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进出口跌幅扩大,外企积极“去中国化”,张忠谋:全球化几乎已死(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自由亚洲台、联合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海关周三(12月7日)报告说,中国11月份的进出口双双大幅度下降,跌幅超过了专家们之前的预测。这样大的跌幅在过去数十年中是很少见的。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内外需求下降,生产链受到清零抗疫政策的严重冲击,以及中国持续的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衰退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压力。
有分析认为,政治大环境加上极端防疫措施带来不明朗因素,使不少外资企业都在赶紧"去中国化"。
中国11月进出口贸易双双大跌,
中国对美出口锐减25%
据美国之音报道,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11月出口年比下降8.7%,为2961亿美元,而10月份的跌幅只有0.3%,这是2020年2月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路透社周一发布的专家预测跌幅是3.5%。
进口商品大幅度下降了10.6%,为2262亿美元,而10月份的降幅仅为0.7%。专家预测的跌幅是6%。当月的进出口总额为5223.4亿美元,下降9.5%。
进口跌幅超过出口跌幅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从10月份的852亿美元减少至698亿美元,降幅2.5%。这是今年四月上海封城以来最低的数字,超过了专家预测的781亿美元。
北京举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年9月4日)
美中贸易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1月年比下降25.4%,至408亿美元,从美国的进口下降7.3%,至165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因此而出现大幅度收缩,降幅34.1%,至243亿美元。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大内需
中国官媒周三报道说,中共政治局在前一天开会讨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会议强调北京明年的工作重点是稳定经济增长,推动内需和对外开放。
总部设在香港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周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内需将是明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财政政策将保持对需求的支持力度。”
全球贸易规模将会出现急速萎缩
路透社指出,中国的出口走软今年八月以来就已经浮现。这跟许多国家通胀飙升、利率收紧和乌克兰危机有着很大的关系,全球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
中国进出口的实际下滑幅度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经济学家们预测,出口下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消费者和企业会随着央行收紧银根遏制通胀的步调而减少开支,全球贸易规模将会出现急速的萎缩。
伦敦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认为,在未来几个月,出口可能会继续萎缩。
路透社引用他的话说,“疫情防控的放开会给出口货物运输带来有限的推动,但这已经不再是影响制造业完成订单的主要障碍。”
“更大的影响来自全球对中国货物需求的下降,下降的原因是疫情时代需求的逆转和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说。
外企积极去“中国化”
苹果公司计划迁出中国
据自由亚洲台报道,台资企业郑州富士康厂房近日传出因中国防疫措施引发混乱,接连有工人出走及抗争。美国“华尔街日报”本月初报道,苹果公司因应郑州厂房风波,计划加快把部分生产线迁出中国。台湾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曾志超表示,以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近期都已积极“去中国化”。
曾志超:“美中爆发贸易战之后,很多企业都往外移或者增加海外布局。富士康是苹果系统最大供应商,由于现在问题越来越严重,苹果已要求富士康在其他地方设厂。虽然短期内不会把郑州厂房关掉,但是可以预见,它必然会在其他地区像印度或东南亚增加第二产线, 也就是分散风险。(很多)小厂在没有选择下更已经离开中国。”
虽然中国防疫政策风向有转变,但是据曾志超了解,很多外企对于中国出口前景仍然保持审慎。
台湾中华经济与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曾志超(图)表示,以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近期正积极“去中国化”。(曾志超独家提供,拍摄日期不详)
张忠谋:全球化几乎已死,并且很难再回来了
台湾半导体教父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表示,地缘政治已经大幅改变晶片制造业者面临的局势,同时警告"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几乎已死",不太可能恢复。
日经亚洲报导,张忠谋6日出席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厂首部机台进厂典礼时表示,这是逾20年来台积电在美国设立的第一座先进晶片厂,若要成功,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等待进行。
张忠谋说:“27年过去了,半导体产业见证了世界的大幅转变、世界的大幅地缘政治局势转变。全球化几乎已死,自由贸易几乎已死。许多人仍希望它们会回来,但我不认为它们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