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20人遇难!京津冀水灾:每个铁骨铮铮的人,都过着经不起磕绊的日子(组图)
本文转载自闲时花开,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8月1日下午4点。
因为狂风骤雨的再次到来,窗外的天空一点点黑下来,犹如黑夜不由分说地提前到来。
暴雨猛烈地敲击着窗户,形成一道道汹涌的水帘,闪电不时在窗边炸裂,把天空撕开一道道裂口。
窗外的马路上行人稀少,在滂沱大雨中跋涉的车辆,远远望去就像被喜新厌旧的顽皮孩童,随手丢到水塘里的玩具车,身不由己又倔强执拗地飘向远方。
原本约好了和小伙伴一起打球的13岁儿子,望着窗外下漏了的天,焦虑地问我:“妈妈,我们这里不会发水吧?”
一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水灾连连、恐惧不断的小时候。
我的故乡在豫东南的平原,那是一个水灾频繁光顾的地方。
早在我出生前的1975年8月,受超强台风莲娜的影响,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加上一天一夜的暴雨后,故乡周边的60多座大小水库,在一夜之间相继溃坝。
决堤的洪水犹如猛兽,瞬间吞噬了村庄、农田、铁路、房屋。
那是在经济贫困、通讯不便、救援落后的上世纪70年代。
水灾又在夜间发生,很多父老乡亲都还在睡梦中。
洪水就这样面目狰狞地呼啸而来,顺带把死神撒向各处。
河南、安徽的29个市县,1100万人受灾,数万人被洪水夺走性命。
仅仅我们家族就有十余人丧命于洪水中。
至亲包括我大哥、我小舅、我外婆。
洪灾过后,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父亲母亲,挺过洪水和瘟疫,生下我们兄妹三人。
艰难粗粝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劳作,并没有治愈他们的灾难后遗症。
典型的例证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到夏天暴雨连连的日子,父亲就会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执意穿上雨衣去田里河里查看水势。
而后,他和母亲会在我们酣睡的雨夜里,彻夜不休不眠,把家里所谓的贵重东西 (其实无非就是户口本一类的证件,再加上好不容易攒下的几百块钱) 收拾好,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就准备把我们放到牛背上,往地势相对高的西山走。
已经被洪水夺走了大儿子的父母,犹如惊弓之鸟地守望着我们的性命。
从彼时,到现在。
所幸的是,虽然每年雨季,父母都做着同样的演习,但悲悯的苍天总是在水势达到沟满河平,即将冲破临界值的那一刻,果断停止暴雨,及时叫停灾难。
我们一家人牵着牛去西山躲灾的事实,一次也未曾发生过。
但。
暴雨。
水灾。
死亡。
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恐惧,犹如某种基因密码,深深嵌入我,还有很多像我这样农家子弟的血液里。
以至于,我们每次看到和洪水有关的灾难时,心都要揪作一团,忍不住合掌祈祷。
进而会无限脑补那些洪灾中央的人们,要承受怎样的惊恐伤痛、告别失散、房倒屋塌、满目疮痍。
比如,这几天,连续下了70多个小时的华北暴雨,让京津冀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水灾。
据凤凰卫视刚刚发布的消息:
截至目前,京津冀这场水灾,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33人失联,80多万人转移。
受杜苏芮和卡努两大台风的影响,京津冀的多个地区,在过去三天,成了一片泽国。
先是北京房山和门头沟的强暴雨,让电影中需要特效才能做出灾难场景,在现实的帝都一一上演:
通讯全部中断,瞬间停水停电,山民房屋倒塌,高楼地面坍塌。
原本只有富人才能住得起的顶奢酒店,大堂景观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洪水犹如魔兽,瞬间击垮了桥梁、树木、厂房、书库、房舍、农田、汽车……
还有,没来得及撤离的人们,以及那些投身抗洪救灾一线的干群。
航班停飞,火车受困,一边抗灾一边维持秩序的女列车员,嘶哑着嗓子一遍遍喊出:
“我是一个女人,我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千万不要拥挤……”
直到这时,很多人才在惊慌失措和热泪盈眶中,再次确认:
我们构筑的繁华都市和现代文明,在自然灾害与突发意外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靠键盘和鼠标感知世界的我们,通过凶猛的洪水、呼救的人群、救援的身影、沙哑的声音,再次感知到真实苦难和鲜活情感。
进而激活了内心对灾难的感知力:
在网络那头,在高楼之外,在空洞的词汇和无病的呻吟之下,在各自为战的阵营与争论不休的是非之侧,有着更为凛冽强大的自然,和更为苦难辽阔的人间。
我们从未远离过它们。
我们只是在虚妄网络和冷漠都市里,活得太久。
因为北京暴雨和永定河泄洪,天津和河北如今也面临洪涝灾害。
尤其是三面邻水的河北涿州,成了京津冀水灾的新战场。
受困群众缺粮缺水,断水断电,急需看病和药物,甚至和外界失联。
“营救涿州!”
