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游行背后 北京与台北的博弈(图)
香港特首林郑道歉,港府决定暂停修订《逃犯条例》,香港骚乱暂时告一段落。因暴力示威而受伤的市民、警员和记者应该不会再增加了。
此次因反对修订《逃犯条例》,香港人上街十分踊跃,据说6月9日的游行有100万人参加(警方统计超过24万人),6月16日的上街人数,香港民间人权阵线(简称民阵)宣布参与者近200万人,而香港警方则表示,经原定游行路线的最高峰人数约为33.8万人。
不管参与人数是百万还是二三十万,这都是近些年来香港规模最大的游行。香港人为什么忽然有了上街的热情?保护陈同佳式的“逃犯”,让香港变成“罪犯天堂”一定不是理由,香港人没有那么傻。那么,香港人踊跃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理由何在?
分析原因,或许有北京、香港、海外的多重因素。香港人对北京的不信任,既有长期的体制性、历史性原因,也有近几年北京越境抓人(如铜锣湾书店事件)的不良影响。长期的没有好感加短期的不良观感,让香港人对“逃犯”送陆十分抵制。
其实看《逃犯条例》的内容,它既不包括政治犯,也不涵盖经济犯罪(原来有后来又删除了),只有杀人、强奸、绑架、抢劫等30多项刑事犯罪会被遣送。这不会影响香港普通人的生活,并且还能修补香港的法制漏洞,让香港变得更安全,让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香港普通市民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站出来了,其中的原因恐怕少不了海外特定势力的影响。现在是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海外有些人总要给中国制造事端,通过各种方式给北京施压。操作香港《逃犯条例》就的最显然的例子。一些香港和海外人士故意散播夸大不实消息,如表示修例成功,香港的“一国两制”将变成“一国一制”,所有反北京的人士都可能在香港被抓,香港的法治将受到冲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保等等。遣送杀人犯、强奸犯与以上所说的那些有半点关系吗?半点关系都没有,但民众有时候就是很好鼓动(骗)。
香港政府(不只是本届政府)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港府显然将修例这件事想简单了——它本来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与市民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没想到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被各方政治势力操作利用。归根结底,还是北京和香港政府没有赢得民众的信任,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为香港奉献一辈子的女人会被骂“出卖香港”,这是很奇特的事。当然,这也是历届特区政府积累下来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港府要努力改变形象——更亲民、做惠民的实事,北京也应该作出政策调整,特别是考虑到台北的反应。因为香港爆发大规模反修例示威游行,台北蔡英文政府又找到了反对北京,反对“一国两制”的理由。台独政客们也因此发动新一轮舆论攻势,力证“一国两制”在香港失败与北京政权的可怖。
香港问题影响两岸三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北京应该审慎、开明的应对。台独人士为了否定“一国两制”,自然不乐意看到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所以港独、台独会串联起来,共同进退,制造事端,引导民众抵制北京。北京怎样打破这种困局?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顺势而为。
既然香港市民想要民主、要普选,北京不妨满足民众的意愿。英国人统治香港150年,没有建立香港的民主制度,没有给香港人选举权;如果北京支持香港建立民主制度,给香港人选举权,港人还有理由反对、不信任北京吗?香港人喜欢民主,那就让他们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如何(香港很有可能陷入台湾式的斗乱陷阱),也可以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镜鉴。当然大陆没必要模仿西式民主,可以在吸取香港、台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民主制度。
在北京的支持下,香港走向民主,台独人士自然也没有借口再否定“一国两制”,攻击北京的专制,如此两岸三地的交往或许可以更为和谐,北京也更能获得香港与台湾的民心。其实,台湾、香港的民主实践有其价值,它们可以作为中国的“政治特区”,为大陆的政治改革提供思考的经验和范本。今天的西式民主有很多问题,台湾经济近二十年的停滞很能说明问题,大陆应该好好研究台湾和香港的民主经验,为未来大陆的政改做好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