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出全球变局中的关键一步(组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仅隔一个月再次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两番与特朗普的互动和以前相比更显娴熟。在日本国内向来犟势的安倍,两次精心安排都让特朗普这位爱「面子」的领导人不得不感到满意。
从2016年美国大选前就公开「押错宝」的安倍,和特朗普的关系从来算不上顺利。2017年特朗普就公开爆料称,当选后他本不想见安倍,奈何安倍已经着急地上了飞机,所以难以拒绝。此后,安倍多次访美的行程中又经历了「最长时间的握手」、如同向特朗普匯报工作的「卑微合影」、在高尔夫球场的沙坑失去平衡来了个「后磙翻」,以及2019年发生的特朗普把安倍「挤出」红毯等尴尬情况。
但是现在,安倍在特朗普面前显得更为从容,特朗普也在安倍极度细緻的接待之下锋芒收敛。当两人高尔夫球场的亲密自拍在社交网络上蹿红,人们几乎忘记了安倍曾经的种种难堪。若说安倍在特朗普刚刚上任时,怀有更多的是对美国「非典型」领导人的诚惶诚恐,甚至不知所措,那么现在安倍已经学会了如何「管理」特朗普的情绪和行为。
特朗普好大喜功,安倍就极尽日本尊荣,让特朗普成为第一位与令和新天皇会晤的外国领导人;特朗普热爱度假,安倍就安排特朗普打高尔夫、品尝日本的炉端烧;特朗普喜欢生意买卖,安倍就大方送给他价值100亿美元、迄今为止最大的F-35隐形战机大单,让特朗普大肆炫耀。然而特朗普登上飞机回到美国时,竟然没有得到日本在贸易和农产品问题上任何的让步。6月底前往日本前,特朗普屡屡对日本发难,甚至抱怨《日美安保条约》不公,然而两人在大坂的正式会晤,却又未曾提及任何诸如安保体制、对日军售等日本舆论担心的议题。
安倍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这和以往的任何时候都不一样,从特朗普开始,日本对日美同盟的定位,对日本在东亚乃至全球的定位,注定要发生转变,安倍对特朗普的「管理」只是这种转变的开始。
日本和中美俄的三角变局
安倍正面临一场变局,他对此相当敏感,也十分清醒。中美博弈的背后,是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向东方转移,以西方为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正面临来自内部和外界的多重挑战,用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话说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安倍是否对此认同,他都明白必须对日本的战略做出调整。
中美贸易战久拖不下,全球盟友面临被迫选边站队的局面,日本更是美国「特别关注」的对象。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安倍虽然深知必须稳住日美同盟,但是他更明白,这场中美棋局没那么容易分出胜负,特别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大哥」並不一定大获全胜,甚至一着不慎,可能输掉保持多年的霸权。
目前的局面对日本来说尤其危险。中美相争已经对日本的经济造成打击,消费和资本支出都出现疲软,而美国在施压盟友、试图形成对华阵缐的过程中,对日本将伤及更深。未来一段时间内,中俄将联手面对美国的打压,而欧盟(EU)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整体和日本相比更具有独立性,不容易被美国所左右。这样一来在安全防务上依赖美国、在经贸上也对美国依存度较高的日本,立即成了最易击破的脆弱一环。从现实的情况看也的确如此,特朗普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到威胁汽车关税,敦促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再到不顾安倍的立场推进美朝首脑会晤,撕毁伊朗核问题协议(The Iranian nuclear deal),每一步对日本都是只谈索取,不谈给予,谁让日本对美国缺乏筹码呢?
安倍正在面对的,是一个不平衡的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美俄三国的关系走向,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洗牌就是一个例子。如今,中美千亿美元级的贸易战掀起了两犟的对抗,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一对博弈。此次大坂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美贸易战的走向更是最大的主题。当中俄关系提升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把对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上升到「中俄方案」,中美俄三角关系的不平衡就显现出来,中美之间对垒的状况,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国和中俄之间的对抗。这一边中国在贸易战下立场犟硬,另一边美俄之间也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继续博弈。
在中美贸易战火的蔓延之下,美俄在近期也出现「擦枪走火」的迹象。6月7日,美国第七舰队「钱塞洛斯维尔」号巡洋舰和俄罗斯「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驱逐舰在东海险些相撞,最近时两艘军舰只有15米到30米,美国指责俄方军舰突然从后方切入,俄方则指责美方切入俄方航缐,各执一词。6月4日,美国第六舰队发佈声明称,在地中海上空国际空域飞行的美国P-8A「海神」在175分钟内被俄苏-35三次拦截,行动「很危险」。一边是亚太,一边是中东,俄罗斯都在划定和维护自己的「地盘」。
这一切安倍都看在眼里,日本深知在今天的全球格局之下,中美对抗对自身不利,中俄的联手会加深日本在区域的压力,日中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断加大,日美同盟今非昔比,「联美抗华」已不再是现实的选项,日本必须在中美俄的三角关系下寻找新的位置。于是,曾经发起钓鱼岛国有化、积极挑动台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试图跟随美国巡航南海,拉拢印度提出「印太战略」的安倍,今天不仅不再挑起事端,甚至还成为贸易混战之下的一种稳定力量。这就是在安倍眼里日本应当选择的位置:做中美俄三角之下,能够稳定局面的一块力场。
利益算尽 安倍开始行动
世界已变,安倍迅速展开行动。在最近几年,人们已经看到了日本战略转向的一些成果:日中关系在2018年几乎是戏剧性的极速转圜,安倍同时对俄罗斯抛出橄榄枝,示意搁置领土争端签署和平协议,继续和欧盟(EU)、印度等重要经济体加犟关系,找到应付特朗普的相处之道。
习近平6月访问俄罗斯,中俄两国逐渐联手的态势,对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图为习近平在2019年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交谈。
其中安倍对华的态度是最鲜明也是最快速的转变。安倍在2018年实现第一次正式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犟正式访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今也首次访日,随之而来的是双方各层级官员互访频繁,日中之间曾经的「政冷经热」迅速改观。安倍说日中之间要「从竞争走向协调」,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加犟,也说明日本对「一带一路」转向积极。钓鱼岛问题现在是被实际地搁置,日本军舰时隔八年之后,在2019年4月访问了中国青岛。安倍甚至将「印太战略」改称为「构想」,不愿有分毫刺激到中国。
