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大火后安全整治 官媒否认借机清理“低端人口”
图片版权CHINA NEWS SERVICEImage caption北京市内各地均在进行违章建筑整治
北京市大兴区11月18日一场大火,夺去19人性命,当中包括八名儿童。两日后,当局宣布在全市范国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当地媒体报道,多个区域的违章建筑租户被勒令在数日内迁出。
在中国的社交网络,网民对此议论纷纷,批评当局在严寒天气中逼迁,网络流传,北京多个地区均出现租户被逼迁的情况,有租户遭警告将“断水断电”,不得不露宿街头,质疑当局借机“清理低端人口”。
目前,北京晚间气温已跌至零度以下。
官方媒体《北京日报》今日则发表评论指,外界认为当局在“排斥所谓‘低端人口’”,属于“错误认识”。
“三天内限期搬迁”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北京大兴大火后,满目疮痍
火灾发生后两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展开为期40日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以取缔违法场所及拆除违章建筑。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指,在大兴火灾后第三天,事发地点附近“大部份商铺、作坊、公寓(违章建筑),都接到了三天内限期搬迁的通知”。
《财新网》报道则指出,除了日前爆发火灾的大兴区,海淀、朝阳、通州、丰台等其他多个区域的城乡接合部,均在严查违章建设的出租公寓,要求租户在限期前迁出,“搬迁时限短则一、两日,长则三日至一周不等。”
“北京市内即将迎来一场搬迁大潮。”
在北京市内,尤其市郊地区,有不少居住环境狭隘但租金相宜的“群租房”,多以“公寓”命名,租住者多为收入不高的基层民众。
当局宣布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后,网上流传多段影片,显示基层租户被强行要求迁出住户的情形。
官媒评论否认
《北京日报》今日头版刊出一篇署名评论指,外界将大火后发起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与近年正在进行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混为一谈,是一种误解,而后者亦“从未针对特定人群”。
“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搞,必须‘在量上做减法,在质上做加法’”,强调项目的目标是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5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北京的经济结构。今年初曾任北京市长的蔡奇则在二月表明,市政府的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将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北京市今年亦展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一方面“疏解”低端产业,另一边厢致力拆除违章建筑,不少基层、外来人口聚居的区域首当其冲。
“低端人口”说法从何而来?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外来人口被视为“低端人口”
中国官媒早在2010年便有“低端人口”的说法,但当时没有给出“低端人口”的具体定义,说法大多正面。
《人民日报》在2010年9月一篇评论文章指,所谓的“低端”并不代表“低素质”,指他们绝大多数都“勤劳、自立”,也“怀揣着向上的梦想”。文章也认为,强制“低端劳动力”离开城市必会使生活成本大幅提高。
但是,2016年8月媒体转载官媒文章时却引用错误,把“低端人口”变成一个贬义词。
《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时引述人民大学学者顾宝昌指,一些城市为减慢人口增长,实施政策强逼“低端人口”离开。他同时指出,这样做“不一定有好处,也不可持续”。
一些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和中国网等官方媒体转载这篇文章时,标题却变成“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 专家:政策清理低端人口”,没有注明顾宝昌也有解释这个政策的缺点,引来批评,指媒体引用文章时”断章取义”。
之后官方的说法仍然正面。官方《经济日报》在2017年8月引述专家指,驱离“低端人口”会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
但是这已不能改变舆论把“低端人口”解读成贬义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