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拔掉老年痴呆父亲鼻饲管 女儿泪崩:救我全家(组图)
“小陶给我好吃的!”
视频里,88岁的老父亲倚靠床头坐着,左手拿着一块鸡蛋糕边吃边说,高兴得像个孩子。吃完一口蛋糕,颤抖的右手还拿起一瓶牛奶往嘴里送。
他的头发是新理的,脸上干干净净,身上的衣服也相当整洁。
看着这样美好的画面,王珍惊呆了。
老父亲患阿尔兹海默症多年,加上还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病,不久前才进过重症监护室抢救。就在前一天,他还卧床不起,插着鼻饲管,心情烦躁不安,看得她与老母亲泪奔心碎。
一夜之间,老父亲竟判若两人!
“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没法体会,照顾一位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那种心力交瘁。”
王珍很清楚这种病的预后,作为女儿,她觉得家人的照顾总是最好的,可实际做起来真的很难坚持。
老父亲吃饭时会掉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致使王珍这几年已不敢带他出去与亲戚聚餐;他的病情已进展到大小便失禁的程度,每天洗晒把她累到不行,尤其是连着下雨的日子,看着晒不干的被子,难免会有些不耐烦;最糟心的是他会没白没黑的吵,有时吵得人整晚没法睡……
王珍和老母亲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她们想找一个专门的人回家照顾老父亲,可一连谈了几个,每个都是上门看一眼就转头走了。
直到不久前,老父亲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度还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所幸,在医生们的积极抢 救下,他挺了过来。 但因为气管插管,吞咽功能下降,得靠鼻饲管输送营养;再加上他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脑子糊涂时就会把鼻饲管拔掉,母女俩实在无法照顾,只能将他送进杭州市七医院的老年精神科病房。
“考虑到老父亲的身体状况,我起初是想请个一对一的,但去跟护士长沟通时却被建议转去大房间,当时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老资历的护工还没到位。当时,大病房里能同时照顾多位病人的老护工相对经验更丰富。”王珍说。
虽然当时听取了建议,但想到12人的大病房里就2个护工,心里难免放心不下。她问护士长要了护工小陶的电话,想加个微信,方便及时联系。
“我是中午发的好友申请,她到晚上才通过。”王珍坦言,小陶迟迟没有理她,她反倒更安心一些,说明她一下午都在忙着照顾病人,没有时间看手机。
加了微信好友后,小陶当即拨通了视频电话。
住进陌生环境,身边又都是陌生人,王珍和老母亲对老父亲忧心忡忡。
果然,他冲着视频歇斯底里地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那一刻,视频这头的母女俩绝望无比,可又因疫情防控不能探视,小陶成了她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忐忑不安中,每一分钟都显得那么漫长。第二天中午,王珍和老母亲正准备吃饭,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小陶打来的, 接通之后,看到的竟然是与前一晚截然不同的老父亲,母女俩看着看着又哭了。
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在王珍看来,护工小陶的好,真是说也说不完。
以前自己照顾老父亲时感觉天天都是折磨,送进医院实属无奈之举,没想到却让老父亲过上了更安全、有品质的生活, “是小陶救了我们全家”。
老父亲说:有小陶照顾着,我很好
“把我老父亲转去七院前,我因这根鼻饲管去咨询过多家大医院的资深护士,她们一个个都直摇头,说几乎不可能拔掉。住进七院后,竟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到了。”王珍惊叹道。
她后来才得知,当晚老父亲烦躁得又把管子拔了。当时医生评估过,可以尝试拔管,但是需要注意观察。小陶表示,她可以试一试喂食 。 “小陶这么做完全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万一试出问题,像我老父亲的身体状况,发生意外的概率绝对不低;而即使不出意外,给这样的老人喂饭费时又费力。”
就此,王珍和老母亲悬着的两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可老父亲给她们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一次微信视频聊天时,他居然口齿清楚地对着屏幕说: “老太婆,我有小陶照顾着,我很好,你放心。你年纪也大了,你要多保重,不要总是出门去走。” 王珍听得真真切切,旁边是小陶在一字一句地教他。
一个多月过去,老父亲似乎已经习惯了小陶在身边照顾,他脑子清醒的时候会在视频里笑着说:“小陶天天给我吃好东西,她是你同学吧?”