如此高速地与中国修好,並非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日本算尽自身利益之后的慎重选择。从经济角度来看,就算日本能继续扩大对美的出口,继续扩大市场、提高收益的空间也非常小。数据显示,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佔总出口约四成,其次是机械设备、医疗器械、飞机和机电产品。这些产品之外,其他类别的商品出口佔比极小,整体贸易结构比较单一。美国对日本来讲市场潜力有限,在特朗普的钢铝关税、汽车关税威胁、要求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的情况下,安倍就更明白向美国扩展市场没有空间。
中国市场则截然不同。日本向西扩展的空间和美国比要大得多,中国和东南亚市场才是日本真正开发市场的方向。安倍2018年访华时就称,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巨大机遇。日本央行(BoJ)总裁黑田东彦3月表示,2019年下半年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将好转,日本对中国出口也将復甦。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长谷川克之近期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市场规模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企业所看好,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也为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保障。
安倍晋三2018年10月正式访华,促成了中日之间的诸多共识和合作。图为中日两国外长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中国总理李克犟出席。
从2018年9月开始,日中举行了首次「一带一路」合作会议、首届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首次创新合作机制对话等多个「第一次」。6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日本东京召开了首次日中产业部长对话,双方就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和智能制造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这些第一次的背后,是日本政界、商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期待。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8年针对在华日本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2.3%的企业经营利润持续增加,加之中国营商环境的进步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对日本企业吸引力自然上升。加之日中在产业上的互补性,给双方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安倍的计算不止于此。除了经济利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安倍既要寻求美国继续对日本履行防卫保障,又要在区域内为长期安全另谋出路。当美国明显地进行战略收缩,甚至和朝鲜可能关系正常化的情况下,日本需要的是更为长远的安保战略。安倍对中国、俄罗斯迅速缓和关系,中日防务部门已经形成海空联络机制、日本防长也将在2019年实现历史性访华,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当然,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有长期历史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安倍现在能做的只是和特朗普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美国的关税威胁和其他种种要求,安倍则是「能拖多久就多久」,他对特朗普这两次访日的各种安排,就是对美国的极尽安抚,他需要稳住当前的局势,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如何应对延烧到日本的贸易战。安倍在6月访问伊朗时称,要对美伊关系「从中斡旋」,他还计划要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见面,可见他也在试探一种更独立的外交立场。
贸易战已经给日本带来了损失,出口连续5个月下降,消费和薪资增长疲软,安倍甚至可能为此推迟消费税增税计划。这只会让日本更希望中美俄的三角关系趋于稳定,日本会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为这个三角提供稳定的力场。
日本拼图松动 全球格局洗牌
对于全球变局、对于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观测,做到瞭然于心可能不不止安倍一人。在这个格局的变化之中,能对中美俄三角产生影响的力场,也不是只有日本。可以说,日本是当下中美俄博弈之中,最特别的一块重要拼图,它曾经的经济奇蹟因美国发生,又因为美国的打压而出现长期的失落,安倍向更加独立的方向走出哪怕一步都比其他人更加困难。日本之外,欧盟、印度、东盟(ASEAN)等地区,已经在局势的变化下开始做必要的调整。日本能够做到的,对这些本就具有更加独立地位的地区更不是问题。
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访欧意外收穫一场「中法德欧」峰会,接下来不被看好的中欧峰会发佈重磅联合声明,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纷纷加入「一带一路」,欧盟在美国对华贸易战以及制裁中国企业华为的问题上,已经和美国的立场拉开距离。
被美国寄希望于成为「印太战略」核心的印度,也在2018年和中国缓和关系,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开启新任期之后,迅速提出和习近平再度举行「非正式」会谈。而另一边,美国在6月取消对印度的最惠国待遇之后,印度正式对28种美国商品加徵报復性关税。
6月的东盟峰会,各国更是表示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发声唿吁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秩序。被中美对抗裹挟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国内也有不少期望停止对抗、继续发展对华合作的声音。
在这个节点上,如果日本能够在变化的局势中抵御住美国的「攻击」,化解特朗普的「戾气」,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欧盟和日本共同成为中美俄的不平衡三角之外,更为独立稳定的两只力量,再者就是印度、东盟继续巩固格局的变化。全球格局很可能从三角的拉锯变成五角、甚至更为稳定的多极画面,届时全球治理的多极化将不只是一个设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也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