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行失业制度支援不足,市民希望政府填补缺口(图)
受到疫情影响,香港的劳工市场面对巨大压力,失业及就业不足情况恶化。
刚于6月17日公布今年3月至5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平均失业率为6%。在这段时间,许多行业皆大受打击,中小微企尤其艰难,很多企业都濒临倒闭,艰难支撑,而不少员工、从业员亦无奈面对减薪、放无薪假,甚至失业。不少基层和中产家庭已经多个月收入大减甚至零收入,面对「节衣缩食,勒紧裤头」的情况。
对于这些民生困苦,社会绝对不能坐视。特区政府与各地政府一样,为了抗疫,财政已经越见紧绌,又要力推逆周期措施以振兴经济,但亦不可以忽视支援生计大受打击的市民。尽管政府在过去1年已经推出超过3,000亿元的纾困措施,并采用多管齐下的策略协助劳工及基层人士走出困境。
然而趋势似乎未见好转,社会和民众都期待政府能进一步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市民和企业可以渡过难关,走出疫境。在财政支援方面,政府去年推出了两期「保就业」计划,令一众企业短暂避免倒闭和裁员,对社会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然而,随着计划在上年尾结束,很多中小企相继倒闭,它们根本挨不下去。
根据破产管理署的数字,去年提交的破产呈请书共有8,693宗,较2019年增加500多宗,而强制清盘共有449宗,两者均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至于接管令和破产令方面,去年有1,108宗,较2019年增加358宗,上述数字均反映经营环境十分艰难。虽然政府预料今年经济可以恢复正增长,但是,病毒变异、疫苗实际效用和接种比率都会为复苏的进程带来不确定性。
假如经济复苏较政府预期再延后出现,届时经济可能面临衰退。所以,政府应及早做好财政支援的预案。如果经济表现数据偏离了原来的预测,政府应立即启动第三期「保就业」计划,以确保社会及经济的稳定。政府经常强调当局已降低「失业综援计划」的申请门槛,把保险单内的现金价值暂时剔除,但这又能否帮助市民呢?
根据民建联及经民联就市民申请政府推出的多项失业援助措施的调查显示,结果发现只有8%受访者表示有申请,同时,有大约八成半市民表示从没打算申请政府的「失业综援计划」。主要原因是政府坚持将失业支援置于综援计划之下,而申领综援亦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令合符资格者只是寥寥可数,大部份人根本无法通过家庭门槛这一关。
另一方面,现时领取失业综援的数字十分低,即使现在情况如此恶劣,也只有19,000多宗失业综援个案申请。同时,截至今年5月底,失业人数有23.33万人,就业不足人数亦有10.74万人,即综援计划只帮助了不足一成的失业人口,余下的20多万人就唯有「自求多福」了。政府在最近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推出专为失业人士而设的「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帮助失业人士取得失业贷款。
计划可算是让市民多一个另类出路,通过贷款解决燃眉之急。事实上,为失业人士提供借贷服务,始终未必人人觉得合适,有些人不愿意在失业期间再借贷,因为害怕日后难以偿还,也不想造成不良的信贷纪录。此外,香港的退休制度并不完善,市民储钱,特别是四五十岁以上、50多岁准备退休的人,可能储下数十万元,打算退休时才使用,现在他们因为失业,可能很快便把积蓄花光,打乱整个退休计划。
最近更有机构发表调查指出,现时强积金及社会保障等仅能替代长者退休后约4成收入,远低于国际水平。
数据分析更发现,有55%受访者表示退休准备不足,大多数没有为自己的退休作出规划,当中85%受访者对退休感忧虑,并认为现时退休保障制度的保障并不足够。由此可见,现时的失业支援制度相当不足,希望政府能够填补缺口。其实在外国,失业支援制度相当普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字显示,在全球203个地方和国家中,有98个已设立不同形式的失业保障制度,其中以失业保险最为普遍,已在86个地方推行;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7个比较先进的成员国中,有35个国家已于2020年设立失业保险制度。
事实上,内地很多城市过去亦设立了失业保险金,而针对新冠肺炎的影响,内地多个省市,包括邻近的深圳也会发放失业补助金。
基本上,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士可申请一次性补发3个月至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每月最多可领取大约990元人民币,最长可领取6个月和最多可领取5,940元人民币。
再者,香港毕竟属于外向型经济,当一些金融或经济危机出现时,我们或多或少也会受到牵连。长远而言,政府应从长计议,研究设立供款式失业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但就短期而言,在这严峻时期,政府责无旁贷,应尽快设置有时限的临时失业援助金,协助失业基层市民缓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