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亚洲邻国贸易联系加深,尽管美国推动对华脱钩(图)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尽管美国已寻求说服一些国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在经济增长、公司重塑供应链之际,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深。
位于中国江苏省的连云港港口。近年来,中国与亚洲邻国的贸易急剧上升。
经济学家表示,这一趋势背后是往往会将较小经济体与较大经济体绑定的强大经济力量,以及中国在向快速增长的国家供应其可负担的汽车和机械等所需商品方面起到的主导作用。
但中国与其亚洲邻国不断增长的贸易,也折射出美中分歧愈演愈烈的影响。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先是打响了一场贸易战,自那以来两国之争已扩大到技术、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等领域。
2018年掀起的贸易战加上后来的新冠疫情干扰,开启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程。许多在中国运营的制造商已寻求将生产线的部分要素转移到中国的亚洲邻国,目的是绕开关税,或者是为了在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避开未来动荡的风险。
但有数据显示,这种重新洗牌往往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这反映出制造过程的复杂性,该过程通常需要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量零部件,并历经数个阶段的组装。例如,在越南或印度组装一部智能手机,需要制造商在亚洲地区运送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基本材料,然后才能运往最终客户手中。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曾谈到,要让各国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而不是强迫这些国家做出选择。
这么做的结果是,美国将发现,如果不采取更多具体措施来促进这些国家与自身庞大国内市场的贸易,就很难使亚洲国家远离中国。经济学家表示,这些具体措施包括,签署贸易协议、加入区域贸易协定或采取其他让亚洲经济体能更多接触美国消费者的措施。
伦敦咨询公司TS Lombard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亚洲研究主管Rory Green表示,美国正在亚洲面临着一场真正艰苦的较量;他们正在为了获得经济影响力而斗争。
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对中国海关数据的分析,自2018年7月美国首次对一系列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来,截止11月份的一年里,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10个东南亚邻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累计增长71%,达到9,790亿美元。
同期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增长了49%。中国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增长了23%,与欧洲的贸易增长了29%,突显出中国与亚洲经济体的贸易增速轻而易举地超过了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的贸易增速。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受到关税的影响,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的份额自2018年以来已经下降,但在疫情期间,随着消费者长时间在家工作期间大量购买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和其他商品,两国之间的贸易仍恢复增长。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贸易的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的吸引力。经济学家几十年前就发现,各国会与大型经济体和邻近经济体进行更多贸易。中国无疑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自然成为大多数快速增长的邻国的贸易伙伴,就像美国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样。
经济学家说,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商品包含大量价格不贵的智能手机、基本款汽车和便宜的工厂设备,这些产品在周边快速增长但规模较小的经济体中很畅销。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做法,中国还降低了许多针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使亚洲制造的产品对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更便宜。中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RCEP)的签署国。该协定于2020年达成,在15个亚太国家之间降低了贸易关税。
然而,一些亚洲经济体也是中美紧张关系的受益者,与这两个对立国家的贸易都取得大幅增长。
美国进口商要寻找中国制造产品的免关税替代品,而中国的出口商要在另一个国家设立机构以绕过美国的新贸易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亚洲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出现增长。
根据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2021年的分析,2018年之后,美国进口的韩国反铲挖掘机、纺织品和电视机组件有所增加,这些产品都受到了特朗普时代关税的影响。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10个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贸易额出现增长,美国从这10个国家的进口也激增,自2018年7月以来增长了89%。包括美国对这10个国家的出口在内,在截至10月底的12个月里,相关贸易总额达到4,500亿美元,相比之下2018年年中为2,620亿美元。在此期间,美国与全球的贸易增长了29%。
贸易战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中美在台湾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日益紧张的关系以及新冠疫情也带来进一步推动。新冠疫情使过度依赖中国的公司面临“动态清零”政策造成严重干扰的风险。中国目前已解除“动态清零”政策。
近年来,许多公司已将大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了其他亚洲国家。这其中包括电子巨头松下控股(Panasonic Holdings Corp.)和天线制造商Yokowo Co. (6800.TO)等日本公司,以及歌尔股份有限公司(GoerTek Inc., 002241.SZ, 简称﹕歌尔股份)等中国公司。歌尔股份是苹果公司(Apple Inc., AAPL)的供应商。
2020年,越南总理阮春福(左)和越南工贸部部长陈俊英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仪式上,该协议在15个亚太国家之间降低了贸易关税。
总部位于华盛顿、专注于外交政策的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0月份对525家台湾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中,有三分之一正考虑迁出中国,有四分之一已经转移了部分业务。
虽然其他亚洲国家已从这些新投资中受益,但它们的工厂仍然需要与中国相关的投入才能运作。一些经济学家表示,这也促使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联系加深,尽管这种影响的确切规模难以衡量。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加快推动把更多生产迁出中国的计划,并告诉供应商要更积极地筹划在亚洲其他地区,特别是在印度和越南组装该公司产品。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称,苹果公司并没有完全抛弃中国,甚至可能还会增加与其他一些中国公司的业务往来。
经济学家们表示,这些相互矛盾的趋势揭示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一个问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曾谈到,要让各国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而不是强迫这些国家做出选择。
但贸易经济学家、彼得森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Chad Bown表示,无论如何,这些国家都有很多理由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美国的做法是警告各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会被中国政府利用。例如,中国在2021年几乎停止了从立陶宛的所有进口,当时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因支持台湾而激怒了中国政府。台湾的啤酒和水产品等产品最近已被中国列入暂停进口名单。
亚洲经济的重新洗牌让周边经济体对中国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学家表示,要提供一个真正的替代方案,美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促进与亚洲的贸易,或许可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CPTPP),这是美国退出其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简称TPP)后,由11个国家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拜登政府曾表示,不支持加入现有的CPTPP协定,但愿意重新谈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