗引起缺水缺钠、体温特别高、昏迷等。
此外,在高温天气时感冒的病人会增多,因为夏天人们都贪凉,吃大量冰镇的东西,喜欢开空调,这样容易热伤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也多。而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热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呼吸系统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在高温天气里,人的心脑血管发病率也会增加。
除了要关注高温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影响外,还要关注高温对于农业和水资源以及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同时,高温天气持续,要防范干旱的发展,注意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此外,高温天气还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增加,导致高温区工农业和生活电力消费增加,要做好电力供应和调度工作。特殊行业化工原料的储存、运输等要采取好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