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重蹈王健林“覆辙” “人民企业家”马云如何走出泥潭(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尽管陷入沉寂已有数月,但中国著名企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未真正离开人们的视野,这位顶级富豪仍旧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站在聚光灯下。当然,同过去相比,现在的某些灯光,对他来说有点过于刺眼了。
西方媒体频发报道关注马云的动向,显示其仍是外界观察中国政治、经济动态的重要窗口。(福建日报)
先是有英媒在北京时间3月14日报道,称马云虽然不得不保持安静,但其私人飞机仍旧维持一定的出行频率,显示他还远远不到“出局”的地步;尔后《华尔街日报》在3月15日又说,中国政府已经要求阿里巴巴集团削减其媒体资产,以降低这家商业巨头对中国舆论日益蔓延的影响力。
风闻传言不绝于耳。之于马云而言,他的困难时光远未过去,恐怕还要在汹涌的监管大潮中颠簸一段时间。
自2020年10月在上海外滩讲话现场质疑中国金融监管政策后,马云在官方语境中迅速“失宠”了。他在演讲中直接挑战中国的金融体制,宣称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批评中国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强调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这世界上没有没风险的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这是典型的马云式演讲,充满“闯劲”抓人眼球,但这一次不同,曾经的赞誉并未如期而来。
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被本届中国政府视为施政的重点之一。(路透社)
马云演讲结束未几,中国金融监管层便密集入场,反驳之力度、言辞之激烈都是以往罕见的。不唯如此,官方除了同其“打嘴仗”之外,还直接出手叫停蚂蚁集团在港上市。更糟糕的是,马云“意见领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他迅速由“人民企业家”变为“资本家”,在大量中国网民眼中,马云过去关于“996”等高压工作强度的推崇,同他对官方监管的不满联系起来,似乎其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资本家底色了。
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马云和他的商业帝国面临的结构性危机——或者重新结构,或者被动解构。
境遇倒转只在旦夕之间。同样曾是中国首富,同样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代表,王健林走过的“覆辙”,这次迎来了马云。
彼时万达在国际资本场中堪称顶级玩家,频频出手购置海外资产,一时风头无两。但在中国官方看来,资本集团一面在国内背着很高的负债率,一面在海外大举投资,且入手的多为房地产、体育俱乐部、影城等项目,实际上相当于从中国的资本市场挖出大量份额转移到了海外,他们所谓的跨国投资,在中共眼中与转移资本无异,不但没有反哺国内的实体经济,反而威胁到经济安全,更进一步可能扰动政治安全。很快,万达便迎来几乎是“刮骨疗毒”式的监管风暴。
用“走向海外”之类企业家励志故事做包装,王健林花哨的商业运作并没有成功迷惑北京;同样,“敢说敢做”的马云,一旦官方看破手脚,不再为其一路开绿灯,而转向束缚其腾挪空间,这位中国商界领军人物,也就只好度度假打打球,“说不得”也“做不成”了。
不过也还未到山穷水尽,若向未来看,马云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答案或许就藏在“十四五规划”中。规划第五篇名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用四章的篇幅阐述了未来中国将“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这也许是马云和其资本帝国最该着力的方向。曾经他们的确长期是相关领域的领头羊,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时与日增,阿里巴巴逐渐变大,显见的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家科技巨头,而更要做影视寡头,要做金融托拉斯,要做媒体康采恩。这背后的原因,大约是做科技虽然也赚钱,但还不够快,不够狠,也不够出风头。
以其财力和技术积累,阿里巴巴本应该,也完全能够更好地将自身发展同中国发展结合到一起。如“十四五规划”所言,不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还是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抑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任一领域都大有可为,也大可能为。
当然,绝不能说阿里没有这样做。引发争议的蚂蚁集团只是阿里的一部分,如在数据库建设等领域,阿里系企业仍然是业内的标杆。但对于这样的大企业集团,外界的期待会更高,会当然地希望他们做的更好,而非被负面新闻所淹没。
作为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和实际控制人,马云应当带领这个庞大的资源集合体深度参与到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即便目前深陷尴尬境地,他也仍有这样的能量,推动阿里成为一个“更好”“更硬核”的复合型科技企业,而不是沉迷于无限延伸其影响力,以网住更多拥趸。
特别在中国,这不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情。王健林和马云共同犯的错误是,其发展不再处于“安全”的轨道之内了。在北京的视角中,民营企业的摊子尽可以铺得大,但底线是发展路径安全可控,不管其从事何种业务,意图实现何种创新,决不能尾大不掉,甚至自诩“大而不能倒”,威胁到相关领域的国家安全。对资本和金融安全失去分寸的挑战,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许经过这样的波折,马云和王健林都会有新的体悟,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