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夺得歌王!《歌手2019》“七年止痒”,这是给它的掌声和嘘声(组图)
今晚,谁也没有想到,刘欢的夺冠终曲,居然带着的原声,在感动中落幕。
7位歌手,7个音符,#歌手2019#走入了第7个年头,今年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气质。因为这是湖南卫视工作室挂牌以来,第一次以洪啸工作室名义打造的节目。
迎战7年之痒,它一度在豆瓣上冲到了8.2的高分,虽然后期缩水,但口碑超越第1季《我是歌手》。对综N代而言,堪称罕见的第二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即便是没有了提前排名剧透,它在电视收视率上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52城艰难破1%。
是什么导致它叫好,却不叫座?2019年第一期掌声与嘘声,颁给《歌手2019》。
掌声1:“去消费主义”的歌手阵容
比起以往藏着掖着、各路谣言满天飞,节目组鸵鸟式地装糊涂挨个官宣,今年倒是非常耿直,直接一口气把所有嘉宾给公布完。
刘欢、齐豫、杨坤、吴青峰,这四个“无槽点”名字出现在首发名单上时,这一季节目就“成”了。
很多评论都集中在对歌手阵容的讨论。刘欢、齐豫这样的乐坛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商业气息很浓的歌手,加上后来补位的杨乃文、龚琳娜、陈楚生,几乎每一个都自带乐坛“隐士”人设。
即便是刚出道即“豪门”的声入人心男团,也走出了一条靠高雅艺术引来流量的独特路线,有网友把《歌手》像养成节目一样地追看,形成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pick式观看现象。
所以,《歌手2019》有着非常强烈的“去消费”色彩。
“去消费主义”还在节目在植入广告和商业互动上,和观众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例如,新一季取消了原来的歌手“排排坐”宣布结果环节,同时又保留了喝矿泉水的招牌玩法。只要极致地呈现音乐内容,观众不仅不会对广告产生反感,反而成为真人秀不可或缺的“内容”。
掌声2:主题先行,坚持音乐价值观
每一集,都会提出一个新的主题。14句文案,字字珠玑,有固执的情绪,也有骄傲的脾气。
第一期的文案,是“音乐之道,歌手知道”。
歌王之战,首尾呼应,主题是“歌手之道,音乐知道”。
4句写给歌手,4句纠结于选曲,2句强调赛制;还有3句写出了禅意,1句道尽了现实。
带着主题,我们再回顾这一季的历历过往,你会发现,很少去谈及名次,大多数都是去总结一集节目里的亮点和财富。
通览全季,也许在“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上还不甚严谨,却在仪式感上做足了“心意”和“新意”。
掌声3:新排名赛制,让情绪与理智同等重要
今年最大的改变是,比赛结果采用电子投票和纸质投票各占50%的计票方式。
新引入的电子投票,是可以一边听歌一边投票的,这大大增强了现场观众的互动感。
这就相当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50%.
节目组对两种投票方式进行了前置定义:
电子投票,意味着记录听完歌曲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感性投票行为。
而纸质投票,是一种庄严、郑重、再三思考之后的投票,是理性的投票行为。
有统计显示,除了张杰和华晨宇之外,没有人在前2位出场的情况下,拿到前三名。所以,以前只看“理性投票”,对出场顺序前几名的歌手非常不公平。
歌手降低理性投票的比重、增加感性投票,目的是增加比赛的公平性,还可以防止泄密。但也一定程度让结果的仪式感减弱,还给电视观众理解观看带来一定的难度。
掌声四:史上最极致的“视觉系”电视包装
如果说梅丸君对《歌手2019》的一点,那一定要说它的视觉包装。
当然,我不是说它的中式雕花logo。
而是成片处理。比如花字,我们看到了一种书法家创作的手写体。还有充满立体感的动态交互。
相比原来煞有介事的金碧辉煌派片头,烧钱还被告抄袭,很不讨巧;
《歌手2019》的创意片头,选择向“电影”致敬。像电影一样,中英文字幕展示艺人名字和编剧的名字,仿佛是电影中的演员表。
梅丸君更爱的,是每首歌开始前的音乐信息。这在各种节目里都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幕条,现在是一个复杂的文字动画。而且每一首歌都不带重样的!
字幕的形态,还会配合不同的景别和机位,进行纵深变形。每一期都要设计8组风格迥异的艺术字!
你能看出这样的设计灵感吗?
