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求生悬案:他吃下了雪橇犬的肝脏后,再也没能醒来(组图)
寒风凛冽的南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猛地倒在了冰面上。他的队友莫森撕心裂肺地喊着他的名字,却再也得不到回应。几分钟前,饿着肚子的莫森才将最有营养的食物喂给了他吃,却仍没能阻止他的死亡。
可谁能想到,他的暴毙身亡不是饥饿造成的,也不是严寒导致的,而是因为莫森的“好心之举”杀死了他。更出乎意料的是,酿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正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
又因为我们人体内不能合成这类物质,所以它们可以说表现得相当娇气。当我们补充得不够就可能会罹患各类疾病,可一旦过量的话,又会损害健康,甚至殃及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权衡利弊呢?
一百年多前,人类探索南极十分艰苦,常有人丧命但也挡不住勇者的步伐。1911年,来自澳大利亚的莫森、尼尼斯和墨兹三人一起坐着简陋的船抵达了南极。
与其他探险者不同,三人身后都带着一队狗拉着雪橇运载他们的装备,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雪橇犬进入极地地区。
当他们离开基地外出考察时,忽然之间尼尼斯和他的雪橇就从冰川上的裂缝中坠落,消失得无影无踪。刚出师便遭重挫的莫森和墨兹被迫折回基地。
由于失去了一部分物资,等两人离目的地还有480公里时便没有任何食物可以食用了。无奈之下,两人不得不将剩下的狗宰了充饥。然而吃了狗肉后,默茨的身体反倒变得更加虚弱了,开始语无伦次。
莫森认为狗的肝脏最有营养,能更好地增加体力,便匀出大部分的狗肝给他吃。不曾想,墨兹很快就倒下死去了,后来莫森一个人单独走了160公里,最后幸存了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墨兹不是饿死就是冻死的。直到1961年有两位研究者提出,墨兹的死因另有真相,极有可能是他因为食用了过量的狗肝,导致体内维生素A过高而致死的。
你没看错,当我们人体内维生素A过高时是能置人于死地的。
实际上,生活在极地地区的人们食用北极熊和海豹的肝脏后,也会出现类似的中毒症状。比如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并且由于头晕和眩晕而无法坐或站立等等。
我们知道动物的肝脏富含维生素A,尤其像北极熊和海豹等含量极高。比如一磅北极熊的肝脏也就差不多拳头大小的小块,就能含有900万个单位的维生素A。
然而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维生素A约1万个单位。根据食物分析表显示,每100克中羊肝、牛肝的含量就约有2万个单位,猪肝、鸭肝、鹅肝则平均有0.5万个单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量使用动物的肝脏会中毒。
至于为什么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会让人体中毒,很多人估计能猜到大概。中学时我们就知道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有13种,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A、D、E)两大类。
这当中,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易从体内排泄出去;脂溶性维生素在脂肪的帮助下通过肠道吸收,在体内代谢的程度较慢。
一旦摄入了过量的维生素A,它们就会以视黄醇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中,从而引起肝损害,特别是对孕妇和儿童作用更大。就有证据表明,如果孕妇早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会使胎儿致畸的风险明显上升。
儿童畸形
除了急性维生素A中毒,我们生活中更常出现的是慢性累积性中毒。它的症状包括头皮,眉毛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头发粗糙和稀疏,皮肤干燥,溃疡和脱屑,肝脾肿大,厌食和腹泻,肌痛头晕,视物模糊,颅内压增高等等,危害不容小觑。
不单是维生素A,维生素家族的其他成员摄入过多也是会有害处的。比如当我们胡乱服用看似“无害”的维生素C时,也是会产生副作用。研究认为,成年人每日维生素C的安全摄入量是2000毫克。超量摄入会导致失眠、惊厥热、头痛等不良症状,婴儿则会出现皮疹。
如果超大量服用甚至还有可能在停用后引发坏血病。原因也不难理解,过量摄入的维生素C一部分随尿液排出,剩余的由体内的酶消耗殆尽。停止超量摄入后,体内相应的酶仍具有很高的活性,反而导致过度消耗维生素C而出现坏血病。
坏血症的症状之一,牙龈出血
而另一种维生素D,成年人每天的安全摄入量约是0.25毫克。与维生素A不同,自然界中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相对较少,它主要来源于鱼肝油、蛋黄、奶类中。不过我们通过日光浴能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
我们生活中常听的鱼肝油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帮手。不过,国家规定鱼肝油每1g中含维生素A应为标示量的90.0%以上;维生素D应为标示量的85.0%,并且呼吁大家千万要按照说明书来服用。
这是因为,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可能会导致中毒症状。患者刚开始会出现食欲减退,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又或者是低热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等。
然而,我们的身体偏偏又不能离不开维生素的作用。它虽然无法在人体内自动合成,却在物质代谢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维生素A是合成人体视觉细胞中感光物质的重要物质,与人类的视觉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维生素A还能帮助维持上皮细胞的结构,同时它还能发挥生长激素的作用。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导致夜盲症和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全盲。据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五岁以下)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67万名五岁以下儿童丧生。由于维生素A缺乏,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5万至500,000名儿童失明,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患病率最高。
夜盲症的影响。左:正常夜间视觉。右:夜盲症。
而在历史的进程中,维生素的发现也为人类战胜了许多不可名状的疾病。
如今少见的糙皮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20世纪初影响了美国南部的数百万人。仅1915年,就有1万人死于该病。而人们患上糙皮病的原因主要就是缺乏维生素B3这种物质。
等到饮食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3时,糙皮病就无法再在人群中肆虐了,人们得以拥有健康的身体。
糙皮病
又比如大航海时代致死率高居不下的坏血病,水手们会突然开始全身长满紫色的斑点,疼痛难耐。由于当时对病因不了解,也没有药物治疗,患者很快也会暴毙身亡。
如今我们知道这是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多吃柑橘类的水果就自然不会患上了。
类似地,缺乏维生素D可致佝偻病及骨质软化;缺乏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维生素B1缺乏可造成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12可引起唇炎、舌炎、口角炎、皮炎、阴囊皮炎等;缺乏维生素B9(叶酸)在妊娠早期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尽管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但当合成化学的发展后,各类维生素纷纷走入大众的视线范围。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维生素补充剂背后是庞大的产业效益促使的。为了牟取暴利,部分商家大力鼓吹维生素的保健作用,比如能延年益寿,甚至捧为包治百病的神药等。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下,不少人养成了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的习惯。比如说每天服用一粒复合维生素片或者每天服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胶囊,有极端者还会拿维生素当饭吃。
那么问题来了,对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有没有必要额外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呢?
针对这个问题,2019年7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疗中心研究员通过收集全球近100万受试者的数据,进行277项临床试验,以此来评估16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复合维生素、硒、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单纯的钙和铁在内的多数营养补充剂,都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或延长寿命的保健效果。
无独有偶,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发布的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同样证实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对人们的健康并没有真正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反,近年来关于维生素对身体危害性的报道逐渐增多,比如常年摄入高剂量的维生素D会增加老年女性的骨折率;服用维生素B12加叶酸会增加患肺癌的几率等等。
目前科学研究认为,大家尽量通过均衡膳食,利用天然的营养物质比如肉蛋果蔬等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最好不要长期额外摄入维生素补充剂。如果存在某种维生素缺乏或身体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也应当遵从医嘱,注意不要补过量了。
否则到时候钱包空了,健康也离你远去,那可就真的是“人财两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