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雷到厄齐尔 北京离舆论战翻盘还有多远?(组图)
坦率的说,中国不是一个体育氛围浓厚的国家,即便中国的顶级足球职业联赛的烧钱程度已经能排进世界前十名,普通老百姓随口就能叫出来的足球明星,大多停留在本世纪初率领中国队打进世界杯的郝海东、范志毅那一代人,世界范围内能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恐怕也就是贝利、马拉多纳、罗纳尔多等少数几个名字。曾有体育工作者接受多维新闻记者采访时感叹,在中国,体育“破圈”的时候太少了。然而,梅苏特·厄齐尔,这个连不少足球迷都有些淡忘的德国球星,近几天却轻松做到了在中国“破圈”。
只不过,他“破圈”的方式不是体育,而是政治。
中国的社交网络上最先传出消息,厄齐尔13日在推特和Instagram上发表了涉及中国新疆的言论,由于内容过于“敏感”,且厄齐尔使用的是土耳其语,很多中国网民第一时间并不确切知道厄齐尔说了什么,只能从中国官媒口中得知厄齐尔说了一些“不当言论”,其中还涉及“东突厥斯坦”等字眼。
中国足协第一时间出来表态,认为厄齐尔的言论令人“无法接受”,“‘东突’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唾弃”。中国官媒央视则迅速取消了厄齐尔所在的英超联赛阿森纳队的一场比赛直播。阿森纳俱乐部则通过中文官方网站与官方微博对厄齐尔做出切割处理,“相关内容均为厄齐尔个人观点,阿森纳作为一家足球俱乐部一贯坚持不涉及政治的原则”。
民间层面,百度贴吧中的“厄齐尔贴吧”被网友自发关闭,懂球帝、虎扑体育等体育社区平台也下架了与厄齐尔有关的内容。
一切都像极了9月的NBA“莫雷事件”。如果厄齐尔本人不出面道歉的话,阿森纳队今后的比赛直播大概率将在中国范围内消失,如同本赛季的NBA火箭队——现在中国篮球迷在谈到火箭队的时候,都用“某著名红队”、“不能提名字的队”来代指,仿佛是《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
不过厄齐尔看上去一点都不冤,他的言论的确“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根据国际媒体的披露,厄齐尔在社交媒体上谈及了近期成为西方国家攻击中国武器的新疆“再教育营”政策。他用“东突厥斯坦”旗帜作背景,文字中批评新疆穆斯林被严重打压及迫害,并称“《古兰经》被烈火焚毁,伊斯兰的学校成为禁忌,穆斯林学者被屠杀殆尽,我们的兄弟正被送进集中营”,甚至还有“中国的男人搬进了他们的家中,我们的姐妹们被迫与中国男人结婚……”等内容。
此外,他还表达了对穆斯林国家就新疆“再教育营”一直噤声的不满,声称多年后“我们的兄弟姐妹有关这段痛苦日子的回忆将不是压迫者的酷刑,而是他们穆斯林兄弟的沉默”。
显然,厄齐尔受到西方媒体的误导太深,以至于他所说的内容已经荒谬到“连最反华的西方媒体都不敢编造”。陆媒《环球时报》直言厄齐尔思想“很糊涂”,糊涂到既不能对他造成很大影响力的贴文视而不见,但如果“太认真的回怼”这种“低级”、“浅薄”的表现,“又感觉有哪点不对劲”。
运动员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政治议题发表言论是最为危险的选择。(VCG)
同时,《环球时报》还劝诫西方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不要在幸灾乐祸方向上走的太远”。公允的说,相比不久前对于涉疆问题的亢奋,德、法、英、美等西方主流国家的媒体并没有对厄齐尔惹出的风波表达鲜明的态度,大多是客观报道,加上一些对于“英超联赛中的中国资本”、“国际体坛的中国红线”之类的内容延伸。
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厄齐尔在言论中公开召唤“圣战者”和“圣战组织”,让西方媒体不敢妄言,即便心中的立场与厄齐尔相差无几。
事实上在不少足球迷看来,厄齐尔只是又一次体现了他“倔强”的一面,但他捅了一个绝不该捅的马蜂窝。厄齐尔是土耳其移民后代,在德国出生长大,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曾前往麦加朝圣。德国队的球衣虽然穿在身多年,但厄齐尔的心依然是“土耳其心”,尤其是与土耳其现任总统埃尔多安交往密切。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之前,厄齐尔与埃尔多安会面并合影,还赠送对方写有“我的总统”字样的球衣。德国上下本就将埃尔多安视为保守专制的象征,近些年又饱受穆斯林移民问题的困扰,而厄齐尔作为德国队中的重要球员,在为国出征之前上演这么一幕,立刻在德国国内引起极大争议。恰好德国队在2018世界杯上三场小组赛后就打道回府,厄齐尔在德国媒体和球迷那里的骂名更是“罪加一等”。于是厄齐尔2018年7月愤而退出德国国家队,指责舆论对自己不公,“赢球的时候我是德国人,输球的时候我就是个移民”,并炮轰德国足协领导层“种族歧视”。
从此之后,厄齐尔似乎彻底放飞了身上的“大突厥主义”自豪感。他不仅成功邀请埃尔多安在自己的婚礼上担任证婚人,还连绵不断的与德国媒体打嘴仗,甚至有一段时间还遭到右翼极端分子威胁,伦敦警方不得不24小时派人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次厄齐尔用涉疆问题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中国外交部的表现要比对待炒作涉疆议题的西方媒体宽容了一些,发言人在17日答记者问时说厄齐尔“被一些假新闻蒙蔽了双眼”,“欢迎厄齐尔先生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截止本文发稿,厄齐尔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和表态。在西方媒体将新疆问题包装成人权问题的大环境下,厄齐尔的言论既是偶发事件,也是某种必然。他涉疆言论的那条推特获得了40万点赞,预示着今后像他这样跳出来对新疆问题说两句的人,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方面在新疆问题舆论上面临的挑战:即便不久前连发两部关于新疆的反恐纪录片,披露了大量此前未见的空袭画面,要想改变国际社会对于新疆问题的认知,仍然任重道远。归根结底,还是此前在舆论战上的“欠账”太多,扭转被动局面不可能在朝夕之间。
巧合的是,就在厄齐尔发表涉疆言论的前一天,《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专门谈到了中国大陆的舆论管控问题,“再请各职能部门、各地方政府承受多元舆论的心理强大些,不要轻易试图让宣传部门帮着‘管控舆论’。那会削弱国家的治理能力,贻害无穷。”他指出,从南海仲裁案到香港问题,再到中美贸易战,“没有一样是媒体惹出来的”。“新疆的事,之前那么多恐袭,但外界知情有限,不了解新疆的严重情况,后来采取严厉治理措施要倒过来做解释,舆论上就被动了。”
胡锡进此前就曾公开表达过类似“多让大家知道些事,有时会增加具体事情的治理成本,但能增强国家整体上的肌体健康”的意思。如今的中国媒体人中,为舆论环境而呼唤“要相信群众啊”,还有一个胡锡进,似乎也只剩下了一个胡锡进。幸哉?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