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还没确认,最后会出幺蛾子吗?
市场回顾
澳洲股市下跌0.7%,回落到6640.
中国股市周五也有下跌,平均跌幅在0.8%。
美国股市三大指数一个上涨两个下跌。基本不动。
股市以外,黄金维持在1850附近。石油价格上涨到46美元。
澳元创下过去1年新高,和美元达到0.75价格。
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这11月中的美国大选到现在都快1个月了都没有最后决定,很多人都说这特朗普有可能最后不愿意轻易给拜登,你觉得这美国大选到明年交接的时候会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呢?为什么说这事,主要是因为最近好多朋友和我聊天时说到担心这明年1月美国权力交接时特朗普搞事情,两边打起来怎么办?这股市会不会暴跌啊?
今天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担心:我个人觉得,两边打不起来。毕竟两个人都是70多快80的老头了,打架5分钟,可能医院要住5年了。所以肯定不会动手。当然这是玩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特朗普其实已经输了,就算他在17个州提出法律诉讼,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能够反转结果。而且在上周六,美国高等法院首次宣布撤销特朗普在德州发出的抗议诉讼。由于美国属于英美海洋法系,通常判罚会参考之前相似案例结果,因此美国高等法院做出的裁定,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对于其他州特朗普提出的抗议。如果到明年1月特朗普还不顺利交接,那他就不是违法的问题了,而是将会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次输了不愿意放权的总统,这可是会被写入历史的,特朗普只要稍有常识,或者未来还想着4年后重新竞选的话,就不会在交接那几天搞事情。而大家所担心的如果特朗普1月搞事情会不会引起美股大跌。我个人认为不会。即使美股出现下跌,也仅仅是短期的回调。而不会是大跌的开始。
我做出这样判断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目前美国脆弱的经济和社会状态,经受不起股市的暴跌。作为监管者自然知道这一点。虽然我们看到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但是每天美国的新增病例也在20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2000. 在这样的背景下,股市是作为振奋消费信心和支撑美国社会到疫苗普及的最重要的防线。如果股市也垮了,疫情还没控制住,失业人数再创新高,那基本上美国就要进入08年时候的危机了。所以其实我赌的,也是押注押在政府和美联储不允许股市暴跌这边。以后疫苗普及了可以跌,但是现在不行。
第二个话题我们再回到国内,大家知道今年国内之前非常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板块自从马云的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以后,就似乎不再受到媒体关注,而马云之前一边倒叫好的呼声也出现了改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未来马云和马化腾的互联网企业是不是就意味着会像王健林一样衰败下去呢?
今天我们就来八卦一下这个话题。大家知道,当年自从王健林公开说到1个亿的小目标之后就陷入困境,被迫拆分企业以求自保。从首富变成了“首负”。这如今风水轮流转。传说中历史上中国的首富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不,现在马云也出事了。在这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之前,全世界都在吹捧阿里,吹捧马云,但是这一暂停之后,一下子就冒出很多文人墨客开始攻击马云,说支付宝是吸血鬼,说马云建立的互联网金融威胁到了这个那个等等。只能说,这验证了一句老话: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我个人最不喜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之前我不赞成神话马云,也许他创建阿里和淘宝是成功引入了国外的优秀企业案例,但是他获得支付宝牌照,绝对就是一个国家政策支持了。在当时,还没有微信支付,除了银行以外就只有支付宝可以合法的吸收存款,这是多大的政策扶植?所以说马云的蚂蚁金服真正的发展,其实是靠的政策红利。那现在就算上不了市,其实也不至于到万人骂的境地。毕竟这阿里和腾讯是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几个互联网企业,作为政策管理者,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但是又听话的企业。如果你强了,但是不听话了,那有什么用?为什么中国的P2P几乎都倒闭了,只有支付宝没事?为什么花呗刚出来没人说高利贷吸血鬼,现在都去说?这背后还不是政治控制下的舆论导向在作怪?
所以我认为,王健林时代的房地产未来是彻底没戏了。但是互联网金融不是。因为未来如果要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掌握消费大数据,那微信和支付宝无疑就是最好的工具。所以他们不能倒闭,但是必须听话,让你走三步,就不能走两步。钱,你们可以继续赚,但是要知道,是谁让你们赚的钱。不要过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说透了无非就这么简单。
图形分析
英国富时指数:在发达国家指数里,对于美国,澳洲,德国,日本的指数反弹,英国指数目前可以说是反弹最慢的一个。但是我比较看好英国指数,主要基于2个原因:1.技术上目前爬上了5月的高点6500.2. 英国第一个普及疫苗,因此可能会恢复的最快。但是由于英国还有一个退欧没有搞定,因此有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太差。总体来看,目前英国指数已经爬上关键的通道阻力价格,上方几乎没有阻挡,7000-7500是我的长期目标价格。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