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伪女性剧”,我可以告你诈骗吗?(组图)
大家好,我是田静。
我听说最近有不少“女性主义”国产剧,于是找来看一看。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本以为能看到这些20+、30+甚至40+的女主角,站在女性视角讲述自己的见闻和遭遇。可以是职场歧视、主妇困境这种社会结构性不公,也可以是野心欲望,追逐名利,自我本心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冲撞。
哪曾料到,不仅没有真诚的探讨与反思,反倒处处充满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漂亮女人顺水顺风,觅得如意郎君万事大吉,事业有成必因贵人相助,活成好女人模版才叫成功。贴着“女性主义”标签的新瓶里,装的还是男性凝视的旧酒。
说是体现“独立与成长”,实则鼓吹炫富慕强;嘴里喊着“展现女性困境”,心里想的还是蹭流量做生意。即便今夏也有《突如其来的假期》、《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少数让能人喘口气的佳作,但更广大普通女性的困境和声音,依旧被忽视。都说现在是“女性剧”的井喷期,但这种虚情假意的繁荣,叫人害怕。
01
“女性剧”,凡尔赛诈骗重灾区
先从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北辙南辕》说起。它的宣传文案是这样:都市女性群像剧,讲述五个女性在携手创立“北辙南辕”餐厅过程中,收获成长与爱情的故事。
△宣传照被吐槽,宛如男人装封面的直男审美
粗看之下,设定好像还有点意思:女“霸总”尤珊珊,“被小三”的海归戴小雨,名校毕业却回归的主妇司梦,十八线演员鲍雪,和职高毕业的冯希。我以为真就是白手起家,举步维艰地一点点成长。但没想到,宣传个剧,还能整得和诈骗似的。
正如豆瓣高赞评论形容的那样,它实际是北京版《小时代》,还是“五个顾里参加名媛派对”的那种。女主们住的地方,要么是奥森大别墅,要么是胡同四合院。镜头转到家具陈设,是帧帧都能上杂志的级别。条件最差的冯希,陪男友一路读到博士后,北漂三年没工作,按道理是最贴近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了。
可奈不住人家在北京有远房亲戚,上来就给免费大开间住。对普通人而言,毫无共情和借鉴可言就算了,它偏还非得说自己拍的是“当代都市女性”,简直大型“凡尔赛诈骗现场”。凡尔赛诈骗,也不是冯导首创。毕竟,国产女性都市群像剧离地“悬空”,几乎都快成标配了。动辄住千万学区房,家里开大公司,背的是香奈儿,人均上层中产,吃喝不愁。
△当然,还有香奈儿都拿不出手的情况
《北辙南辕》里,女主们的钱都是怎么来的呢?简而言之,要么靠运气,要么靠颜值。无业的冯希,在加盟开餐厅轻松掏出30万,居然是炒股赚到的,就问你服不服。戴小雨发现未婚夫已婚,愤而从挪威回国,重新开始搞事业。
你以为她拼的是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她坐火箭般成为公司公关业务的要员,靠的是混饭局“三件套”:美色、酒量和人际交往中的小聪明。我们都知道职场歧视不对,但戴小雨就要自我矮化,自我歧视。不论是冯导说过的“女人都不聪明”,还是剧中男角色皱着眉头说“跟女人谈判特别难缠”,都没有她一句“我不相信一帮女人能经营好饭店”来得令人无语。
男人厌女,女人也厌女。我们总强调,许多女性升职,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与专业。2021年打着“女性成长”的剧,居然又宣扬起“靠美色征服饭局”的偏见,抹煞了现实中多少女性的付出。和《北辙南辕》同期的另外两部都市女性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突如其来的假期》,对比之下,不论人设至少要真得多。
《我在他乡挺好的》,东北女孩漂在北京,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把成年人的痛与泪,负担与和解拍得令人落泪。
