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一中”政策只留台湾关系法 美民主党全代会2020年党纲意味深长(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0年民主党政策纲领(2020 Democratic Party Platform)经过党代表大会表决后正式出炉,在外交政策上关于亚太地区篇幅大幅增加,外界瞩目的是民主党对中国的政策与特朗普政府现行政策的不同,不过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党纲在关于台湾的文字上拿掉了2016年纲领中曾出现的“‘一个中国’政策”字眼,其中是否有特殊含义令人好奇。
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市以视讯方式举行的民主党全国党代表大会,星期二表决通过2020年政策纲领,在92页党纲中关于亚太地区的部分提到,“民主党认为中国的挑战并不主要在于军事,但我们会威慑并对侵略做出回应。我们将强调我们对全球自由航行的承诺并抵御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恫吓。”
党纲接着指出,“民主党信守对《台湾关系法》的承诺,也将持续支持台海两岸议题在符合台湾人民愿望与最佳利益的情况下和平解决。”
2016年的民主党政策纲领说:“我们信守对‘一个中国’政策及《台湾关系法》的承诺,也将持续支持台海两岸议题在符合台湾人民愿望与最佳利益的情况下和平解决。”
两者相较,“‘一个中国’政策”的字眼消失了。不过,对于民主党新的党纲去掉“一个中国”政策的字眼有何含义,外界又应该如何解读,分析人士有不同看法。
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告诉美国之音,政党的党纲其实很难看出候选人或政党的意图。
已经从布鲁金斯学会退休,目前是该中心资深客座研究员的卜睿哲在回覆美国之音的电邮中说,“在我的经验中,党纲的文字(以及从党纲到党纲的变化)对于候选人和相关政党的意图上透露的很少。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这句话:‘符合台湾人民的愿望和最佳利益。’”
他说,删掉“‘一个中国’政策”字眼的意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制定一个对台政策,而那个政策有希望能回应台湾民众的愿望。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持不同看法,认为“一中”政策字眼被移除是一个重要表态。
“美国台湾观测站”(US-Taiwan Watch)网站共同编辑、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博士陈方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一中政策是美国对中国政策的重要一环,民主党党纲“拿掉一中政策的意义很重大。”
他说,这个做法表示民主党外交政策团队里“有人非常了解两岸议题,不再是以往那样子的模糊政策带过。这也显示,其实美国一向的模糊政策是发挥作用的,这个‘政策’是可以随时调整,不像一中‘原则’那样子是一个说死的东西。”
陈方隅认为,这个发展反映出3个意义:一是民主党在回应特朗普的议题设定;二是两大党分别在竞争对中国强硬态度的诠释权;三是美中关系不可能回复到2016年以前的状态了。
至于这是否代表民主党在对台湾的立场上走在特朗普前面,甚至比特朗普政府更积极?对此,陈方隅说,这个动作的象征意义很大,不过“党纲其实没有拘束力,而且党纲不提,也不代表在正式的外交政策要拿掉一中政策”,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重要的表态,因为 “原本有,后来拿掉,这个动作本身的意义就很重大,等于是宣示说,这其实是很弹性的,有改变空间。”
对于民主党为何做出这个被他认为是意义重大的改变,陈方隅说,其意涵应该要从整个党纲来看,因为2016年的党纲中对中国着墨很少,但2020年的党纲对中却有相當多的着墨,“尤其在很多方面强调中国是威胁,这对民主党立场来说改变应该是蛮大的。”
他说,“2020年民主党政策党纲关于中国的主要段落提到,民主党对中国的做法“将依据美国的利益及我们盟友的利益”,并依赖美国的实力--美国社会的开放、经济活力和美国盟友的力量,形塑并执行反应美国价值的国际秩序。“削弱那些力量不会使我们‘对中国强硬’,它将成为一个送给中国共产党的礼物。”
党纲也说,民主党将在对中国政府在经济、安全及人权的行动上有关切的地方做清楚、强力及一贯的反击。
台湾政府对民主党在2020年党代表大会中通过党纲、再次确认对《台湾关系法》的承诺表示欢迎与感谢。
台湾外交部门星期四(8月20日)在一个声明中说,目前正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市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美东时间8月18日通过党纲,“在涉及亚太区域部分提及台湾,重申民主党承诺履行《台湾关系法》,并将持续支持符合台湾人民期望及最佳利益的两岸议题和平解决方案”,外交部门对民主党党纲再次明确表达坚定支持台湾表示欢迎与感谢。
声明说,台湾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维持长期友好关系,民主党在通过党纲时再次列入对台湾友好的文字,“充分彰显民主党对巩固台美关系与台海和平的高度重视”,也彰显民主党各方人士长期对台湾的深厚情谊,极具正面意义,外交部门未来将持续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密切合作,稳健深化奠基于共享价值的台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至记者发稿前,中国政府对民主党党代表大会通过2020年党纲未含“一中”政策一事尚未作出回应。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