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对华团队这三名人选有何来头?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组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周三结束任期,中美关系近两年每况日下,拜登团队接手后能否扭转乾坤备受瞩目。鉴于拜登与中国的渊源,有分析认为中美交恶的情况将有所缓和,但也有声音指拜登将大致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包括继续视中国为可能威胁美国全球利益的潜在竞争者。
日前拜登对华政策团队有新的成员人选出炉,他们将如何影响美国未来四年的对华政策?综合美国之音、《金融时报》等媒体的介绍,我们不妨从他们的背景与对华态度管窥一斑。
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坎贝尔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曾担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 被拜登任命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法新社)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曾担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 被拜登任命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直接向候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利文(Jake Sullivan)报告。
64岁的坎贝尔被广泛认为是奥巴马时期“重返亚洲”战略的关键设计者,他主张美国应把重心放在亚太,在该区域名声佳,也熟悉中国相关事务。
他在亚洲协会1月14日举办的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发表公开演讲时,阐述了美中关系合作共存的前景。他认为有两件事是必要的:第一,设立合适的接触渠道和机制;第二,向中方提出,两国关系如果沿着当前道路走下去,将进入非常可怕的境地,某些方面可能比冷战还要糟糕,而且因为两国经济上相互依赖,对双方、区域和全球造成的损害更大。
坎贝尔当时说:“一种智慧和恰当的做法也许是,彼此都停下来,深呼吸。也许后退一些,反思一下。考虑一下双方都可以迈出的一小步,释放在未来至少保持一种可行关系。” 他认为中国不会改变自己的制度,美国也不会撤出亚洲,但切实的“一小步”可以包括放宽签证政策,改善记者、领事馆的处境等。
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 坎贝尔提出指导原则会是“可预测性、稳定性和清晰性”。他指出,在中美关系最初的焦点会是与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建立共识,但很大程度上它们亦须先应对艰巨的本国健康、经济和社会挑战。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亚太安全倡议项目主持人祁凯立此前分析,坎贝尔将能吸引更多在印太地区事务上有类似看法的人才加入拜登团队。
他说:“这可能意味着,拜登的印太战略团队中,会有一群了解中美关系里各种挑战的专家。这些专家会了解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资产与弱点为何,并运用务实的方法将美国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中国事务资深主任罗森伯格
被认为对华态度强硬的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将担任中国事务资深主任。(互联网)
被认为对华态度强硬的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将担任中国事务资深主任,她将在坎贝尔的领导下工作。罗森伯格目前是非营利研究组织“维护民主联盟”主任,也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该基金会在柏林、巴黎、布鲁塞尔等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
41岁的罗森伯格多年从事外交政策制定工作,并具有广泛的政府工作经历。她曾在奥巴马时期在国安会负责制定对华和对朝政策,在美国国务院工作多年,先后担任过多项职务,包括候任国务卿布林肯的前幕僚长。
2016年,罗森伯格担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莉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2017年,她进入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担任民主保障联盟的负责人。
罗森伯格熟悉东北亚与中国事务,曾在奥巴马时期提供全面的国安政策建议,并担任国安会中国与朝鲜事务主任,负责协调美国对中国及朝鲜半岛的政策。
病毒疫情暴发以来,罗森伯格对中国在疫情方面的宣传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去年4月,罗森伯格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文抨击中国政府对国内不同声音实施新闻审查。她警告北京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这场健康危机进行操弄。一个月后,她又在《新闻周刊》上发文批评中国通过提供医疗设备援助分化欧洲和离间美欧关系。
得知新任命后,罗森伯格上周四在发推说:“这项任务的艰巨性让我感到谦卑,我为能够加入这个了不起的团队再次为美国人民服务感到幸运。”
值得注意的是,坎贝尔和罗森伯格的职位,都是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新设立的。
候任贸易代表戴琪
担任新任美国贸易代表的华裔律师戴琪(Katherine Tai)将是美国第一位华裔贸易代表。(法新社)
准备接替莱特希泽,担任新任美国贸易代表的华裔律师戴琪将是美国第一位华裔贸易代表。
47岁的戴琪目前是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民主党首席贸易顾问。在华府多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后,2007年加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首先于2007年至2011年担任副总法律顾问,然后担任中国贸易执法总顾问,负责处理美国与中国的世界贸易组织诉讼争端。
她2014年进入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担任委员会主席与民主党议员的顾问,2017年出任首席顾问。
讲得一口流利中文的戴琪曾在1996至1998年间,以耶鲁大学中国学者的身份在广州生活和工作,并在中山大学教授英语。
去年8月5日在美国进步中心论坛接受采访时,戴琪表示,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对抗方面非常强有力”,但关税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防御措施,美国需要更好的“攻势”。她的想法呼应了拜登竞选纲领里传达的理念,即美国必须化被动为主动。
戴琪当时说:“我认为,进攻必须关乎我们将如何使自己、我们的工人、我们的产业和我们的盟友更快,更敏捷,能够跳得更高,能够更强有力地竞争。”因此她主张先厘清旨在使美国、劳工、产业及盟友更加灵活的政策目标,以提高竞争力。
戴琪主张,美国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挑战”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竞争方式、我们所知道的理想构成风险,并且威胁我们的社会和经济运作的方式,这些是我们需要非常关注的事情。希望拜登政府能真正明确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中国挑战和威胁的本质是什么?’”
戴琪也曾在内部讨论时主张,美国政府可以利用补贴和激励措施来摆脱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过度依赖。 她建议美国和盟国可以同意从彼此、而不是从中国购买一定数量的防护设备,尽管这可能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她认为,如果制造商知道自己的市场有保障,他们就有动力在国内生产更多产品。
华尔街观察家认为,拜登提名戴琪意味着美国政府将通过与盟国密切合作,来回应日益增长的中国经济竞争压力,并处理未决的贸易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