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我愿意娶你”,怎么就成了对女孩的夸赞?(组图)
比热搜话题更让人血压飙升的,是热搜的评论区。
前几天,一则“打耳洞都怕疼的女孩子,替同学挡了8刀”的话题上了热搜。
本来是一个社会正能量新闻,评论区却涌入了一群疑似男性的网民说:
“她是个好女孩,我愿意娶她。”
△不久前她获得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图源:微博@人民网
20岁的姑娘崔译文,为了保护一同回寝室的同学,被凶手捅伤,身中八刀;
凶手逃走后,她不顾自己也在流血,一边帮同学止血,一边给辅导员打电话。
到了医院,她让医生先救对方,自己在ICU接受了三天治疗,才脱离危险。
评论区几乎是清一色的夸赞、佩服、心疼:
“这个姑娘太勇敢了,敬佩!”
但有一条留言却因为“画风奇怪”引起了群嘲:
“告诉她,我愿意娶她,真的。”
成千上万网友涌到这条留言底下,回复他:
“你不配”,“一边儿凉快去”,“她是救了人,不是犯了错”。
01
“我愿意娶你”真是在夸人?
崔译文救人发生在2019年,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让人替她捏一把汗。
当时她20岁,在广西桂林读大一。身高170的她,体重只有90多斤。
就是这样一个瘦瘦弱弱的女孩子,毫不犹豫将同学护在身后,跟拿着刀的歹徒对峙。
事情发生后,她的胸腔、腰部、腹部、手臂上都是伤痕,胸口到腹部还有一条长达17厘米的伤口。
“肝被刀捅穿,胆囊被刺伤。”
被保护女孩的妈妈,给她送来了锦旗,说了无数感激的话:“如果不是你,(我女儿)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学校后,同学都说她特别牛:“要是换了我,肯定不敢上去。”
△病房里的女孩收到锦旗|图源:CCTV《面对面》
有记者问崔译文:“你想过当时的情况很危险吗?”
她说:“我只知道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那不行啊。我们俩都活着,就是最好的结局。”
而身上被捅伤留下的疤痕,崔译文根本不在意。
面对记者“女孩子都爱美,你想没想过这些疤会怎样影响你以后”的询问,她很乐观地回答:
“疤都在身上,谁会把你的衣服撩起来看你的疤啊?这样想想我很幸运。”
△女孩乐观得让人佩服|图源:CCTV《面对面》
况且就像网友说的:哪里是疤,那是她的勋章。
就是这样一个正义又勇敢的女孩,明明可以用“无私”“善良”“令人敬佩”等等美好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却有人偏要用“我愿意娶她”来“夸奖她”。
或许是觉得疤痕会让女孩“嫁不出去”,女孩的评论区里出现了不只一个表示“愿意娶她”的男孩。
而这种评论,并不只是出现在崔译文的评论区。
每当一名女性有所成就,或因为能力强、品行出众出现在新闻里时,就会有人在下面感叹:
“我愿意娶你。”
“不知道谁这么有福气,能把她娶回家。”
这也是这次大家情绪爆发的原因。似乎有人认为,说想把一个女孩“娶回家”,就是他能给对方最高的赞美。
有女军人荣立二等功、载誉返乡,晒出训练时飒爽英姿的照片。
评论区一些人的关注点,不是她的功绩、荣誉,也不是她额头上的汗水;
而是到底什么样的男生,能把她“娶回家”;队列里哪个女孩看上去更有“旺夫相”。
英国巴斯大学的同声传译,分享自己做口译笔记的日常,评论里却有人只想到:“娶到她也是非常优秀的了。“
同样的,看到女护士,就说想娶人家,因为她“会照顾人”“性格温柔”“通常算是漂亮”。
看到美食博主做出的料理色香味俱全,上来就感慨“她老公真是好福气”,“我愿意娶一个这样的老婆。”
不管她们自身多优秀,都有人要用“适合婚姻”“可以嫁给我”来为她们“加冕”。
仿佛在他们眼里,只有“结婚”“生子”,才是一位女性最终的归宿和价值所在。
也许他们这句“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单纯的。
但无法否认的是,用“我愿意娶你”来夸人的男性,是将自己摆在了主动选择的、甚至是高对方一等的位置。
忽视了对方的主观意愿,也缺少对于对方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的认识和尊重。
难怪许多看不过去的网友讽刺他们: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嫁给你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吗?”“你是哪根葱,凭什么娶人家!”
虽说网络暴力不可取,但像 “我愿意娶你”这句话体现出的价值观一样——
用“适合婚育”来衡量女性价值的行为,我们真的看够了。
02
“你的人生不完整”
不只是素人女性,会被用“是否适合婚育”来衡量价值。
许多事业有成、经济独立、甚至在自己领域有很大成就的知名人物,也因为性别,难逃被凝视的困境。
比如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铅球冠军的巩立姣。
她为了夺金这一刻,持续努力了21年,终于梦想实现时,忍不住在赛场上激动落泪。
但赛后接受采访,记者问到的问题却是:
“之前是女汉子,接下来对女孩子的人生有什么计划吗?”
