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改称“侨民”?“去中国化”,台当局又盯上了华侨(图)
日前,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将相关行政规定用词“华侨”改成“侨民”。
对此,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5月30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民进党当局操弄所谓的“改名”,实际上是在搞“去中国化”,他们走到了华侨的对立面。这种做法既改变不了华侨的中华民族属性,也不会得到广大华侨的认同。
安峰山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长期以来,维护台湾同胞包括来自台湾地区的华侨在海外的正当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贯的做法,也得到了台湾同胞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我们的有关机构将继续加强同海外台胞华侨的联系,在危急关头替他们遮风挡雨、排忧解难,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台湾“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新兴5月21日在“立法院”答询时表示,约2个月前将相关行政规定中的“华侨”改用“侨民”,是采用“宪法”用语,以“宪法”精神、相对中性字眼来包容“华族”、“台侨”等不同的名词。
台湾“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新兴
此举引起了岛内外反对声浪。
国民党“立委”马文君质疑,如果改称“侨民”而非“华侨”,全世界各国都称“侨民”,到底是谁的“侨民”?
国民党“立委”李彦秀表示,改称“侨民”是制造族群对立、政治操作,实际上是限缩,而非中性、包容。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指出,
台湾“侨委会”把沿用已久的“华侨”改成“侨民”,新名词看似“中性”,却暗藏政治用意,其来有自;表面上说可以同时涵括“华侨”与“台侨”,其实是将原已是最大包容共通性的华侨,硬生生地给切开、分化出其他的“侨种”。
文章表示,从定义内涵上来看,华侨的“华”指的是民族、血缘、文化上的同源,当然包含“台侨”在内,硬要切出台侨并列,反而变成了“华侨本无事,政治自扰之”。
该称“华侨”或“侨民”?是称中国或大陆?全都看是自称或他称,其实一点也不复杂,而是民进党当局自己心中有鬼,“逢中必反”、“见华便怕”,所以“仇中”之后,现在又加上“恐华”,两症齐发,自然华侨也就遭殃了!
澳门《新华澳报》24日发表富权的评论文章说,
蔡当局以两面派手法推动“渐进式台独”的最新一个例子,就是在其侨务政策及实务上,正式行文将“华侨”改称为“侨民”。去掉“华”字,因为“华”是中国的简称,因而就是“去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又不敢以“台”字取代,而是采用了据说是“较为中性”的“侨民”,是为了避免像陈水扁那样得罪其幕后大靠山老美,及“刺激”及“挑衅”中国大陆。
台当局此举也引来海外侨界一片反对声浪。海外台湾乡亲也对此纷纷发表声明,谴责这一举措。
小侨想说,无论台当局如何“改名”,血缘、历史、文化、亲情无法改去,这样的举动必将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