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9·11”的华人幸存者:这场恐怖袭击为何改善了中美关系?(组图)
双子塔塌了,像一块巧克力那样融化。
此时,陈思进已经逃到一座桥下,向南张望那栋他一个多小时前还在工作的大楼,纽约世贸大厦。
他是最后一批逃出来的三百名幸存者之一。从大楼里出来仅仅三分钟后,北楼塌了,轰鸣声催着浓烟像海啸一样卷来,足有40层楼那么高。纽约的天都黑了。
这幅末日景象无法磨灭地留在陈思进记忆里,也刻在美国、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图源:SIPA
这场极突然的恐怖袭击,成了一个新旧时代的转折。
9·11后的二十年,也是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二十年。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同时也是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这其中,宗教冲突、国家命运,以及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关联发生着剧烈的改变。
幸存者
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是陈思进在世贸大楼工作的第7天。
早上8点15分,陈思进走进世贸大厦北塔80层的8067号办公室,他需要赶紧处理完手头事情,然后与正在附近商场打发时间的妻子会合。
他冲了一杯咖啡,8点43分,陈思进突然感到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猛地一推,差点撞上电脑屏幕,继而整个楼开始震动起来。
周围人开始叫喊:快撤。陈思进很蒙,把手表、文件都放在了办公桌上。“很快就会回来的”,他想。
80层没有直通一层的电梯,大家先下到78层,再寻找出口。大楼已经倾斜,78层楼梯口大门都因变形而无法打开。
世贸大厦北塔 图源:美联社
人群被堵了15分钟后,三个大汉开始用肩膀撞门,其中一个是陈思进的同事。他们几乎撞碎了自己的胳膊后,终于把门打开了。
三百来人,沿着楼梯慢慢往下走。楼梯很窄,大家紧挨着自觉分成了两排,妇女和上了年纪的人走更短的里排,身强力壮的男人就走在外排。
陈思进想给妻子打电话,但始终没有手机信号。直到走到40楼,陈思进身侧一位先生的电话通了,他在电话里说:“我答应你,我一定回来!万一无法再见到你……亲爱的,我爱你。”
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大家才终于下到一楼。警察冲他们喊,朝北的门可以通行。逃出大楼时,陈思进只看到满眼的废墟,灰色天空下是被灰尘覆盖的白茫茫一片。
“911”当天的纽约 图源:网络
他向北狂奔,用尽全身力气百米冲刺那样跑。一直跑到一座桥下,他往南望去,双子塔变成灰尘,同时掩埋了周围七栋楼,世贸中心一片废墟。
尽管能实施的可能性极低,但这场惊人的恐怖袭击还是发生了。
19名劫机者控制四架分别从波士顿、纽瓦克和华盛顿特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飞往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民航客机。其中两架冲向世贸大楼。上午8:46,美国航空11号班机撞向世贸中心北楼,接着联合航空175号班机于上午9:03冲向南楼。
飞机撞击大厦前的瞬间 图源:网络
陈思进能够幸存的概率其实极低。如果飞机撞在80层,如果他晚跑出大楼两分钟,如果他这天穿的是一双皮鞋。“我可能就已经完了。”陈思进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他亲眼看着那些跑不动的人,躲进世贸大楼对面一个大商店里。
商店被世贸大楼废墟掩埋,他们可能都死在了里面。
大楼倒塌后,陈思进沾着满身的灰尘继续狂奔,终于看到被拦在警戒线外的妻子。两人相拥而泣。这场灾难里,他失去了太多同事和朋友。
灾难后
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陈思进每天处在半梦半醒状态中。就像整个纽约一样,陷入创伤后应激障碍。
搜寻尸体的工作也持续了将近三个月。每找到一具尸体,废墟现场就会播放一遍美国国歌。接连三个月,美国国歌每天奏响很多遍。
废墟现场的搜救人员和搜救犬 图源:网络
也有中国人的尸体。
9·11发生的2001年,中国正在就加入世贸组织(WTO)进行最后的工作。这意味着,中国即将与美国以及世界,进入更深入的交流、合作阶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那时候,世贸大楼里,已有中资企业六七十家,除了中国再保险公司驻纽约办事处、中国贸促会驻纽约办事处、中建美国公司等二十多家大型中资企业,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
很多人都看到了中国加入WTO的机会。如果说美国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在全球化大潮中抓住机会的中国人也对之后的发展有着美好规划。
谁也没想到,竟然遭遇如此惨烈的灾难。至少有二十多名中国人遇难。
“911”事故现场周边的医护人员 图源:美联社
出生于辽宁的华人佛莱德记录了自己的故事,他也是9·11事件的幸存者,在美国开了一家旅行社。
