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去美元化”,人民币的“春天”真到了吗?(组图)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的这句话,实在太真实了。
今年以来,在历史性高通胀下,美联储按下货币政策紧缩“快进键”,其快速加息带来的流动性紧缩,引发不少国家本币汇率下跌,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则依靠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再一次完成了对全球资本的“收割”。
然而,这也造成世界上不少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去美元化”的队伍中来。是否意味着美元“霸权”地位不保?人民币国际化的春天真的到了吗?
美元是如何成为“世界货币”的?
众所周知,美元当前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
啥叫世界货币?就是说你手里拿着美元不论去哪个国家,都能购买到当地的商品与服务,或者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之后再消费。
二战后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
然而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美国疯狂印钱,导致全世界所有美元的票面数额总和,早已超过了美国黄金总储量的价值。
为了防止美元“崩盘”,1971年8月15日,时任尼克松政府正式宣告,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相对于黄金已经违约了。
紧接着,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随之袭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首先与最大石油出产国沙特达成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的协议,然后与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协议,石油贸易结算货币与美元绑定,由此确立了今天的“美元霸权”。
美元飙升将痛苦散播到全球
从开罗到新德里,从曼彻斯特到伊斯坦布尔,“美元飙升将痛苦散播到全球”,美联社今年10月18日这样报道。
肯尼亚内罗毕的汽车配件经销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婴儿服装销售商和英国曼彻斯特的葡萄酒进口商都有着同样的不满:
美元升值令他们的本国货币贬值,导致日用品和服务价格飙升。
在众多家庭已经面临与东欧冲突相关的食品和能源危机之际,此举更是加剧了人们的经济困境。
为遏制美国高通胀,美联储今年3月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应对高通胀,已连续进行5次加息,累计加息300个基点。
这为美元带来支撑,衡量美元对一系列主要货币的基准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显示,美元今年以来最高涨幅近18%,9月底触及20年来的最高点。
相对于强势美元,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很脆弱,难逃贬值厄运。
今年以来,英镑兑美元贬值16.9%,欧元贬值超10%,澳元贬值11.6%,土耳其里拉暴跌28%,日元对美元年内更是惊人的贬值约30%。
每一轮美元强势周期都是美国转嫁国内风险的动荡期,也是新兴经济体的风险高发期。
世界银行网站8月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一路狂飙,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多重负面影响,除了让这些国家主权债务领域面临更多压力外,还会导致多国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加剧。
标普(S&P Global)数据显示,由于美联储为抗击国内通胀而连续加息,今年9月美元兑其他国际货币触及20年高点,导致阿根廷、黎巴嫩、加纳、苏里南、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刚果、莫桑比克和萨尔瓦多10个新兴市场美元债务国面临“严重压力”。
美元“霸主”地位不保?
然而,尽管“各国货币大跌,唯有美元独涨”,但美联储激进加息、收割全球也并非没有代价,这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飙升(债券价格与收益率成反比),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人都开始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
综合美国财政部、日本财务省,以及高盛、野村等多家机构的分析数据,美债的第一持有国日本,为了“托一把”跌入谷底的日元汇率,今年7-10月已经累计抛售了约140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抛售比例约为12%。
作为持有美国国债第二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持续6个月减持美债,在今年5月持有量12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
此外,自2020年以来,沙特已累计抛售约为持有量35%的美国国债,并且沙特已经在与阿联酋的经贸间开启数字货币的形式以绕开美元。
也许让美国更加意外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坚实的盟友以色列今年也抛售了部分美元储备,首次将人民币列入外汇储备篮子中。
并且在截至8月的12个月间,以色列已累计抛售了约12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累计抛售比例高达约20%。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截至2022年二季度,全球官方美元储备为66523亿美元,较其高点(2021年三季度)下降了4402亿美元。
是据统计以来,各国政府减持美元力度最大的一次,反映出“去美元化”已经逐步在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共识。
“去美元化”的呼声其实已持续了很多年,但这次如此大规模的国家参与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最大的导火索还是东欧冲突。
为进一步制裁俄国,美国及其盟友宣布将多家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并冻结了俄的外汇储备。
这让其它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支付系统及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不少国家忧虑,如果把经济大权放到美国手里,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俄国。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这很可能威胁美元全球的主导地位,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美元“世界货币”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数。
那么,美元“霸主”地位真的不保了吗?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美元汇率仍可能持续承压,但最近有关美元将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担忧,却或多或少有些言过其实。
凯投宏观高级经济学家Jonas Goltermann表示,有关美元贬值的说法“被严重夸大了”。
“或许更重要的是,现在还没有出现能明显替代美元的货币。”
Goltermann认为,接下来的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欧元和人民币,使用占比都比美元小得多,而且目前这两种货币想要作为储备货币还存在重大缺陷。
从美元自身来看:其各项指标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其中外汇交易以及外汇储备的比重更是高达85%和61%。美元在金融市场上的高占比,是美元霸权的根基。
从经济情况来看:美国目前仍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21年美国GDP首次突破23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24.2%(中国为17.7万亿美元,占比18.6%)。
较强的经济实力,是美元霸权的基础。
从军事实力来看:美国是全球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2021年军费开支达8000亿美元,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此外,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美国在海外军事基地便高达598处,遍及六大洲、四大洋,辐射全球40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美元霸权的重要保障。
超高的美债将全球主要的经济体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加强美元的地位。截至目前美债总额已上升至31.15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的GDP总额。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元目前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霸权的基础尚没有动摇。
人民币的“春天”真的到了吗?
