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林书豪在台湾哭了,但是,请不要同情他(图)
“每一年的挑战都越来越艰难,我真的觉得人生好难,甚至感觉某方面来说,NBA已经放弃我了!”
2019年7月27日晚,在一年一度的“林书豪返台行”活动中,林书豪是哽咽着说出这句话的。然后是更沮丧的一句,“因为面对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冠军、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如果我有个儿子,我甚至不希望他打NBA。”
在2012年2月之前,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林书豪。既不知道他是第一个通过选秀进入NBA的哈佛大学生,也不知道他刚被选中就先后被勇士和火箭交易——当然了,更不会知道他甚至还在广东东莞打过球。就像2012年2月10日之前的科比一样,“我不知道林书豪是谁”。
但在那2012年二月中旬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191公分的黄种人后卫,在纽约尼克斯成为了首发。不但连续5场比赛得分超过20,还在科比面前得了38分,最后以一记无限接近压哨的三分球绝杀猛龙收尾。只要你对世界篮坛的格局稍有了解,你很容易便能意识到着意味着什么。从那以后,这一系列演出有了一个专有名词,“林疯狂”。它就像一阵篮球世界的飓风,让故事的主角随之扶摇直上,鹏抟九霄:他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世界所记住的,永远只是你最辉煌的时刻。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忽略这个体育神话的后半段:那年的林书豪为尼克斯打了26长比赛,最后以半月板撕裂选择手术为终结。在那26场比赛里,林书豪场均可以18.5分,7.6次助攻。但事实上,在其中的前十场,他的数据是场均24.6分,9.2次助攻,外加49.7%的投篮命中率;接下来七场,则是场均16分7.7次助攻。最后九场,带着膝盖伤势,他的表现再度下滑,场均仅有13.6分5.9次助攻;投篮命中率仅有39.1%。换言之,仅仅十场比赛之后,神话的主角就露出了疲态,再往后,就更加不像是故事的男主角了。不仅仅是2012年那一年如此,之后无论是在火箭还是湖人、黄蜂、老鹰、猛龙,他再也没有打出过和2012年那26场等量齐观的比赛。但还是那句话,他是一个亚裔,是一个黄种人,打的是控卫。即使他只有那26场比赛可以被当作代表作,他依然是黄种人中最伟大的NBA外线球员——内线出了一个姚明;而多少年来的篮球比赛已经告诉过我们,在外线球员上,黄种人和NBA级别的球员差距有多大。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有任何人能接近他。
荣耀这种东西,在旁观者看来光芒万丈,在拥有者看来沉重万分。这是林书豪这一生中迄今为止最辉煌的荣耀,也是最荒谬的背负。从那以后,林书豪在球迷的评论体系里处在了一个“无可撼动”位置:打得好,自然是豪哥威武,我要给你生猴子。打得不好,那也好说,“作为一个黄种人,他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表面上看,一个人能够享受这种舆论待遇,似乎应该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林书豪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尊无知无觉的石像:当他在那个二月之后渐渐泯然众人,却偏偏仍拥有恐怖的曝光度,每一场在他看来无比平庸的比赛都会被大量的观众围观、品评时,无论是千篇一律的鼓励,还是花样百出的讥讽,都已经成了一种可怕的折磨。有太多的人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他身上,以支持和热爱的名义,让早已满心沮丧的他不得不面对镜头强颜欢笑。
这一次的台湾行也不例外:在林书豪哽咽流泪之后,现场所有的球迷及听众都选择力挺林书豪。林书豪平复情绪后也向所有球迷喊话,要大家知道,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弃」。最后,林书豪也恢复了笑容,并幽默表示,「今年我的讲稿真的是1个小时前才交出来,因为我自己每次要准备时,就会忍不住哭泣。在我要离开美国展开亚洲行时,我就溃堤了3次,但我要成为一个榜样,永远不放弃的榜样,我会一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坚持下去!」
外在的支持真的能化解他内心的沮丧和失落吗?显然很难。但为了给这些人一个交代,他又不得不假装振作,让他们满意。他有表达脆弱的权力,但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是的,这就是林书豪现在的处境。到了这一步,所谓的热爱和支持对他而言早已变了味道,甚至还不如嘲讽和谩骂——要知道,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是一个自由的自己。2019年夏天的NBA自由市场开启至今,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向林书豪提供报价合同。也许,一切真的到了结束的时候了——也到了我们将自由还给他的时候了。哈佛高材生也好,NBA林疯狂也好,亚裔也好,台湾祖籍也罢,在七年前,那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在以后,也将是他一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