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联播》画风突变,背后暗藏重大玄机!(组图)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新闻联播》破天荒延时,“拖堂”了。原本是雷打不动准点19:30和全国观众朋友们说“下次再见”,如今天天拖课拖到19:50分左右,都成了近一个月的常态。
不仅如此,最近两周还大篇幅报道一些原本都上不了《新闻联播》的地方小新闻。广东的佛山,以前一年到头没上过几次《新闻联播》,这半个月内一口气至少连上了3次。
广东的中山,也被《新闻联播》点赞,可激动了。
因为中山协调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3500多家,复工率达到97.8%,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复工820多家,复工率接近100%。
浙江的湖州,在某工业园区实行“健康码”,打破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浙江宁波的象山,已经是进入大数据时代。
这回,全国上下终于见识到浙江省的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是白吹的。
就连福建晋江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场馆建设进程,也需要跟全国中学生通报一下。
再表扬主动去劳务输出地接送返岗员工的省份,比如江苏。
还有推动重大项目上马的吉林。全国人民欠东北的热搜,新闻联播补回来了。
2019年被坊间冠以“最惨”人设的造车新秀李斌,因蔚来汽车和合肥市的牵手,也上了一回央视。
去年破产重整的老牌企业洛娃,因为保证了北京的消毒用品供应,闪亮重回人民视野。
这些新闻,乍一看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放在以往,几乎没有机会上央视。
如今齐刷刷凑上了新闻联播,还硬生生逼得央视延时“拖堂”,释放的信号就极不寻常了。
划重点了!!!央视正在使出洪荒之力,表扬那些精细化管理、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城市!可见,今年的经济增长压力有多大。
各地的两会召开之时,新冠肺炎还未大规模爆发,因此疫情因素未被纳入地方增长目标的预期之内。
除了天津、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外,其他省市区都把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或高于6%。显然,以目前停产1-2个月的现状来看,达成这些目标,压力山大。但是信心和决心不能减弱,只能增强。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就是最新的指导信号。
“重磅!11万亿,来了!”为了加油鼓劲,媒体粗略统计了北京、福建、河南、云南、江苏等地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合计逾11万亿元。
乍一听,真的激动人心!
仿佛地方政府真的释放除了强烈信号——上马大基建,力稳经济基本盘。这是08年“四万亿”重现吗?真相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其实各省使出吃奶的劲,也只是向上拔高了一点点:福建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84万亿;去年是3.85万亿。
河南2020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3万亿;去年是3.1万亿。
江苏2020重大项目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北京2020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523亿元,建安投资约1253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总投资约5225亿元;
2019年重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约2354亿元、建安投资约1243亿元,城市副中心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只有云南3.6万亿的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是今年突然增加的大手笔,北京的城市副重心计划也算得上。
这才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11万亿不是突然凭空多出来的增量,是保持去年稳投资的水平,发挥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只是相比去年,今年的项目更多倾向于基建领域。
不过,传统铁公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被证明越来越低效。为什么还要往这里头砸钱?
其实,这不仅是出于恢复经济的考虑,还有另外一项大事,可以说是燃眉之急。最新的国常会已经表明了——就业最急!
全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3亿人,个体工商户吸纳2亿多人的就业,事关数亿人城镇职工、农民工的饭碗。而这些市场主体现在是抗风险能力最低的。
大多时候,金融扶持政策也很难能触达到这些中国经济神经最末端的部位。
工信部根据对240万户使用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监测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目前只有30%左右。
而就在这段时间,百度指数里“裁员补助标准”的搜索指数出现了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种种迹象表明,就业真的面临压力。
市场力量自然会自行调节,但在这段期间,却会有无数的普通人谋生艰难,甚至面临返贫风险。紧急时刻,“举国体制”就得拿出优势来了。
投大基建,既是托底经济,也是保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传统基建又能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包括职业技能水平不足的农民工。多地在工作部署中都提到接下来会“采取超常规举措”,不过,依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力,如果没有卖地增收,财政能继续腾挪的空间不多了,更别提还要给地方减免税费。
今年稳增长的关键,要看中央财政。
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预计,今年财政部下达的地方专项债会从3万亿扩大至3.3-3.5万亿,并且更加强调投向基建领域。争议已久的财政赤字率破3%,再次被提上议程。
甚至越来越多的声音建议,财政部必要时刻要考虑发行“特别国债”,低成本筹资下发给地方,还能补充央妈发行货币的工具。
但是,基建、制造业加班加点能补回来,少喝的咖啡、少吃的外卖、少用的化妆品能补回来吗?我们必须两手抓,必须要夺回损失的一个月,必须要稳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但也要实事求是。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简单估算了一下,一季度若停摆,随后三个季度要达到7%的增速,全年才能超过5%。
这样一来,所需政策力度,就有可能超出一般刺激的边界,分寸非常微妙。如何保持经济活力,实现适当的增长目标,又不透支潜力,相当考验决策者的功力。
疫情明显好转,经济的战场上,冲锋号也已经吹响了。又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