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以来香港人口净流出逾25万,议员料多数是移民,非海外升学(组图)
根据入境处数据,2019年修例风波之后,本港录得连续两年半的人口净流出,2019年底至2021年年底,5次统计累计人口净流出达25.21万人。
疫情之下,港人到外国需要隔离一段时间,到底这25万人是永久移民、留学还是暂时离港避疫?前保安局局长、新民党立法会议员黎栋国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人口流动受到阻碍,难以判断港人离港原因,但相信有一大部份港人是移居外地。
不过他认为,只要香港经济发展有吸引力,仍会吸引到人才留港,不担心会出现人才外流,又指出1997年移民潮后,有不少港人也回流发展。
2020年底人口净流出逾9万 大幅超过常态
根据入境处数据,2019年底港人净流出1.01万人,2020年中4.91万人,年底9.64万人,2021年中6.92万人,年底临时数字为2.73万人,合计高达25.21万人。有意见指离开的港人有部份因政治原因而移民,亦有因为疫情及防疫政策而离开的专才。
政府公布数据时,表示「净迁移涵盖香港居民以工作、读书和移民等各种目的进出香港的流动,然而当中没有细分的数字。香港居民在离境时无须向政府申报外游目的。因此,政府没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统计数字。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一直很高。过去十年,不包括单程证持有人的香港居民在大部分年份均录得净移出。」
翻查1997年至今每年年中和年底统计,50次统计之中有44次是净流出,净流出的况的确很普遍。然而2020年底的9.64万人净流出大幅超过过去常态,而2021年中的6.92万人亦是1997年以来第二高,在疫情爆发时间出现如此数字并不寻常。
再看近日入境处数据,周日(6日)本港出境人次有5,082人,是第五波疫情后的新高,4,238人经机场离境。至于港珠澳大桥离境人士有288人,另有556人经深圳湾口岸离境,相信是到内地工作或离港「避疫」。
企业在港办事处数目下跌2万间
新冠疫情下,政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第五波疫情爆发后更大幅收紧,例如禁止晚市堂食、入境旅客强制隔离等,严重影响餐饮、零售、酒店以至相关支援行业的营商环境。而本港支柱行业金融业,据《彭博》报道,香港因出入境限制,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企业在说服交易员和银行家迁移来港时极为吃力,而部份人才亦已经或已计划离开香港。
从企业在港设立办事处数目来说,亦可见到相关挑战。2019年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和当地办事处数目有49.3万间,但2020年至48.3万间,2021年进一步减至47.3万间,两年减少了两万间。这段时间内,内地企业仍有增长,但日本企业两年内减少25间至1,388间,英国企业减少46间至667间,美国企业更减少77间至1,267间。
以本港主要业务划分,上述在港设立部或办事处的外地企业,有47.5%为进出入、批发及零售行业,近月本港货运进口出现严重迟滞,相信相关公司面临颇大挑战。
黎栋国称香港具吸引力如磁石 不担心人才流失
黎栋国表示,表面上看到有人口流出的趋势,难以判断港人离港原因,因为自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各地交通往来受到阻碍,要待通关后才能看到真正人口流动的状况。不过他指出,单看英国公布签发BNO居留签证的数据,至少有8万至10万人已移居当地,相信移民或移居占离港人口一大部份。
他提到,香港防疫要求比世界各地还要高,导致有外国人不愿留港或来港的情况,亦加剧人口流出的情况。但他相信,目前人口外流的问题不大,形容香港是一块「磁石」,将来发展北部都会区后,有更大的吸引力,只要能在香港做到生意,便能吸引人才。他又指,人才外流不一定是需要担忧的趋势,反而令本港人有更多机会,亦可以透过吸引海外人才来补足劳动力。
洪雯指香港国际功能短期难复元 倡发展本地经济
选委界议员洪雯指出,目前香港人口出现两种趋势,第一是中产为主的移民潮,导致中层管理人员流失,第二是基层职位错配,安老、建筑等行业长期缺人请,旅游和零售等行业则就业不足。她预计,旅游等行业未来数年内,难以重回2018年的高峰,本港经济需要有结构性调整。洪雯认为,不论中层或基层行业,也应先培训本地人手,但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培训本地人才时,则应对引入外来劳动力持开放态度。
对于跨国企业驻港办事处数目减少,洪雯相信肯定与本港防疫政策有关,因本港防疫较为严格,对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企业构成不便,认为应在风险可控时,例如本港接种疫水平大幅提高、有充足隔离设施时,逐步对外开放,包括减少来港人士检疫时间等。她提到,企业搬迁办事处的成本大,相信即使香港对外开放,也未必会在短时间内迁回香港,影响较长远,香港要慢慢建立国际功能,但有危必有机,香港也可趁机发展本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