至于人民币和欧元想要接棒美元,现在还属于想太多。中美脱钩背景下,许多西方国家连华为5G都拒之门外,怎么可能采纳人民币?
但不可否认,得益于“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在近年来确实提速不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2.88%,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上升1.8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位。
从人民币储备规模来看,IMF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今年第一季度的3361.9亿美元小幅回落至3223.8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向前,除人民币外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靠前外,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近日,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公布了2022年9月份国际支付市场各种货币所占的比例数据,9月份,人民币支付占比份额为2.44%,成为世界第五大货币,同比上涨0.47%,环比也涨了0.13%。
SWIFT数据显示,美元份额为42.31%,不但继续位居第一,而且在一年内增长3.86个百分点。第二到第四大的货币——欧元、英镑、日元,支付份额分别为35.15%、6.54%、2.88%,一年内分别下跌1.14、0.50、0.55个百分点。
此外,9月29日,中国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人民银行组织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已接入76家直接参与者和1228家间接参与者,连接17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能够满足各类跨境贸易、投融资业务等结算需求。
10月26日,《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发表英国伊诺多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Diana Choyleva与该公司银行与金融市场分析师Dinny McMahon合写的文章,题为《“一带一路”下一个篇章事关人民币》。
文章指出,“目前,北京设想的是一个多货币秩序,即人民币和美元和欧元一样成为全球货币。”
虽然基础设施投资最受关注,但“一带一路”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它还包括央行货币互换、接入中国的卫星和海底光缆网络、学生交流和自由贸易协定等。
所有这些都可能促使各国开始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进行金融融合。
如果“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愿意接受人民币,中国就可以自由地围绕项目部署资源,而不必担心美元可用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据英国智库Enodo Economics报告披露,中国计划削弱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在其战略影响力下建立一个新兴国家联盟,与美国金融帝国脱钩。
为了确保清洁能源转型所需的资源,中国正进军非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其对美元秩序的竞争性战略。
报告还指出,中国约76%的铁矿石供应来自澳大利亚。这也让中澳之间使用人民币存在可能。事实上,7月必和必拓(BHP)就曾和山东进行过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
随着中国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将发生转变,这被认为是培育人民币使用场景的一个途径。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这两年央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与相关部委商量合作,想办法推动这种大规模成建制的对外产业转移更多使用人民币来实现。
Enodo Economics报告称,从长远来看,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能否给其他国家提供真正的理由来持有人民币,并以人民币而非美元进行交易。
中美在金融方面的竞争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很快就会升温。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行均认为,人民币有望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
其中,高盛预计未来5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将上升至6%-7%,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5%-10%;与此同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也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也非常看好。
写在最后:多元化货币终将打破美元一家独大
从金融理论上分析,世界上没有一款货币会成为永久。如果有一天,美元体系崩溃了也并不奇怪。
然而,崩溃的时间维度却并不容易预计,并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谁可以替代美元”是最大的问题。美国不会坐以待毙,对于竞争者必然会出手。因为只要削弱替代品,就会延长美元的生命。
不过,由于“美元霸权”不断收割世界财富、威胁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安全,美元地位正在遭遇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质疑,许多国家都在明里暗里加快“去美元化”,用来减少美国周期性的“疯狂印钞+再加息”的收割模式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目前,美元作为全球货币锚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国际秩序的演变下,多元化的货币秩序恐怕将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