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建大数据交易所,民众隐私安全堪忧!(图)
本文转载自自由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中国,一个雄心勃勃要把14亿人的数据都管起来,从企业手中拿回国家手中,并由国家去进行挖掘、交易、再分配的宏大工程正在进行。
分析人士质疑,中国狂建大数据交易所,政府带头「炒数据」不仅难给中国的数位经济助力,还会埋下更多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隐患。
网路评论家和数据隐私倡导者奥弗比(Brad Overbey)接受《美国之音》视讯采访。(影片撷图)
深圳数据交易所本月稍早挂牌成立,启动线上数据交易,让许多科技观察人士感到好奇的同时,也很担忧。
YouTube网路评论家奥弗比(Brad Overbey)是一名数据隐私倡导者,他在YouTube以「Drif0r」的网名经营一个订阅人数超过148人万的频道。
在得知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数据交易市场后,奥弗比在推特发布影片直呼,中国的做法让他「毛骨悚然」。
奥弗比接受《美国之音》」(VOA)访问时说,数据可以像商品或股票一样被购买和交易,让人感到奇妙的同时也很恐怖。「任何公司、任何个人、政府或实体都可以到一个开放的交易所,购买数量惊人的个人数据,而这些人全然不知道他们怎么出让了这些数据。天知道这些数据被用来做什么。」
报导中提到。许多私营公司都通过整合第3方供应商的数据,建立了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基于数据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亚马逊的AWS数据交换系统,政府出面主动加入对大数据的调动,以刺激经济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中国也非首例。
但以政府之手牵头,主办数据的多方有偿交易,中国的做法全球罕见。中国最早的数据交易所2015年成立于贵州;此后,北京、上海、浙江、湖北等省市先后设立本地的大数据交易所。
利用「大数据」刺激经济,中国政府对此深信不疑。但专家认为,中国政府插手数据交易、主办大型交易平台,可能是认为数据交易的经济价值,不应由私营企业说了算。
不过,数据毕竟不同于传统商品和资产。许多分析认为,数据权属界定不清、安全保护不足等问题,是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存在的首要问题。
在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专家看来,这个问题十分严重。
此外,虽然大数据交易中心近年来在中国遍地开花,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30个大数据交易所或交易机构,但绝大多数交易机构已停止营运或转变经营方向,进行纯数据交易的机构数量有限。
科律(Cooley)律师事务所今年一月针对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分析报告说,市场参与者设计、上市和交易数据产品的规则或标准并不明确,中国目前的官方指导意见仍然没有解决数据所有权的核心问题,也没有制定或公布究竟如何为数据交易定价。
报告还指出,政府指挥数据交易,实际发挥作用的证据有限。报告认为,私人企业甚至可能会对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望而却步,中国众多的数据交易所是否会成为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还是会因政府入局而惨败,有待观察。
本文转载自自由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