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报告发布在即,这件事突成全港焦点(组图)
香港内、外不通关3年,因疫情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加上新加坡等邻近地区近期推出新工作签证计划,延揽外国专才,导致本港人才危机愈来愈大!因此,“人才”二字近期成为社会焦点,香港经济要长远发展,离不开吸引,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尤其在一些专业行业中。
根据《2021年IMD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香港在“吸引与留住人才”一项的排名由第18位跌至第26位(新加坡同期由第22位升至第15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香港排名20,在亚洲城市中属第二高,但正好落后于竞争对手新加坡(第7位)。
根据政府统计处“按年龄划分的劳动人口”,在2022年第2季,本港劳动人口为375.02万人,比去年同期下跌3.49%。其中在20至39岁的年龄组群,劳动人口全线下挫,当中20至24岁更加比起去年同期,人数减少14.98%,数字相当跨张。
香港5年后人才缺口达30万
港府于2019年公布了“2027年人力资源推算”报告,该报告是以2017年人口及经济数据推算10年后的人力资源。当时估计香港人力供应(不包括外佣)会由2017年的364万人,上升至2019至2022年间约367万人至368万人的水平。经审视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低等因素后,推算2027年人力需求为373.96万人,同年的人力供应推算只有356.99万人,换言之届时人力资源供求会出现缺口,即劳动人口尚差16.97万人。
3年过去,上述报告的推算基础因为连串祸事大不同。早前统计处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预测,揭开疫情下人才往来停顿对本港劳动力人口的打击,本港劳动力人口年中已降至343.1万人,这个数字较政府的2027年推算报告减少了约25万人。若2027年的人力需求继续维持373.96万人,届时的劳动力缺口便高逾30万人。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多策并举,全面提升香港人才吸引力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昨日(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本港人才政策较邻近地区逊色,人才流失严重,促特区政府在下月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挽留人才的系统性建议。
香港目前主要有6个输入境外人才计划,包括“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及“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当中以前四者为最主要。根据入境处数字,4个计划总计申请来港获批人数,在2020年疫情开始后大跌,至今日都未回复至疫情前水平。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协会表示,已经向特区政府提交“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建议书,要求政府审视本港产业及人才分布,制订全面人才政策。包括扩大“来港易”适用范围,目前“来港易”仅适用于14日内不曾到过香港、广东省或澳门以外其他地区的内地人士,建议参照“回港易”标准,扩大内地来港求学、探亲、商务及会展人士豁免检疫的适用范围;扩大人文关怀通关名额,建议政府继续增设人文关怀通关的名额和类别,特别是对人才交流,求学工作等,促进两地人才互通。
协会又建议政府参考科学园“创新斗室”及内地“人才宿舍”概念,兴建人才宿舍。并为来港人才置业前提供优惠及舒适的居住空间,减低他们租房的经济压力;并设立人才回港资助计划,鼓励外流港人回港发展,并在新来港人士在港住满7年后,向他们退还置业时缴交的印花税作鼓励。
“用才”方面,协会认为,人才引得来,聚得起,更要用得好。在用才方面,协会建议特区政府多策并举促进人才在港发展,用好香港高校资源打造人才发展闭环,推动大湾区内先行先试建立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制度,同时利用好来港人才身份优势,以现身说法“讲好香港故事”,提升香港对海内外人才吸引力。
协会表示,要应对人才流失,不能再将人才引进的思维局限于签证问题,政府应设立专责部门或委托专责官员,全面且完善地检讨香港的人才政策,系统统筹目前特区政府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并抓紧国家发展的契机,制订本港未来产业发展蓝图和布局,提出具针对性的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同时加强香港人才制度建设,为香港长远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全面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