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抗议!绝不出卖唐人街!多伦多的“唐人街”快没了!你怎么看~(组图)
在你心中,多伦多的唐人街在哪里?
说到多伦多的唐人街,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市中心的Spadina与Dundas West的那一片区。在多伦多现有的唐人街中,这条街是规模最大、且最具有华人文化特色的。
自1878年,官方记录的首位华人在这里开了一家洗衣店后,华人们便在这里落地生根,逐渐发展壮大。从当年仅有的10名华人,4间洗衣馆;到如今的70万华人,数不清的餐馆,中医馆,超市...
Lee Hong,1908 年在多伦多伊丽莎白街48号开了一家洗衣店
1937年Elizabeth大街56-58号的治安大药房
靠近金融区和多伦多大学的唐人街,很快便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神秘的中华特色,转型为游客区,成为多伦多十大旅游景点。就连政府也要创先河,在高速公路Gardiner Expressway上,设有用中文写着“唐人街”的路牌。
多伦多中华门
而随着发展与社会的变迁,Markham与Hyw 7兴出新的华人社区后,多伦多老唐人区在似乎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与繁华秩序的新区相比,老唐人区更多的是大麻,流浪汉,涂鸦等让华人忌惮的“不良标签”。
新光中心,这个昔日唐人街地标性建筑,亮黄色的墙面和富有传统特色的翠绿色勾角屋顶,以及大门前中华传统的石雕狮子,曾是多少外来游客们心中的中华特色代表;
但在商户撤离后,曾熙熙攘攘的新华中心已经基本空置,不复往日风光:
墙面和屋顶早已斑驳黯淡,经营了数十年的明珠餐厅(Bright Pearl Restaurant)挂上了“租赁”的标志,就连威风凛凛的石狮,也已经只剩下一只,浑身布满涂鸦。
新光中心
如今,新光中心已经空无一人,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极简主义风格的四层写字楼。摩登,现代,非常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
似乎不论怎样看,那只浑身满是涂鸦,孤零零站在拐角处的石狮子,都已成为过去那段岁月的遗物。
商业利益的驱动,
将毁掉唐人街的特色
在过去的几年中,多伦多房价水涨船高,地处市中心的唐人街也颇受牵连。短短三年内,该区域的租金上涨了整整40%,逼得不少靠门店微薄利润生存的华人们,纷纷撤离,去更便宜的地方讨生活。
在唐人街经营五金行的Tran Family
无论是凌乱拥挤的杂货铺,售卖海产的夫妻店,偶尔占据街角,卖一些homemade水饺和绿植来补贴家用的老奶奶,还是窄窄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满目鲜艳的牌匾,这些颇具华人特色的门店和街道,都在高昂的租金下,逐步消失殆尽。
熙熙攘攘,满目牌匾,一度是唐人街的一大特色
为了抵制商业驱动的中产阶级化对北美唐人街特色产生的威胁,也为了帮助生活和工作在唐人街的低收入人群,多伦多华裔艺术家Amy Lam(林),发起了一场名为”唐人街反流离失所”(Chinatowns Coast-to-Coast Fight Against Displacement)的倡议活动。
发起这场活动的Amy,称自己为草根组织联盟(Coalition of Grassroot)。他们认为,商业驱动的中产阶级化不仅逼走了世世代代在那赖以为生的华人家族们,也使得唐人街原本的文化特色消失殆尽。
现在,在多伦多北部建立起了新的“华人圈”。但在这里,你见到的更多的是已经被被本土化,规划整齐的Plaza商圈。那些富有中华特色的斗拱建筑,拥挤的牌匾,门前的石狮,已经无处可寻。
Amy担心,当老唐人街上的华人们逐渐被高租金挤出Spadina后,多伦多仅存的华人特色,将被淹没在尘埃中。
北边的First Markham Place,代替老唐人街,成为新的华人聚集地
规划整齐,完全融入本土设计的士嘉堡金钟城
hwy 7 时代广场
历史总在前进
或许改变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唐人街的现状,著名唐人街历史学家陈女士(Arlene Chan)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她表示,从中国城诞生伊始,就一直在经历各类变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量广东香港移民,到近年来内陆前来的华人们,他们的注入不断地在改变着唐人街。
从早茶,川菜,再到心在风靡全球的奶茶,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新的希望。
随着其他各地新派华人圈的兴起,为了让唐人街生存下去,吸引新人口是必须的。或许某一天,它的味道会改变,但唐人街仍将存在。
陈女士
说在最后
中国人是最像树木的民族,无论去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只要有土地,就可以在那里扎根。
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是中华文明的神经末梢,他们为生存和发展告别祖籍国,
用艰辛和勤勉经营自己的生活和生意,用和平与奉献的方式获得住在国的居留权。
1917年,一个华人父亲带着孩子郊游
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成功为所在国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用他们的人生尝试着在经济融合的层面之上,人类不同民族之间消除歧见、和谐共进的空间与可能。
他们创造了唐人街,唐人街重塑了他们。
1924年第一个唐人街的华人民居,屋后是多伦多旧市政厅大楼。
对于华人而言,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居住场所,而更是文化的传承代表。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彼此,找到社区,找到让自己的根、家庭和延续下去的方式。
这里有他们对故乡的记忆,这里更有他们对人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