正成为如今京津冀抗洪救灾的共识。
我们担心涿州被困人员的安危,但我们又确信伴随暴雨的止步,他们会一一脱险,拥抱安全。
因为,苦难素来压不垮我们这片土地,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
因为我们有着最好最能吃苦的人民,还有着最勇敢最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尤其是,看了那个涿州待产孕妇,被救援人员“公主抱”着从洪水里救出,送到冲锋舟上前往医院生产后,我们更确信这一点。
而在过去的几天里,这样用生命营救生命、用善良抵御灾难的故事,从未中断过:
它是滚滚洪水中,被困在路上绝望无助,最终被子弟兵营救的母子;
是被狂风暴雨吹走,最终被众人合力救下的母女;
是电动车侧翻在大水里,被路过司机纷纷下车营救的路人;
是祖孙三人被困洪水中,被好心夫妻营救一路护送到家的老人和孩子;
是大雨中晕倒在路边的老人,被周围一帮路人义无反顾扶起的温暖与良知;
是被视为一家人命根子的90只羊,被洪水冲走,又被村民合力捞出的互帮与互助;
是暴风雨中每个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还有他们逆水而上挺起的中国脊梁……
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写就了灾难之中的人性之光,也道出了穿越风雨的慈悲力量:
时代的一滴雨,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场灾。
每个铁骨铮铮的人啊,都过着经不起磕绊的日子。
真有人在暴雨中被绊倒,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文明如何构建,无论风雨何时到来,我们都当铭记:
爱、责任、善良、温柔与希望,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过往漫长的岁月和多轮的灾难里,是一代又一代的父辈,庇护着我们穿越一场又一场暴风雨。
而如今,父辈老去,孩童尚幼,需要我们这代人投身到时代的暴风雨中,去搀扶起佝偻的老人,去抱起哭泣的孩童,去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去于灾难之中拯救原乡。
是我们这代人,切切实实直面暴风雨的时候了。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无法退缩。
亦,不辱使命。
8月2日的早上,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小区里响起阵阵蝉鸣,马路上恢复了车水马龙。
13岁的儿子约好了下午和朋友一起去打球。
而我知道,洪水蔓延过的地方,必将遗留下漫长又深刻的灾后后遗症。
需要岁月和责任的加持,才可抚平成勋章。
与此同时,我想起的,是今年暑假回老家时,和年过七旬的父亲,骑着电动车行驶在苞谷碧绿生长、道路笔直宽敞的故乡道路时,父亲对我说的那番话:
“虽然,我们国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就我这70多年的亲眼所见来说,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不要说四五十年代,就说七五八洪水后,这里都还是一片废墟。
你看现在,到处是楼,是树,是花,是路,是人……”
是的。
会越来越好的。
你看,久违的太阳毫不吝啬地照耀着暴风雨后的大地。
炎热即将回归,万物终将复苏。
本文转载自闲时花开,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