这种以音乐制作者的分类排版方式,取材于传统的CD唱片的内页。“唱片”,就是这一季视觉包装的灵感来源。
这个设计一旦开了头,就意味着一整季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因为它开始依赖大量的设计稿,美工与后期的配合,还会导致《歌手》制作周期的增加。它让电视的视听语言,真正意义上做到“字字珠玑”
最后要说舞美,时隔两年唐大师重新执掌,恢复《我是歌手》时期的圆形和环绕组织为主体。
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一处顶部灯光,纵向光线的运用更加广泛,舞台的空间感营造又有了新的发挥空间。
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极致的电视节目包装,没有之一。
嘘声1 :“引领”选歌,失去了雅俗共赏的能力
走到今天,《歌手2019》面临的窘境是,它还没有出现国民级爆款歌曲。不仅《流浪地球》的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旅行》的热度都没蹭上,连《起风了》这种爆款神曲的翻唱,也因为版权原因未能有效传播。
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总决赛,相比以往爆点连连的歌曲,今年选歌只有一首《知否知否》引起路人注意。
这与本季《歌手》的定位有关。本季主打“创作”,这是和刘欢合作的结果,也意味着歌手在选歌上有了更“个人”的选择空间。
比如刘欢,从古典、rap、电子到迷幻摇滚,他做了很多和个人艺术风格相关的尝试。
但《歌手》是有理想的。它想通过减少对选歌的操控,寄希望于歌手们自主选歌能有一定的引领,从而实现这一期的主题词说的那样:“去流行,未流行的”。
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歌单,似乎越来越没兴趣,我们希望流行的,都没流行。
嘘声2:被过度放大的踢馆赛
专家举荐的三名歌手,除了《声入人心》男团之外,影响力大大减弱,仿佛不配拥有姓名。
大众推荐的三名歌手,分别来自三种新人出道方式:抖音、《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恰好是2018年艺人走红的三种形式:网红、男练习生、女练习生。
他们称不上全民皆知,却又自带流量属性,还有热搜潜质。《歌手》的全民举荐项目,显然是有数据上的追求,而对这类歌手来说,参加节目就赚到,这更像是一个“节目+网红”的双赢活动。
新偶像们更知道,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获得(在数据上)最大的关注;也更懂得如何用已有的资源,去赢下更大的机会。
偶像选拔、歌手竞演,原本作为区别音乐节目类型的两种定位,今年《歌手》一直在它们的相交处徘徊游走。
他们显然打破了《歌手》踢馆赛设立时的条件,选择踢馆歌手的标准缺失,可能让早期的观众很难接受。
不过他们也集体半轮游恰好明了,用流量带流量的方式,也许并不适合高手论战的舞台。
嘘声3:翻唱版权遭遇新难题
今年,至少有6组歌曲遭遇版权争议。
吴青峰《起风了》、皇后乐队串烧、逃跑计划的《Gravity》、小K演唱的《hello》、声入人心男团演唱的《好想大声说爱你》、以及被原唱者疑似不点名diss的《浪子回头》…
它们有的在上架网络时遭遇“阉割”,有的从正片中删除,而且纯享版也只能看到原唱重现,而不是现场表演。换句话说,这些歌曲的现场表演,已经无法从正版渠道看到。
其根源在于音乐版权、尤其是翻唱权正在进一步细分。传统的电视节目翻唱,变成了仅限于电视节目播出,并不代表同时授权了网络播出翻唱。与此同时,同样是网络播出,音乐和视频的版权也明确区分。获得音乐版权,并不代表可以同时传播视频。
我们当然希望《歌手》的每一个Live演唱都能保留,毕竟,这种视频加画面加后期呈现的完美现场,不能只听一遍,很多都要二刷三刷多刷才会历久弥新啊!
……
为什么精细打磨的视听产品,越来越难收获数据上的认可?为什么隔壁低成本运作的成语接龙、你画我猜,总能吸引客厅的注意力?
曲高,必然和寡吗?
本季节目,和《幻乐之城》有着类似的气质:在细节打磨上亮点纷呈,在视听创作上更是可圈可点,可缺少了用简单的手法去赢得观众欢呼的巧劲。
综N代,我们习惯用纵向思维去评价一整“季”节目的成败,却忽视了媒体融合规律中,它必须要寻找新的传播“点”。
过去,这个传播点是排名。观众喜欢看大佬歌手丢脸,看新声代单挑老艺术家,现在这些都“脱敏”了。连韩红、汪峰都来走过一遭了,还有谁有多大的包袱?后来,节目里的一些好歌被发现。好音乐、好歌手至今仍被野鸡短视频账号上传。
我们也希望,在《歌手》里看到了无数人设。希望有更多的迪玛希、华晨宇一类“大魔王”slay全场,也希望有更多李健、吴青峰,制造一个又一个真人秀笑点。
无论是从投入产出比的考量,还是出于情感上的同情,我们都不希望出现更多这样“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好节目,值得更多的掌声、更少的嘘声,望早日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