而糊涂时却也会胡乱骂小陶,王珍知道后很心疼这个“妹妹”,在视频电话时责备老父亲:“坏老头,你不能欺负小陶,她比你女儿还好。”小陶听后反倒说起王珍来:“你不要这样说,他是病人。”
小陶笑笑:我真的没什么特别的
出于好奇,钱报记者特地去杭七院见了见小陶其人。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的见面地点约在了病区外的医生办公室。
她瘦小的个子,一头中长卷发随意扎了根马尾,显得既洋气又干练。她不善言辞,基本上是记者问一句她答一句,有时还会回答不上来,她就笑笑说:“真的没什么特别的。”
小陶的全名叫陶苗凤,安徽人,从34岁到现在53岁,干护工19年了,一直都在杭七院的老年精神科。
要知道,这里住的多数是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照顾这群特殊的患者,连家人都感到身心俱疲,她为什么会选择干这份工作?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答案相当令人意外。小陶的护工生涯,竟缘于一次夫妻吵架。
“我们以前在老家开了个小店,收入是可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可我老公经常跟人家在店里打牌,我觉得这样继续下去人就废了,于是跟他大吵一通后一个人来了杭州。当时有个老乡在这里当护工,我也就跟着来干。”小陶有些害羞地说。
开始,她也很不习惯,尤其是常常得给那些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擦洗和换尿片,又臭又脏,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她都因此吃不下饭。
几天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老公跑来杭州想哄她回家,觉得干护工这么脏的工作回老家会被人看不起。
可小陶用三言两语说服了他,也说服了自己: “你看那些年轻的小护士们,她们也这样在做,我怎么就做不了?如果生病的是自己家人,不是照样得这样照顾?把他们当家人,就不会觉得脏了。”
小陶是这样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卧床的病人每2小时翻一次身,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病人得勤洗,要乱跑串门的病人还得跟得牢……凡是在上班的时间,她把每分钟都用在了病人身上,哪怕是难得有几分钟的空闲,她也会去床边跟还能交流的老人聊聊天,跟他们说说最近外面发生的新鲜事。
确实,护工是一份良心工作,其中有太多可干可不干的事,也有不少可以粗糙、可以马虎、可以敷衍的事。但小陶,从始至终都选择了敬业尽职。
家人因为小陶
都投身护理工作
“老人就是老小孩,多哄哄,把他们哄高兴就好了。”这是小陶多年来的工作心得,她也是怀着这样一颗心照顾老人们的。
89岁的钟爷爷(化名),是小陶照顾时间最长的老人。
10多年前,爷爷的病情已进展到大小便失禁的程度,虽已经完全不认识家人,可刚到医院时一天到晚嚷着“要回家”。
有力气时,爷爷一个一个病房转悠,想要努力找到回家的路,她就在后面跟着护着。爷爷是个倔脾气,怎么哄都没用,每次都要转上两三个小时,累了才肯乖乖跟她回病房。
“可能是我跟的时间长了,爷爷居然记住了我。”有一次,我婆婆生病,我请了一个星期假,回来上班时,他一个劲问我:小陶,你这些天去哪里了?虽然事情已过去数年,小陶说起来时仍满是自信。
还有一次过年,家属来把爷爷接除去吃了顿年夜饭,回来就神神秘秘把我叫到床边,从口袋里陶出瓜子和糖,说是“偷”来给我吃的。
钟爷爷对小陶相当维护,这点病区里的护工和护士都知道,有时候他们会专门以此来逗爷爷,故意在他面前假装打一下小陶,爷爷立马就气得不行,非要亲自出马,打回来帮她出气不可。
除了细心照顾病人,小陶常会宽慰家属。
她的微信里绝大多数好友都是照顾过的病人家属,实话实说,让生病的老人独自住院,这是家人们的无奈之举,当然更为挂念。
“我看那些老人们的子女多是蛮孝顺的,每周必定来看一次,送各种用的和吃的。毕竟是亲人,会彼此想念,现在有微信视频电话就方便了,在老人状态好的时候让他们见见,病人可以平静下来,家属也能更安心。”对于这些额外的工作,小陶早习以为常。
19年的时间,小陶从为了生计到真正爱上了护工工作,用她朴实的行动帮助了无数的老人及其家庭,也感染了身边很多的人投身护理行业,她的母亲、老公都来杭州当了护工,她的儿子更是上了专业的护理学校。
小陶干护工几乎全年无休,虽然老公如今也来了杭州,但夫妻俩还是很难见上一面。“我们上夜班都比较多,经常是我下班他去上班了,他下夜班我又去上班了。反正知道大家都是在努力工作,有事情就微信联系,也是挺方便的。”
小陶真心觉得,护工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