《突如其来的假期》,基调轻松欢快一些,女主角榴莲年近30,单身。作为一个有点天赋却又差点运气的插画家,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暂时搁置自己的艺术理想,在广告公司卑微打工。
因为母亲心梗突然去世,原本就丧丧的她,面对无望的工作,孤独的生活,干脆直接躺平。另一位女主山竹则是个典型的好女孩,顺从又顺利地中考、高考、工作、嫁人,但偏偏卯劲从婚姻里出逃。这两位年近30的女性,不愿浑浑噩噩过别人眼里的好日子,选择在30岁关头艰难地折腾。
毕竟,难,才是普通女性和普罗大众的生活常态。
02
被曲解的女性困境
“凡尔赛诈骗”背后的本质,是对“女性困境”的严重曲解。高学历家庭主妇,本来也是个很有讨论度的话题,但无奈人家压根没有困境啊。忙里偷闲,随便写的二十篇小说,立即有人上门买单,20万版权费直接到手。你以为她会苦恼价值感的丧失,家务的沉重,重返职场的渴望,但她却轻轻松松,直接成为“又能赚钱又能持家”的完美主妇样本。
《北辙南辕》里最令人费解的,还是五姐妹的灵魂人物,传说中身家过亿的尤珊珊。剧里模糊提到她超强的投资头脑和稳赚不赔的神秘光环,要真教姐妹们些搞钱良方开开眼就算了,实际能力语焉不详,倒是把她能完美hold住酒局的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风风火火入场,抢着买单,摸背,贫嘴,主动罚酒,安抚大佬,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仿佛在嘲笑普通人:看,我们的成功就是这么简单。显然,编剧和导演们不愿屈尊俯身,贴近现实,看一看真正的女性困境究竟是什么。《突如其来的假期》倒是提出了一些存在于女性身上,真实又矛盾的挣扎与冲突。女主榴莲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试管婴儿”的身份,和她不循规蹈矩的妈妈刘闵之。有这样一个开放前卫的妈,榴莲自然也是个酷女孩。
但更可贵的是,榴莲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带着主角光环横扫千军、最后只是帮女孩们在自我代入中出了一口恶气的假“酷女孩”。
榴莲酷,也真实,跟大多数都市女孩一样,免不了在自我与随大流之间摇摆往复。
所以,她边说着单身万岁,又忍不住空虚时在交友软件上划男人;边劝室友山竹不要有身材焦虑,被小码捆绑,边自己用着瘦脸仪;工作原地踏步,姥爷养老院的钱都是找前男友借的,眼看着要还不上信用卡,还在疯狂下单,差点被“9.9包邮”干破产。
然而,不少女性剧,却不喜欢这种真实,而是热衷展示“完美女人”。社会传统定义的“完美女人”,是《三十而已》的顾佳,她顾家、忠诚、包容,不仅能在老公的每一个脆弱时刻提供情绪支撑,学历和工作能力还出类拔萃,甚至算得上公司的幕后主脑。
当我们终于开始觉得这种老式范本的“完美女人”让人心累,开始期待一个能给现代女性松松绑的女性形象,“京圈”导演冯小刚,用“大飒蜜”重新定义了“完美女人”。
尤珊珊和《老炮儿》里的话匣子,都是“大飒蜜”的典型代表。她们既有足够的女人味,在心爱的男人面前极尽妩媚,有小女人式的仰望和崇拜,哪怕他在外人看来就是普通中年男人;在外又要能毫无障碍地打入男性世界,懂酒桌爹味“黑话”。
换句话说,冯氏女主,这不就是披着妩媚女性外衣的精神男人吗?这样的形象,充斥着极不友好的男性凝视,和来自上层俯瞰的傲慢偏见。
当女性榜样是由男性思维塑造时,你会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地球永远只围绕着漂亮的女人和有钱的男人自转,而女人又只围着男人公转。
于是乎,女性角色的人生只能围绕着“婚恋、出轨和鸡娃”打转。能搞定好男人,才算得上是找到好归宿,是happy ending,就连《欢乐颂》里的女精英安迪也不出其外;“抢男人、打小三”成了许多女性角色生活的核心,不论《三十而已》里的顾佳,还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都不得不把另一个女人视作死敌;彻底没了男人,或者婚姻中男人不再是问题的,就开始疯狂“鸡娃”,比如《小欢喜》里把娃逼得要跳楼的宋倩。
扮演宋倩的陶虹倒是很耿直地说出了偏见:“女性故事不就是婆婆妈妈那一套吗?”
