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船王传奇故事:他,靠“狠”富过5代(组图)
众所周知,香港喜欢搞评比,诸如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其实,他们还有四大船王。
左金庸,右曹文锦
巧合的是,四大船王之一的曹文锦,晚年时期竟然和四大才子中的金庸有些相像。
曹文锦的传奇人生,比起金庸来也毫不逊色。
人在青春岁月,各有各的烦恼。但曹文锦的确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上海的富三代。
1945年,20岁的曹文锦刚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毕业,就迎来了一场家庭会议,讨论他未来的人生规划。
爷爷从事航运,由一只小木船起家,在上海外滩开了家名为“曹宝记”的商号,希望孙子能继承事业。
妈妈是有名的商界女豪,“天宝成”珠宝行名震上海。她就琢磨着,让儿子做珠宝生意,或者去爸爸的银行受训。
曹文锦
此时,爸爸略微沉吟。作为上海劝业银行的总经理,他见识了太多权贵,在教子方面颇有些自信。
他压下了父亲和妻子的建议,决定让儿子接受“压迫性”训练。别想着到自家公司当少爷,先从小职员做起,而且要到别的公司。
曹文锦怎么也没想到,刚毕业就喜提996的生活。上午在银行当职员,下午去洋行打下手,晚上又到爷爷的公司做运输。
当其他公子哥沉迷于香车美女的时候,他已经在揣摩行商之道。每天过得甭提有多充实,回到家就是闷头睡。
曹文锦
长时间的知行合一后,他豁然悟到了两字要诀:认和忍。做事情一定要认真,碰到冷脸时一定要忍耐。银行经理、洋行老板,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转眼间两年过去,书本上的知识已经和实践完美融合。父亲的生意遍地开花,派他到香港分管业务。顶级的人才,往往拥有跨领域的学识。如果只精通一个领域,很可能认知受限。
曹文锦积攒了金融、贸易、航运等经验,成为一名展翅欲飞的商界精英。他不仅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将带领家族摘取更高的荣耀。
但首先,他需要躲过国民党的洗劫。
1948年,由于国民党形势急转直下,强迫百姓们将金银、外汇等兑换为新币。而新发行的金圆券价同废纸,一时间无数家庭破产。
曹文锦看形势不对,偷偷将价值10万美元的资产转移到香港银行。老爸知情后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当时真的会被枪毙,好在这件事没有走漏风声。
这10万美元,虽然只占曹家1%的家产,但真成了救命钱。后来,曹家人全都来到香港,这笔钱足够维持生计。但当亲属和职员也来到香港投靠时,那就完全不够用了。
为了避免坐吃山空,曹文锦拼命寻找挣钱的办法,但时局艰难又缺乏资金,实在找不到出路。关键时刻,天津分公司的回复,让他看到了希望。
当时,内地经济被封锁,土特产卖不出去,更买不到急缺的汽油、橡胶等外国产品。政府对此很着急,专门在山东开放了一个小港口。
曹文锦当机立断,与朋友合租了一条小货轮,踏上了爷爷当年的航运路。他先到日本寻找贩卖土特产的渠道,购买国内急缺的物资。
然后便扬帆起航,穿过封锁,往来于香港—山东—日本之间,每次出门都要三个月时间,赚些辛苦又危险的钱。
1950年抗美援朝后,中国迎来了更加严苛的封锁。曹文锦的胆子越来越大,源源不断地把汽油、钢材、药品等送到国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富贵险中求,他不仅成立了大南船务公司,还先后买下了两艘旧货轮,眼瞅着就要登上人生巅峰。没想到好运用完,厄运向他发起了清算。
先是买下的第一艘旧货轮,邂逅了国民党海军布置的水雷,爆炸后沉入海底,但保险公司以闯入禁区为由拒绝理赔。
紧接着,美国当局将曹文锦的公司拉入了黑名单。竟然敢违抗地球老大的命令,那就禁止和美国做生意,也不能再用美元结算。
一时间,曹文锦几乎倾家荡产。屋漏偏逢连夜雨,借钱的朋友到马来西亚办厂失败,他被迫接手了朋友的纺织厂。
跨界创业,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生存下去,他甚至航运起了石头,但石头才值几个钱?
