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3秒下载电影,5G还能做什么?
5G时代呼之欲出。
11月初,三大运营商5G套餐正式启用。这背后,是8.6万座基站开始发射5G信号,超过40个城市开启5G试点。智能手机市场上,10款5G手机已获得入网许可,其中6款在售,甚至有单款手机创下了一分钟销售一个亿的纪录。
“快”是人们对5G的主流印象,“给5G测个速”则成为近期最流行的操作。
在参加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小米CEO雷军多次用手机对5G进行测速,并发微博称“787Mbps下载速度,还不错”;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5G发布会上展示,一个4.5GB的系统升级包仅用一分多钟即完成下载;有测评数据显示,5G环境下,下载一部1.5小时左右的超清分辨率电影,只需2-3秒就能完成;一个在校园内为5G测速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甚至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好评。
然而,测速也几乎成为5G当下唯一的应用场景,甚至有从业者调侃道,今年5G手机的主要用途是“测速机“。当然,这并不是5G的唯一“魅力”,事实上,无人否认,这一具有大带宽、高速率和低延时三大特色的新一代通讯技术,正在对多个产业形成显著影响。
那么,除了一分钟下载软件包、3秒下载电影,5G究竟还能带来哪些应用,又会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01
云应用抢先一步
十年前,云游戏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这种将游戏放在云端服务器运行,再通过网络传输至用户显示器的想法,能够避免繁琐的安装程序、解放内存和节省成本。一时间,云游戏概念火热,Onlive、Gaikai等公司相继踏入这一赛道。
这些“先驱”公司毫无疑问地失败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两点,一则在于游戏场景渲染的多媒体流质量对网络带宽要求极高,尤其是画面、制作精细复杂的游戏场景传输,已经超出3G、4G的带宽能力;二则是网络通信延迟问题,游戏状态瞬息万变,几毫秒便足以定生死,在当时高延迟的网络状态下,稍复杂的游戏均难以运行。
而5G的天然特性是大带宽、高速率和低时延,这将天然解决云游戏曾面临的种种障碍。
企业正在闻风而动。今年6月,华为与网易联合成立5G云游戏实验室,宣布展开在游戏体验评估模型、云游戏适配调优和游戏跨平台验证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此后不久,两者合作的云游戏版《逆水寒》上线,与需要下载75GB安装包的端游相比,云版可以直接运行,在5G网络下,可达到2K分辨率和60帧运行,与端游体验一致。
最近几个月,腾讯、谷歌相继推出云游戏平台,推出多款游戏,覆盖模拟游戏、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等。除了传统玩法,云游戏也在探索新场景,例如,在直播中插入游戏入口,观众可以点击进入,直接与主播进行游戏互动,或者在信息流广告中置入游戏,提高用户在广告页面上的停留时长。
当然,鉴于目前5G网络尚未大规模普及,初步上线的云游戏仍以简单游戏为主,更复杂的云游戏类型出现,还有待5G的进一步推广。
5G能够支持的云应用不仅限于游戏。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何刚举例说,云盘等云存储应用也发展多年,但因传输速度和时延问题,未能广泛应用,但在5G环境下,云存储体验将与本地存储越来越接近,这将使云存储更快普及开来。
“未来一段时间,基于5G的应用将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那时,人们就会觉得已经回不去4G时代了,”何刚这样判断。
02
VR起死回生
过去30年,VR经历了三次风口,然而,由于主力公司破产、技术不可靠、访问局限性等种种原因,也三次陷入了行业谷底。
最近一次兴衰交替是在2016年到2018年。科技行业风投追踪机构CB Insights数据显示,在被业界称之为“VR元年”的2016年,全球AR/VR投资达到了20.61亿美元,较2015年的9.45亿美元暴增118.1%。然而,由于硬件技术、内容平台、网络等问题,风口迅速转入谷底,到2017年,许多AR/VR创业公司陷入困境,市场上品牌大幅锐减。
5G网络的到来,大概率会再次拯救VR产业。
在华为发布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云VR/AR(增强现实)位列第一。据其分析,5G对VR有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5G可以满足高质量、真实感强的VR内容所需的大量数据传输能力,二是由于5G的高带宽和低延迟,可以将VR中需要计算的内容放在云端,从而降低VR设备本身的成本。
“VR/AR将成为移动网络最有潜力的大流量业务,”《白皮书》中判断。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在VR、AR技术中,语音识别、实现跟踪、手势感应等操作都需要低延时处理,因此,5G条件变得非常重要。
随着5G快速普及,今年以来,“遇冷”两年的VR产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4月,VR/AR领域融资就已达到10余笔,国内外融资总额为29亿元。
