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爱国者胡锡进的幸,与不幸(组图)
“老胡为中国国家利益申辩,我和《环球时报》是被西方媒体怼得最狠的中国媒体和媒体人。我们长期站在维护中国和中国人民核心利益的最前线。我总对环球时报同事说:我们要做守护国家利益的戍边者、烽火台,我们要与中国崛起共荣辱”。
如此,老胡算是爱国老兵吗?
老胡,胡锡进,笔名单仁平。1993年至1996年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曾20多次深入战火中的波黑采访;1996年至2005年任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副总编辑,2005年起总编辑。他的成名因其主编《环球时报》时期的宣扬民族主义以及紧随中共官方态度而闻名。在他看来,中国媒体应主动回应西方媒体的误读,主张中国媒体主动掌握报道主动权;但他否认《环球时报》是保守左派“愤青大本营”一说,自认为《环球时报》“代表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真正的心声”;他的这个定位,引发不少中国读者的嘲讽,并指责胡锡进和其主导的《环球时报》是“接飞盘的小丑”。
接飞盘的小丑?
他最近一次发声是针对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的大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一事。他说,“中国面临的是一场非常复杂的博弈,我们不仅要坚定,更要拼智慧。华为这件事,美方绝对是在恶意找茬,试图用美国的法律体系整华为。美国用它的法律整华为没那么容易,鼓励华为在美国法律体系下击败指控者。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挺华为,防止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倒忙”。
“防止在关键时刻帮倒忙”,胡锡进在说这句话时,他心底,应是诚恳的。在中美贸易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背景下,因为谈判的反复与迂回,令中国不少民众产生观点各异的认知。一部分人看来,中国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叫板坚持将这场贸易战;也有部分人认为,贸易战若长期持续将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另有人认为,贸易战如果中国坚持“打”,未来可能会降低对世界的开放程度,不利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深度的改革。
各种不同的观点都有一定的拥趸者,虽抱持相异的态度,但背后总受到一股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这时官方的决策或会受到民意的裹挟。鉴于此,胡锡进指出“防止在关键时刻帮倒忙”,站在大局的角度,确实如此。
比较可悲的是,他的言论,总能引发负面的效果,这与他此前的一贯表现直接相关:总是站在与中国官方“媾和”的立场,罔顾事实,用各种招数进行接盘。这成为他被中国很多改革派和自由派知识分子以及西方媒体攻击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很不容易”说,是他引起舆论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2013年末,胡锡进出版著作《胡锡进论复杂中国》,并提出所谓“复杂中国”的概念,即“中国很复杂,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中国很不容易”;有评论批评他的这一说法可以成为任何变革、任何建议、任何说法的挡箭牌。
同样在2013年末,中国首都北京饱受雾霾的困扰,《环球时报》刊登题为《雾霾对武器影响多大:侦察看不清导弹打不准》的文章。其文指出,雾霾妨碍可见光侦查、导弹攻击和航空兵作战,从而有利于军事防守,引发争议被网民调侃。胡锡进则在微博上指责批评者和调侃者将互联网搞成了娱乐世界。
双面人的“中庸之道”
2016年,他赢得了为数不多的一次赞誉。那一年的2月14日,胡锡进在微博发文:“中国还是应多放开言路,鼓励、宽容建设性批评,对非建设性批评也应有一定承受力。言路宽松会导致一些问题,但它带来的好处更多些。新中国的历史证明,言路宽松与社会活力的关系密不可分……”,此话当时得到中国大陆改革派与自由派系人士的赞赏。
事实上,胡锡进这些年对热点事件的表态遭到非议已成常态。究其原因,可以在2014年4月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找到注脚。在谈到内地的媒体生态问题时,他表示《环球时报》这一类媒体面临着市场的生存问题,同时有两个老板:第一个老板是党,是政府;第二个老板是市场,是群众,要生存就必须适应两个老板给出的要求,在两个老板之间形成平衡;而他自己,则把两个老板伺候得都不错,两个老板都很喜欢他……演讲期间,中国人权律师滕彪亦要求胡锡进回应网民称其为“叼飞盘的狗”一说。
