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重金引进中式数学却无效遭批,真相竟是如此(组图)
英国引进“中式”数学教学法,却遭遇滑铁卢?
历时四年多,花费7400万英镑,引进中国教师、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法,英国政府为了提高英国人的数学水平也是拼了。
然而《泰晤士报》近日报道,英国教育部的最新报告显示,这个项目“对学生的表现提升,仅有很少或没有效果”。
《泰晤士报》:“中式数学课无法提升英国学生的考试结果。”
该报还引述批评者表示:英国政府想要复制中国上海的成功经验,实在太“幼稚”了!
由于对英国学生数学能力感到担忧(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组”又称PISA的最新数据,英国学生在全球学生排名第26位),英国政府希望从别的国家取经。
他们看到中国上海的学生在PISA的排名——在2012年的排名排在第一位,似乎看到了希望。
时任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Liz Truss当年率团到上海取经,表示中国孩子的能力领先英国学生“好几条街”。
经过调研,他们拍板:英国公立学校,要引进中国的“掌握”教学法(Mastery method)。
首先就启动了“数学教师交换”(MTE)项目,把英国教师派到上海取经,把上海教师请到英国,给英国的老师、专家还有学生上公开课,分享教学经验。
2015年,BBC还拍了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强大吗?》的纪录片,讲述上海老师如何深入一个英国公立中学班级进行教学,在中国的社交网络走红。
引进中式数学教学法在英国公立学校推广,也是花了巨资和大量精力。
但英国教育部的这份报告出炉,却让英国政府深深挫败。到底问题出在哪?
“像中国人那样学好数学”:数学弱国的一场“自救”
这场“师中长技”的大改革,其实是一次“迟到”的改革。英国人早就知道本国人数学太差,经常闹出笑话。
2014年,民间机构National Numeracy的一次调查,还是吓坏了英国人:78%的英国人的数学能力只有英国“中考”——GCSE的第四级别,也就是中等偏下;一半的英国工薪族的数学只是相当于小学毕业生——要知道,英国小学数学的难度,和中国也是没得比的,能力可想而知。
另外,UCL的研究表明:1/3的英国人连最基础的数学运算都很差!
数学差可不是小事!按照他们的说法,英国人的数学能力使得国家经济损失200亿英镑,相当于GDP的1.3%!
在超市里的各种奇葩标价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比如这个……3个3镑,一个65p(100p=1镑),哥,那我还是一个一个买好了
还有这个……3个12镑也就是平均每个4镑,或者3镑一个。
可能这个老板不想大家多买……
之前120镑,现在129镑。
这衣服还带涨价的…
如果不仔细看真的觉得好划算呢!
而英国的政客们。面对各种简单的数学问题更是避而不答……
比如大家熟悉的卡梅伦。
“8×9=?”
当卡梅伦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回答……
他表示:“我只在开车送孩子上学路上才会背乘法口诀表。所以为了现在不要一不小心在你的电视节目上说错,我还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了。”
如果换做在中国,不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觉得你在问傻子,因为这个问题是在太简单了……
但是在英国嘛……
被问到同样问题的还有英国教育大臣摩根。
“8×9=?”
她的回答很没自信:“我知道一旦我回答错一题,大家的目光都会集中到这个错误上来。”
看来她已经自我放弃了……
以及另一道数学题:
“11×12=?”
“125的立方根是多少?”
摩根表示:“我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
为什么英国人数学那么差?National Numeracy的理事长Mike Ellicock有话说,大概意思是与先天原因无关,是不够努力、投入时间不够,我们可以总结为“原因千万条,关键就一条,小时不努力,现在泪两行”!
要改变,就得从公共教育制度去改革。怎么改革呢?英国政府说:很简单,谁强学谁。
数学领域的强者,就是中国上海。经合组织(OECD)下属的PISA调查发现:在上海,连环境不好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比英国中学学生的平均能力要强!