南楼倒塌并压垮了2、3、4号楼整栋及5号楼的一半时。佛莱德正跑到5号楼地下室的另一边。他眼睁睁看着走在中间的逃难人潮,瞬间不见了人影。
灾难之后,美国政府给了他两万元美金作为补偿,给了他两年的免费疾病保险,并提供了心理援助。
但接下来,他的日子仍然非常不好过。他辛苦建立的公司毁了,佛莱德一度搬回中国。好几年后,他才回到美国,重开了旅行公司。
2019年9月11日,美国加州洛杉矶,人们在空旷的草地上插满3000面国旗,纪念9·11遇难的人 图源:视觉中国
作家范海涛曾经采访了很多见证了9·11灾难的华人,并写进了她的《三十岁后去留学》一书。
40岁的李云渲向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9·11事件发生时,她在曼哈顿下城创办的一家移民公司已经运行了七年,生意刚刚走上正轨。
“9·11事件发生了,也给她的生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打击。此后,整个纽约下城被封锁了数月,即使在封锁圈里工作生活的人,也经常被各种穿着制服的人检查身份。
很多想要递交移民材料的客户本来就没有身份,又无法进入封锁圈,因此根本不可能选择位于下城的移民公司办理移民手续了。”
图源:网络
最终,像受到牵连的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一样,李云渲的移民公司彻底关门。
当时在纽约,有着三十多万华人,离世贸中心不远的唐人街,就是他们的中心。
9·11发生后的两三个月内,唐人街都弥漫着焦糊的臭味,没有餐馆开业,旅游业更是一片惨淡,当时的制药厂也关闭了80%。唐人街的生意直到两年后才开始恢复。那股尘土夹杂隐隐臭味的奇怪味道,也几乎花了两三年才慢慢消散。
人们对美国的信心也一度遭遇沉重打击。申请到美国签证的数量,大幅下滑。据当时美国移民局的数据,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申请短期工作签证的案例,比前一年同期下跌40%以上。
整个美国,都进入一场疗伤当中。
事故发生后的废墟 图源:美联社
9·11之后,所有的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加入了救助协会,接受美国政府提供的免费心理治疗。陈思进一次都没去过,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理治疗:写作和表达。灾难发生后第三天,他恢复了中文写作。
一开始他还不会用电脑打中文,光是找中文拼写软件就摸索了很久。练习了几个月后,他才能顺手在电脑上用母语书写。
面对巨大的灾难,陈思进感到语言的力量。有语言在,就有身份认同在,他通过这种方式,排解恐惧。
那段时间,陈思进还接受了很多采访,这同样是一种排解。他一遍遍向媒体说他的故事,直到他不再恐高、能看得进《2012》这样的灾难电影。
转折点
“没有任何的冲击力大于你在电视上目睹的、举世闻名的双子塔大厦在几个小时内坍塌成一片废墟。大家的感情与精神,随着世贸大厦的倒塌而陷入了一片悲伤与哀痛之中。”范海涛在书中记录了一位受访者的话:“9·11改变了美国人的世界观,也从此改变了世界。”
受到剧烈冲击的美国,给世界带来了复杂的变化。
9·11发生前的2001年初,小布什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当时,他决定对世界采取更强硬的姿态。“单极世界”达到了一种顶峰状态。
小布什 图源:网络
他批评前任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污指中国盗取美国技术。他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甚至在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中,还把中国视为需要先发制人的“敌人”。
中美关系进入过去十多年里的最低谷。
即便如此,9·11发生后,中国领导人还是迅速致电小布什,表达问候,同时承诺了支持积极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
原本国家与国家间的冲突,霎时让位于各国与恐怖主义的对立。小布什意识到,要报复基地组织,打击恐怖主义这个美国头号敌人,不能没有中国的合作。
当年10月,恐怖袭击刚刚过去一个月,小布什就力排众议,不顾恐怖袭击风险,抵达中国参加APEC会议,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
两个月后,小布什又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意味着中国最终融入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也为日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最大机会。
2001年11月11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现场 图源:人民视觉
中国与美国间的贸易往来、人员往来也愈加频繁。在纽约、在洛杉矶等大城市,华人面孔越来越多。单就留学生而言,每年就至少保持着20%的增长速度。
当然,人们也注意到,此时再去美国,已经变得不太一样了。
最让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印象深刻的是机场的安检。原本只是用机器一扫,在9·11后,安检变得异常严格,仔细检查行李、乘客需要脱下皮鞋和腰带。