普遍意义上,胡锡进的每次表态,基本都会被认为是进行政治上的投机,而他本人,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切正如他在中文大学演讲中提到的把两个老板伺候得都不错,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庸主义”,在他,游刃有余。 执其两端,左右逢源,两边都对,但都不全面;这基本可以概括为他的文字风格与贯穿于评论中的逻辑。曾有网友用尖锐,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言辞指出,“胡锡进的爹”实际上是权力,掌握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读懂胡锡进所有文章的精髓了。
清醒的“梦呓者”
不过,他最近的表态,确乎是看到一种客观或者清醒的姿态。 比如,针对中国目前与世界的交往,他这样说,“改开的中国,需要有与外界磨合的能力。文化与制度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少不了与各种外部力量撕扯。相互学习、沟通的方式很多时候就是摩擦和冲突,对立与共存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在杜嘉班纳涉嫌“辱华”事件上,他表态称不希望本来存在不同看法时,表现出来的却是齐刷刷的一种意见。中国的繁荣其实是喜欢和不喜欢人的大集合;越有胸怀和能力聚集天下形形色色的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越成功。
最中肯的莫过于,针对中国各职能部门在对待舆论问题的态度上。中国社会的信息发布机制过于单一,这是在中美博弈中中国不断“吃亏”的因素之一,官方如果能更多扩大舆论在对外问题上的自由度,对中国的利肯定大于弊;既有助于在对外博弈中多掌握主动权,又有利于国内社会对政府决策的理解。
杜嘉班纳因为一则广告涉嫌辱华引起舆论狂欢(图源:VCG)
针对中国官方的舆论管控,胡锡进指出信息发布机制过于单一(图源:Getty)
胡锡进自称是中国媒体界体制弹性的探测者(图源:VCG)
他,也曾在自己的微博自叙:我偶尔会拉黑人,不是因为他们怼我,而是他们恶毒攻击国家政治制度,公开发表这种违宪言论我坚决反对,而且它们会损害我微博的建设性,并导致具体微博被关评论甚至被删。他欢迎网友就具体事情各抒己见,也接受对他个人的批评。也“诙谐”的表示,“请克制对我的人身攻击”。
他对自己有过甚多的评价。比如,在他的《胡侃》节目中也曾自我感慨好像是“这个时代不太入流的一个戍边者”;2016年7月接受大陆媒体《上海观察》专访,彼时,他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在政治立场上算中左,在中国媒体界是体制弹性的探测者,在人文情怀上是人道主义者;他又表示自己是“复杂中国的报道者”。
客观来讲,胡锡进每一次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都能够快速地吸引网络的眼球,并把自己置于事件的评论中心;观众也将对事件的注意力一部分转移到对胡锡进本人身份以及人格的置评中。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他是“复杂中国的报道者”,毋宁说是“复杂中国的评论者”。作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与他所领导的这张报纸,在当下中国复杂的舆论场中无法规避一些质疑和批评。实属必然。也许,正应了他那句“我是中国媒体界体制弹性的探测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胡锡进,其实,心如明镜。午夜梦回,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言论会引起舆论怎样的狂欢。他,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始终摆脱不开舆论的漩涡;或者,他甚至沉醉其中,伴随着不断的狂欢。狂欢,他是狂欢的发起者,也是狂欢的起舞者。而不断涌起的舆论狂欢,展现着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暴露其中存在的问题;清醒者从中看到中国官方的短板,也看到中国的看客心态;完整的中国借此得以被外界窥探与审视。
胡氏锡进,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人物,浓缩着时代的印记。他,背后存在着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他,不过是因为各种“光环”的加持,成为颇为闪耀的一位,他的“清醒”也是经常摇摆的。于他,这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