为什么中国学生的数学强呢?英国政府派出官员和教育专家前往上海调研,得出结论。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数学教学法是一种注重“掌握”(mastery)的教学法。
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并非按学生能力分组,而是慢慢教导,直至所有学生成功掌握有关概念为止。
相关教学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当前的学习目标,才开始传授下一个目标,不用在课程后期回头再教较浅易的数学概念。
如果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明白内容,教师会提供额外支援(如:辅导课),确保他们能跟上同学的进度。
在英国公立中学的数学课,老师把学生分为不同水平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开教学。可见中英数学课多么不一样。
英国人彻底服气。当时的教育部长Liz Truss亲赴上海“取经”,最终敲定了全套“引进”中国数学教学的方案。
上海的优秀数学老师来到英国,办示范点、分享会、培训英国老师,人数每批从30到60名不等。
根据《泰晤士报》的说法,英国超过100所小学和中学参与这个项目。
该项目的推进下,的确有不少英国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认为:中式数学对于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好处。
中式数学教学法引进英国:徒劳无功?
英国人对自己的教育向来非常自信,让他们学习中国,的确引起了一定的不解。
也许为了平息争议,英国人也希望科学论证。因此,从2016开始,英国教育部请来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专家,进行长达两年多的调研。
这份调研报告日前终于由英国教育部公布,结果让英国教育部颇为尴尬。
根据《泰晤士报》的引述,“根据教育部的报告:四年来,把英国教师送到中国向那里的同行取经的办法,就提升学生成绩而言,毫无作用。”
这份报告比较了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学校和没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学校的成绩,没有显著的不同。
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参与该项目的学校对比尚未参与该项目时,其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确有进步。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要归功于东亚数学教学法的实施。”
《泰晤士报》引述批评者的观点表示:这样的结论证实了,英国政府在教育方针上的“幼稚”。“没有某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带来学生的提高。”
是教学法,还是家庭文化?
这次《泰晤士报》的报道,让想来反对该教学法的人士找到了一根大棒:“看吧,我早就说了没有用。”
然而,我们还是要厘清一个问题:该报告评估的,主要是“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MTE),而不是“中式数学教学法”本身。
该报告主要是通过检讨MTE,发现有参与MTE和没参与MTE的学校的数学成绩相比,有进步,但不明显。
因此,在报告原文中,他们下了一个结论:光有MTE还不够,需要其他配套措施的配合。这个结论没有得到《泰晤士报》的引述。
这个结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复制中式数学教育法,光派中国老师来培训英国老师,是不够的。教材编写的改变、课程设置的改变,都要配合。其实英国教育部在计划的第二阶段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作出改变了,他们组织翻译中国的教材,又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但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好好推行。
但即便如此,研究者还是肯定,“即便在很短时间内,MTE还是发挥了积极影响”。
对于中式数学教学法本身,报告的结论谨慎表示:需要更长时间的评估,才能得出结论。
报告曝光后,有人批评英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很“幼稚”,竟想靠单一种教学方法,改善成绩。这个观点就连改革的支持者也就是National Numeracy理事长Ellicock也赞同。
Ellicock还表示,改变英国孩子校外的学习,也很重要,“这个教学法好处多多,但不应该期待任何一种教学法就能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孩子只在学校呆1/4的时间,家庭环境、社会整体氛围才是关键。”
《卫报》在2014年也就是MTE项目落实之初就表示:“是文化,而不仅仅是教学法,使得亚洲学校取得成功!”
该报引述了一份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东亚人即便移民到了西方国家,数学成绩也照样比非亚洲人好,原因是因为“亚洲家庭对孩子的期望,是亚洲孩子努力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该报指出:“东亚孩子平均每个礼拜在校外多花15个小时学习,他们有很好的工作习惯,有强大的信念,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获得回报。”
被引述研究所调查的东亚孩子中,有94%认为,自己一定可以上大学,而受调查的非东亚孩子,只有58%的人认为自己可以上大学。
有这样的信念,玩命的学,当然什么学科都能学好了。
看来,英国孩子欠缺的,恐怕不仅仅是好的教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