在美国和欧洲,他看到了大街小巷都有持枪警察和军人,时刻在巡逻。全世界每个人的安全感都被9·11事件严重打击了。
反恐和挣扎
9·11发生当天,吕祥正在上海一间不错的餐厅与一些欧洲学者吃饭。席间他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出大事儿了,纽约一个楼被炸了。”
他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双子塔在浓烟里倒塌。吕祥说,“那个是人活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
强烈的冲击震得大家都糊里糊涂。回酒店休息前,就有欧洲学者断言,“要打仗了。”吕祥也明确意识到,美国必然会为这次恐怖袭击发动一场战争。这几乎是这个国家的本能反应。
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发动了不止一场战争。
2021年6月8日,美国纽约,9·11事件幸存者Joseph Dittmar展示其右腕上的文身。9·11事发时,他在世贸中心南塔105层工作 图源:人民视觉
2001年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打击基地组织为由,发起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20日,以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进攻了伊拉克。
这两场战争分别持续了二十年和近十年。
在吕祥看来,这场恐怖袭击是一个非国家体对美国的伤害。
美国的反恐本来也应该是聚焦在对这些非国家体的打击上。但目标却是两个国家,阿富汗和伊拉克。事实上,反恐成为美国试图获取在整个欧亚大陆中间地带的统治权的一个借口。
美国逐渐为反恐行动,附加了太多额外的地缘政治因素。
2021年8月29日,美国,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美方为在喀布尔机场丧生的美军士兵举行了一场名为“庄严(遗体)交接”的仪式 图源:视觉中国
9·11对世界的影响可以划分为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和美国的反应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我觉得后一个方面更重要,”吕祥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美国应对恐怖主义同时对世界造成的后果,这比9·11事件本身还要更严重。”
更重要的是,9·11事件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也并没有阻挡接下来二十年全球化的高歌猛进。这是从冷战结束以后就开始的,全球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高速流动。
产业分工最为明显,吕祥举例,就像苹果手机那样,你说不清楚它究竟是哪一国的产品。
而与之相随的,还有恐怖主义的“全球化”。
“恐怖袭击对人类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它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不断消耗了各国大量的资源。”这二十年来,恐怖袭击从来没有中断过,总有人为了政治目的滥杀无辜。
在全球化的通讯、人口流动中,恐怖主义的联系也成了全球性的,就像疫情在全球蔓延那样。
“全球化时代肯定有全球化问题。”吕祥说。
2018年9月11日,美国纽约,“纪念光柱”亮灯,纪念9·11恐怖袭击17周年 图源:人民视觉
而随着中国崛起,以及美国为反恐战争附加越来越多的政治因素,中美关系也再一次变得复杂起来。
9·11发生二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再次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而疫情带来的全球大中断,也给全球化蒙上了新的阴影。
中国、美国乃至世界,正在遭遇一场新危机。国家间的信任遭到破坏,恐怖主义阴影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了新冠病毒。各国还能像2001年那样,面对危机最终变得更团结吗?
二十年过去了,原本幸存者、遇难者家属所在的群聊也早已寂静无声。陈思进也从华尔街精英成为一名作家,9·11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911"纪念碑 图源:网络
万幸,陈思进如今身体健康,他已经出版了三个系列小说:讲述华尔街商战故事的《绝情华尔街》系列、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归·去·来》三部曲,以及正在写作的科幻小说系列。
在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里,他记录了逃出大楼时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当时,大家正在慌忙逃跑,陈思进的眼镜丢了。一个东方人替他把眼镜拾起来,交回到他手里。
很长时间里,他一直在试图寻找这位朋友。二十年来,他始终没找到这个东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