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弃中国的东欧小国,供应阿斯麦光刻机核心部件(组图)
说起激光产业,很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激光龙头企业——大族激光,大族激光是高达100亿元营业收入规模的公司,每年出口大量的激光装备到生产企业,还出口到很多国家。
可是你知道吗?大族激光只是激光产业下游的企业,而不是上游企业,而所谓的上游企业就是掌握了光学材料和光学元器件技术,换句话说是掌握到了核心技术。
然而由于加工设备的精密度不够,以及产业发展的滞后,实际上中国的激光产业呈现出的是分散弱小的状况,尚不能满足对高精密性的半导体制造仪器的需求。
实际上在激光技术方面,德国通快、美国相干、 IPG Photonics 和光谱物理等几家,还有一个知名度极低的东欧小国立陶宛,这个人口280万的小国家,在激光技术方面,立陶宛却算是大国。
立陶宛在全球激光行业中名列前茅,当前立陶宛激光器在全球高端领域中占据10%市场份额,飞秒激光仪占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美国NASA宇航中心、欧盟空间局、以色列的核研究中心,以及90%的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都是立陶宛的激光设备客户。
要知道AMSL的光刻机的激光光源,也是来自于德国通快的供货,而供应给德国通快的这是立陶宛的激光企业EKSPLA。
一直以来,激光技术是立陶宛旗下两个“之最”工业部门——“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立陶宛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激光研究,其对于激光研究可以追述到上世纪60年代。
在世界首台激光器诞生后,立陶宛就开始着手研发属于自己的激光发生器,功夫不负有心人,1966年维尔纽斯大学推出首台立陶宛激光器,此时仅距离世界首台激光器问世不过短短6年时间。
在长时间的研发过程中,立陶宛激光产业至今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格局,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组合,例如常见的光学组件、电子组件等,几乎所有不同组合门类都能在立陶宛激光产业中壮大,激光产业的人类发展非常的齐全。
立陶宛之所以能够跻身国际激光行业,是因为该国生产出其它公司难以匹敌的激光产品——ELI-ALPS和交钥匙激光器。前者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强大的激光器之一,后者则是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种类,这两者在作用于不同领域都能发挥出强大实力。
从立陶宛研发出激光器开始,立陶宛就如一匹黑马闯进了国际激光领域,尤其是在发明光学参量啁啾放大(OPCPA)技术后,该技术成为了变革激光照明的核心技术,立陶宛就此名声大噪。
在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立陶宛激光产业规模已经扩大到1.5亿欧元,仅拥有的高技能员工总数就已超过1000多位,更别提普通员工总数。当前,立陶宛旗下已经座揽40多家涉及激光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中有1/10的员工学历在博士学位以上。
不仅如此,立陶宛在激光领域,每年还在保持稳定增长,平均增长幅度在10%~15%之间进行波动,以这样的数据进行预测,直到2025年立陶宛仅在激光技术行业的产值,将会占据国家GDP1%左右。
早前,立陶宛在激光行业中主要以围绕科学激光开展业务,但随着不断发展,得益于对于激光技术的掌握和材料等加工环节的改进,立陶宛的激光产品逐渐显露优势,并成功进军工业市场。在立陶宛激光产品总营收中,有超50%的贡献都来自于工业市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立陶宛逐渐扩大激光规模,发展至今立陶宛激光公司已经开了超20多家。单从公司总数方面而言,立陶宛确实略显单薄,但无论什么行业的成功关键都“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立陶宛正式如此。立陶宛旗下的EKSPLA、LightConversion等公司,凭借高端超快激光器产品,几乎在全球市场中实行了垄断。
与此同时,立陶宛激光产业营收也在逐年往上增长。早在2009年,该公司激光产业年营收就已达2940万欧元,而在2014年全年营收竟然突破了7000万欧元大关,其中激光产业年营收有90%都是出口额贡献。
现如今,日本成为了立陶宛激光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几乎占据立陶宛激光产品总出口额30%以上。
虽然立陶宛激光产业的产值,远逊于中国的的激光企业,要注意的是,立陶宛的激光企业都是处于上游,光学材料和器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基础,而这方面中国本土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福晶科技。
除日本外,中国也是立陶宛激光产品进口大国,占据立陶宛出口总额7%左右,目前仍然还在与立陶宛协商加大进口规模,立陶宛的激光“四大天王”也已在中国建立代表处,专门服务于中国的激光下游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