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AR/VR设备销量开始出现复苏,全球出货量达到130万,同比增长27.2%;报告预测显示,未来几年,VR和AR设备出货量将以52.5%的复合年增长率上涨,并在2022年增长至6890万台。
今年9月,华为在Mate30系列发布会上同时推出了VRGlass,这款产品借助与手机连接,改善了传统VR头戴显示器重量大、便携性差的问题,在外观上与普通眼镜更为相似,重量仅为166g,可折叠后随身携带。
在最近半年中,苹果AR眼镜、三星VR眼镜、vivo AR眼镜等诸多同类产品,密集传出了研发或专利消息,预计从明年起,将会有更多头部企业发布相关产品。
5G正在带动VR产业的新一轮复苏。在近期一次行业论坛上,有专家预测说,虚拟现实产品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入口,有望成为继踩点、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类标志性产品。
03
车联网势在必行
另一个等待5G的产业,无疑是车联网。
车联网、无人驾驶的研发已有多年,AI技术的成熟度与所处网络条件,成为这一产业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4G时代,基于较高的延迟性和较低的传输速率,无人驾驶和远程驾驶的困难度大大增加。如果说游戏延迟的影响是角色生死,行车过程中的延迟则可能会直接影响人身安全。“4G时代,无人驾驶很难实现,”一位行业高管表示,“一幅图像传输过来,需要2、3秒的延时,在这个看似短暂的间隔中,车辆随时可能出现无法估计的情况。”
5G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在今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孙勇义向听众解释,基于5G和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端视频和云端信息能够形成实时互动,由此,可以在云端实现智慧交通枢纽,对整个交通流量及车辆做出远程的适时调节和控制。
今年7月,一家无人驾驶创业公司为媒体演示如何在5G条件下远程操控汽车,在3公里之外,操作者遥控着一辆无人驾驶车辆,顺利度过了单边桥、限宽车阵、障碍物和轮胎阵等复杂障碍。
尽管车联网正式落地时间尚属未知,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投入车联网的企业和资金正在稳步增加——谷歌子公司Waymo进展迅速,目前估值已经超过千亿美元;百度无人车已经进入载人测试阶段;华为也在今年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计划协助车企制造“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达到80%,2030年,将提升至100%,整个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9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
04
多场景期待5G
5G正在加速发展。
去年7月,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亮出的5G时间表显示,实现5G网络正式商用的时间是2020年,如今,这已被提前至2019年11月。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5G基站约为8万余座,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提升至13万座,明年将会大规模建设5G基站,逐步部署到全国各个城市。
雷军曾在几个月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现在正处于5G前夕的艰难时刻,而这大概代表了诸多行业的心声,在5G普及前夕,无论是手机,还是云应用、VR、车联网等诸多产业,都正在对5G将会带来的新一轮增长翘首以盼。
不仅是消费类产业将受益于5G,事实上,依照目前的预测,智能制造、无线医疗、联网无人机、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B端产业,都将在5G条件下实现进一步发展。
以智能医疗为例,通过5G连接到AI医疗辅助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和实时健康管理。这将能为缺乏医疗资源的社区或偏远地区提供远程诊断或远程B超机器人等服务。在ABI Research调查中,有42%的医疗领域受访者已确认部署5G计划。
2010年前后,当3G向4G网络升级时,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发展瓶颈,人们对4G环境下可能带来的高清视频播放、视频通话、手机支付等应用充满期待。近十年之后,种种期待已经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当年未曾预料到的直播、短视频、O2O等应用也纷纷出现。
如今,站在4G与5G交叠的节点上,行业对未来的预测是否准确?3到5年之后,有哪些产业真正受益于5G网络,又会诞生哪些人们未曾预见到的应用场景,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