“如果你和男朋友掰腕子他(是不是掰不过你)……”
话里话外,都在好奇奥运冠军巩立姣,要如何面对自己比男人更强壮的事实;什么时候能结婚生子,过“女孩子的日子“。
对提问感到意外的巩立姣,只能无奈回答,“我不掰腕子,我还挺温柔的。”
东京奥运会拿下首金的00后奥运冠军杨倩,也在采访中被问到择偶标准:“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
还有以“孔雀舞”知名的杨丽萍,作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屡获国内国际大奖。
为推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她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精进舞技上,说过:“我会全力地把最美最好的,最有文化价值的歌舞保存下来。”
但在网友口中,她却经常被定义为“失败者”,因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个一儿半女。”
△赞同此话的人中,不乏许多女性|网络
张伟丽,亚洲首位世界顶级职业综合格斗赛事UFC世界冠军。
在她UFC夺冠后,一片赞誉之中,有人最关心的问题却是:
“她将来的男朋友会不会挨打?”
张伟丽只好解释:“我们打人可是要钱的”,“你给钱了吗,你就想挨打?”
△想太美了吧,还想免费挨打?|破茧
“青蛙公主”谷爱凌,被问到择偶标准时,回答“有野心并且风趣的”。
也会在评论区里被一些人追问:“我踏踏实实对你好,行不行?”
还有人说:“我是事业编制,谷爱凌能给我生个儿子我就娶她。”
以及网上被当做段子调侃的一些迷惑发言:
“20万彩礼能娶刘亦菲吗”
“王菲如果孝顺我父母我愿意考虑一下”
“世锦赛冠军彩礼估计不低于5万吧”……
不论她们的年龄、身份、财产、成就如何,最终评判的标准都要绕到婚育问题上。
就连当时只有14岁的全红婵,也要被拉出来比较一番“谁更受男性观众欢迎?”
在很多人眼中,女人无论多成功,最终都需要一个归宿,在“保质期”内完成结婚、生育的使命,才算是走入了“女人的范畴”。
仿佛没有结婚、生子的女人,不论取得什么成绩,都是“人生不完整”的。
而其他领域的成就,与女人“嫁得好”相比都黯然失色。
所以即使是为国争光的冠军,也会被担心“你太胖了找不到男朋友”“滑冰宫寒生不出孩子”“你老公会害怕被你家暴”……
畸形又庞大的偏见,像一座山压在每一位女性头上。
许久以来,女性都被用这种标准衡量。
因为在刻板观念里,女性需要成为一个“合适的配偶”,或者说一个“贤惠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
那些白手起家、个性强硬、打拼出一番事业的女性,依旧难以被一些世俗的眼光理解。
△杨丽萍给网友的回应|网络
所以即便她们已经拥有超越了性别、婚姻的价值和人生追求,许多人对于她们的期盼,都还没改变。
依然把“宜室宜家”当做赞美,用“没人敢娶”来作为调侃。
可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追求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仅仅因为没结婚,她们的人生就“有缺陷”吗?
是谁把“完整人生”定义得千篇一律?
03
别拿“适合结婚”捆绑女性了
回看对崔译文“我愿意娶她”的评论,很多网友反应强烈,是因为“愿意”的潜台词,暗藏高高在上的权力意味。
言下之意,自己不是为女孩的无私而感动,不是因她的勇气敬佩,反而是觉得她受伤后似乎有了某种“缺陷”。
而他将愿意忽略这个缺陷“娶她”,看作对她的赞许和肯定。
这样的思维,是默认了“女性的价值”要通过“男性的肯定”来实现。
男性是主角,而女性是配角。
在这样的男性凝视环境下,每一位女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听过类似的话:
如果一个女孩比较胖,就会被长辈调侃“女孩子不可以太胖,以后会嫁不出去”。
女孩如果比较瘦,则会被小声议论“可能生不出孩子”。
上学时成绩不好,会被评价“果然女生没有男生聪明”,“学习不好没关系,长大嫁的好就行了”。
但如果成绩很好,又会被亲戚嘱咐:“万一以后读博,得提前结婚,不然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
成年后,如果不擅长家务和做饭,会被家人指责:“这样怎么能找到好婆家?”
就算她工作稳定、吃喝不愁,也挡不住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子不要太累了。”
“工资太高也不行,把男生都吓跑啦。”
“得赶紧结婚了,女生过了25不好找对象。”
△95后也到了被催婚的年龄了?图源|微博@山海视频
哪怕一位女性结了婚,有了孩子,事业美满,家庭幸福,也收获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依然有可能被追问:
“你是怎么平衡事业与家庭的?”
而同样成就的男性就很少被问到这些“难题”,好像照顾家庭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义务”。
正如法国女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的:“对女性的压迫,来自于将她视为配偶而不是主角的需要。”
刻板的凝视和规训,慢慢织成一张罩住女孩们的网,变成了一个“你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魔咒。
可是在现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角,凭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
何时恋爱、结婚、生子,只是她们的选择之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图源|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贤惠”“顾家”“好妻子”“好母亲”不是夸奖女孩子们的全部词语。
她们也不想再被“是否适合结婚”来评判,被“能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来衡量,被所谓的“完整人生”来限制和规训。
更不需要被一个陌生人,用“我愿意娶你”来夸奖。
请别再夸一个努力生活的女孩“你适合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