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真的要来了!年底前就有一次大动作(组图)
侨报记者刘结球3月5日报道 数日前,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完成了首次试飞载人版“龙”飞船(Dragon 2)。如今,中国也将拉开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序幕。
2018年11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在珠海开幕,中国空间站“天宫”核心舱(工艺验证舱)亮相航展。 (来源:中新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日透露,2019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下半年,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首飞载荷将先后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后续,择机完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
经25年努力 中国有能力建造空间站
不久前,超高票房的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让人们体验了搭载火箭到太空遨游。有人说,当一个国家真正有科技实力时,才能拍出好的科幻电影。那么,中国的航天科技实力现在达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设计师张柏楠4日介绍说,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发射37次,发射次数位列世界第一。但同时,中国在很多项目上还是空白,比如空间站还处于待建状态,载人登月尚未实现。“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是航天大国,还不能说是强国,但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建成航天强国。”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天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按计划持续推进,正在开展第三步——空间站工程研制。按计划,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这也是中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据北京《科技日报》4日报道,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额定乘员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是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
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的杨利伟3日也表示,经25年努力,中国突破并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2019年,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要由初样研制阶段转入正样阶段,其他舱段进行初样阶段的研制和生产。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择机首飞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目前,空间站核心舱和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正抓紧研制生产,将于今年底前进行发射场合练和首飞任务准备工作。而执行空间站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也在按计划选拔训练,核心舱载荷正积极开展初样阶段研制。
今年还将选拔第三批航天员,在数量、种类、范围上都有所变化。
据杨利伟介绍,以前飞行任务两年左右一次,将来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期间每年要有两次发射,所需航天员的数量更多,所以选拔航天员的数量会增加。前两次以驾驶员为主体选拔,此次还要选拔飞行工程师,执行对空间站的建造、维护维修等任务。此外,空间站也是太空实验室,还要选拔载荷专家去做实验。
中国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空间站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完成空间科学应用合作项目遴选工作,启动多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1月11日,中国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在月球背面完成了360度环拍,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方位投影)。 (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8至10颗北斗导航卫星今年升空
今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受瞩目,载人登月何时实现也成为海内外的关注热点。
据透露,中国还在抓紧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等项目的实施,开展载人月球探测方案研究论证等,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目前,2016年9月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平台运行稳定,正组织开展在轨拓展试验和载荷实验,计划今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
同样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的、由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日也传出新消息。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4日消息,今年北斗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至10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布局,提升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