直到1962年,美国移除了曹文锦公司的黑名单,他才走出了近十年的低谷,并再度所向披靡。
当时的香港船东普通用破船,维修起来费力又费钱,曹文锦决定委托日本厂商造船,可他的钱远远不够。
没想到,平常的口碑起了大作用,合作者都极其信任,曹文锦完全用信誉造了艘新船,引领了香港船东造船的新时代,香港航运也迎来了黄金岁月。
1966年,他又创办了万邦航运公司,与董浩云、包玉刚、赵从衍并称为“四大船王”。跨界经营的纺织厂也大获成功,以马来西亚为据点拓展东南亚市场。
不过最让人惊赏的,是他接下来的神奇操作。
曹文锦
纵观创业过程,曹文锦是一个绝对的冒险主义者。但实际上,每次他都进行了风险评估,他本人更是风险管控的大师。
他从来不向银行借钱,因为早年在银行工作时看过太多悲剧。“银行都是晴天借伞雨天收的,有些债主被逼得倾家荡产,跳楼自杀。所以,我从不愿意向银行借款。”这种风险意识,让他渡过了大危机。
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引爆全球。航运低迷之时,许多船东依然大肆买船,认为这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等将来经济复苏了,肯定能加倍挣回来。
曹文锦则敏感地发现,航运发展太快,政治又风云变幻,于是卖掉了许多船,只剩15艘开展航运。
果然,80年代发生了世界级的航运大灾难。最风光的香港船王董浩云,靠着高负债维持着200多艘船,都快赶上苏联一国的商队规模了。
董浩云(左)
结果危机爆发时,董家遭遇灭顶之灾,卖掉一半股权才存活下来。长子董建华索性弃商从政,后来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另一位船王赵从衍也损失惨重,只得把收藏的古董拿出来拍卖了3亿港元,这才逃过一劫。曹文锦不仅全身而退,反而发展壮大。在不久后果断出手,趁低价买下了多条巨轮。
在股票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谁都想适时地抄底和抛售,但真正的问题是,你根本分不清何时是低谷,何时是高峰。
从左到右依次为:邵逸夫、曹文锦、李光耀、李嘉诚。因经济不景
曹文锦则像雄鹰般,飞翔于谷底和高峰,笑傲航运的世界。与此同时,他在东南亚的生意越做越大,新加坡请他投资,泰国请他救助。
也正是这次救助,成就了次子曹慰德的威名。
曹文锦共有4个孩子,长子曹慰祖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追随建筑大师贝聿铭7年,后来独自在美国创业,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曹文锦一家合影
两个女儿曹慰萱和曹慰亲,也对家族企业没啥兴趣,毕业后分别成为医生和会计师。
次子曹慰德则像极了父亲,对商业极其敏感。从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后,他先在公司里当了一年见习生,然后便发现了泰国棕榈油的商机,向父亲借款300万美元。
看着儿子自信的模样,曹文锦委实有些不信任,才21岁能独自创业吗?后来在助手的劝说下,他才把钱借给儿子。
曹文锦和次子曹慰德
没想到数年之后,儿子竟然在泰国赚了2500万美元,任谁见了都得夸一声人中龙凤。
1986年,曹文锦刚刚投资新加坡,就又接到了泰国政府的邀请。他们的国际船务公司濒临破产,想到了这位香港船王,希望他接手力挽狂澜。
政府的面子当然要给,要不然以后不好在泰国做生意。恰好曹慰德在泰国事业有成,他就直接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儿子。
曹慰德再次不负期望,成功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上市之后个人资产狂飙到2亿美元,都快追上父亲了。
曹慰德(左)与父母、哥哥曹慰祖
需要说明的是,跟那些香港巨富比起来,曹文锦的财富并不算很多。因为他不搞房地产,资产也就没那么夸张。
眼瞅着儿子如此厉害,曹文锦并不贪恋权位,制定了一个五年接班计划。
1994年,37岁的曹慰德正式接替69岁的父亲,成为万邦航运的领航人。
但在接班之时,他提出了一个离奇的要求。父亲的公司市值3亿美元,他本人身价2亿美元,通过借贷成功买下了父亲的公司。
因为在他看来:“钱可以分,但公司是不可以分的。我可以把你的企业买过来,你把钱分给我的兄弟姐妹。”
如此清奇的思路,注定了曹慰德的不凡。
接班20多年来,他将公司重组为万邦泛亚集团,进军工业、投资、房地产等领域,成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规模比刚接手时扩大了十数倍。
作为富四代,他的关注点早已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和文化的传承。
“家族企业的传承,不是交给一个人的问题,它是一个过程,包括传承世界观的进化、文化的进化、组织的进化、人才的进化,这样才能联系得更好。”
对待儿女,他也延续了曹家的狠心。自从儿子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后,他就没有再转过钱,儿子结婚后住的房子只有50平米。
曹文锦一家
女儿则考入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准备毕业后先在外面工作。可以预见的是,他们肯定会富过五代。
家长的财富,决定孩子的高起点。但真正让曹家人鹤立鸡群的,是长辈狠心定下的“压迫性”训练。
绝大多数成功者,都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这种磨砺越早经历越好,它就像武功秘籍,能够易筋洗髓,重塑人生观念。
富豪家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家庭呢?人生如同一趟列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终点,不可能永远陪伴。
对待孩子,该放手时需放手,千万别溺爱。当你开始无畏坎坷,好运自然会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