03
万事靠男人,再不济靠钱
陶虹倒也没说错,“婆婆妈妈”确实是女性困境的一部分,要拍好了,也是有很多有意思的点可讲。只不过,无法理解女性真实困境的大前提下,往往又导向令人目瞪口呆的解决方案。比如2016年爆火的现象级“都市女性剧”《欢乐颂》,它有做得好的地方。
不论是生于重男轻女家庭的“扶弟魔”樊胜美,来自中产家庭、唯父母之命是从的乖乖女关雎尔,还是单纯平凡又恋爱脑的邱莹莹,形象算得上丰满。她们的痛苦和困惑,彼此之间的友情和扶持,也是有现实基础和共鸣的。但演到半路,随着男主们一一出现,故事又掉入俗套叙事。想靠男人解决钱和房的樊胜美就算了,连安迪这样不愁钱的精英,也非得从天而降一个完美男人匹配。
△回看两位总裁的恋情,只觉得好油啊
仿佛女性必须要有归属才完整,就像物品一般,必须摆在合适的位置上。以至于在最后出现这样令人不爽的描述:“欢乐颂结局,十年修得赵启平,百年修得王柏川,千年修得包亦凡,万年修得谭宗明,生活里却总是遇到白主管。”
敢情女性的自我成长,都是为了匹配更好的男人。还有《我的前半生》、《白色月光》这种经典的“家庭保卫战”模式,得男人者才叫赢家。要么守住丈夫,要么发展新恋情。家庭主妇罗子君离婚后逆袭,靠的是和贺涵的恋情,典型的甜水式结局,糊你一嘴糖,好像换个伴侣,就能远离主妇困境。又或者是《都挺好》里的苏明玉,靠钱和地位,才能征服重男轻女、冷漠无情的家人。
说来说去,无非轻飘飘把女性困境的出口,落在了“万事靠男人,再不济靠钱”上。要么你做个接受社会规训的好女人,最好家庭事业两全,还要甘心牺牲自我;要么你像男人一样,接受升官发财做“人上人”的逻辑,靠钱、权来压倒让你不爽的人,借着“谁的社会资源强大谁就更值得尊重”的父权逻辑,成为所谓的“大女主”。
但很遗憾,上述两种形象,归根究底,仍在用父权逻辑塑造女性。
这些女性走出困境、找到自我的方式,对广大女孩们来说,只是一场没有任何反思价值的心灵按摩。
千万别妄想在“伪女性剧”里学习“如何走出困境”,信了你就输了。
04
走上艰难道路,才是正解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在还不太遥远的2018年,有条腾空出世的热门微博,作者SUM不二提出构想:能不能拍一部讲四位都市大女主的电视剧《淑女的品格》,没有家长里短,没有婆媳争斗,没有小三出轨,唯有“女人至死是少年”。
当时还真没有类似的国产剧,这条脑洞让大家兴奋不已。作者钦点的四位女主,袁泉、陈数、俞飞鸿和曾黎,也纷纷转发表示支持。3年过去了,《淑女的品格》难产,期间十几部主题类似的剧一部接一部诞生,但唯独忘记了初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都市女性剧的生意是做成了,但离当初的愿景却是南辕北辙。但要说国产剧注定拍不好,我第一个不同意。本土化美剧《欲望都市》的《好想好想谈恋爱》,上映于2004年,35+姐姐们的生活也可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封神18年的《粉红女郎》,要说剧情,确实挺扯,但其中的人物,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是分外动人。四个女人一台戏,外加一个真诚的直男房东,活出真正独立,友爱又温柔的美好模样。不说人设要多么先锋,但至少她们能输出好些令人叹服的金句,和常看常新的价值观。
《突如其来的假期》,和《粉红女郎》还颇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是轻喜剧,剧情有点扯,主人公有点脱线。但对于女主角榴莲内心世界的描摹,细腻又生动。 总能说出些有意思的观点,男女各自在社会扮演的性别角色,婚姻的目的,以及女性的身材焦虑、自我接纳。
故事到最后,“好女孩”山竹离婚了,和安于现状的前夫不同,她要飞往更广阔的世界。哪怕周围人都说丈夫是好男人,他又拼命挽回,山竹就是不回头。毕竟,好男人的标准太低了,不嫖不赌不抽烟喝酒就行。
哪怕他不愿老婆出门工作,哪怕他想把搬出去的老婆塞进车里绑回家,哪怕他想控制她的人生。榴莲呢,没有找到亲生父亲,想要挽回的前男友,也以“我早已不爱你了”为理由,拒绝了她。经历一连串打击,她终于卸下那张吊儿郎当的面具,第一次放声痛哭,喊出对母亲的不舍,直面自己对孤独的恐惧。
从头到尾,榴莲的生活从外部看没有任何起色,因此,当一切依旧艰难(Tough)时,她只能变得更坚强(Tougher)。
当其他的女性剧总是试图用不切实际甚至悬浮的幸福婚姻和成功事业,去佐证一个女性本身的完满时,从头惨到尾,但内心力量慢慢强大起来的榴莲,似乎提供了一段更加可信与真诚的女性成长样本。
△山竹要去北京发展,分别前,两人一起埋葬了榴莲妈妈的骨灰
这让我想起波伏娃一段著名的论述:“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是的,我们宁可一起走在艰难的路上,也好过被诱惑的海市蜃楼所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