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10元,自觉交易”,安徽女子登上热搜:这个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组图)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娱乐至死的时代,当独立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集体,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互联网狂欢。
这势必会带来巨大的流量,但互联网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味注重流量,盲目跟风站队,会让这种“狂欢”逐渐越轨,最终成为一种集体失序的行为。
01
最近,“盒饭姐”火了。
“盒饭姐”是何许人也?
她本名姓王,2015年与丈夫一起来到合肥打拼。
为了谋生,两人摆摊卖起了盒饭,没想到这摊一摆,就是8年。
盒饭姐的摊位布置得很简单,几个帐篷,几张桌子,就为客人们支起了一个可以停下脚步,填饱肚子的地方。
与一般摊位不同的是,盒饭姐的摊位是全程自助,从打饭、打菜到结账,都由顾客自己完成。
也就是说,付不付钱,付多少钱,全凭顾客自觉。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摊位上可供选择的菜品有30多种,素菜、肉菜、汤水,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并且不管打多少菜,每份盒饭都只收10块钱,可以随便吃,吃到饱。
盒饭姐的顾客大部分都是附近工地的工人,因为物美价廉,所以很受民工们欢迎。
为了让这些工人们都能吃上饭,盒饭姐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摆摊,价格却是分文不涨。
偶尔也会遇见有顾客没付钱的情况,但盒饭姐并不计较,她说:“也许人家也有难处呢。”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盒饭姐的善良也让周围的工友们心怀感激,大家从不浪费粮食,有时也会帮着盒饭姐一起收拾打扫。
盒饭姐与工友们的相处,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美好。
而盒饭姐的故事也在当地渐渐传开。
02
不知道是谁,将盒饭姐工作时的场景拍摄下来,发在了网上。
视频中,盒饭姐亲切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感染了很多人。
随着视频的热度越来越高,盒饭姐也因此爆火。
于是,许多市民、网红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看一下这位善良的大姐。
按理说,有热度也不算一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能够带动生意,还能帮助盒饭姐更好的宣传。
但没想到的是,事情的发展,随着围观者们的到来,逐渐变了味。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大批的人群涌入,让原本就不宽敞的摊位变得更加拥挤;
原本干完活就能吃上饭的工人们,也因此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吃不上饭;
盒饭姐与丈夫因为人手不够,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前来就餐的人多了,问题也逐渐显现。
有人吃完饭直接逃单不付钱,有人打许多菜却浪费粮食,有人直接将饭菜带走……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网红前来打卡。
他们围着盒饭姐夫妇拍摄不停,有时还会故意制造些噱头,以博得关注。
视频发到网上后,更是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们对盒饭姐产生质疑,各种刺耳的声音也层出不穷。
巨大的压力让盒饭姐不堪重负,最终,她只得无奈宣布暂时歇业,令人唏嘘不已。
03
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
今年夏天,一个叫淄博的城市火了。
实惠的物价,热情的市民,特色的美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打卡。
在淄博烧烤爆火的同时,当地一位卖鸭头的小哥也意外走红。
事情源于网友发布的一则视频。
夜市一角的摊位上,一名小哥正在售卖鸭头。
由于天气炎热,他就只穿了一件背心,露出了健壮的手臂。
正当他为顾客打包鸭头时,一名女生突然询问:“可以摸一下你吗?”
对于这样的要求,小哥显然是吓了一跳,但不好意思拒绝,就被女生摸了一下。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当时的场景被网友拍摄下来发到了网上,小哥也因帅气外表和内向性格形成的反差感,而迅速走红网络。
然而,被动走红后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各地游客看到视频后,纷纷前往当地看望小哥,将摊位围得水泄不通,不仅严重影响了小哥做生意,甚至连周边店铺也被打扰。
并且,来看望小哥的除了游客外,还有许多网红。
他们装备齐全前来“打卡”,对着小哥不停拍摄,更有甚者还直接对小哥动手动脚,要求其配合表演拍摄。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侵删
来摊位的人虽多,但真正购买的却少,爆红后,小哥的营业额从此前的一万元直接下降到几千元。
由于客流量太大,已经影响了市场秩序,小哥只得无奈关店。
在直播时小哥哭诉,称自己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无业游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开店。
04
本来是正儿八经开店做生意,但却因为被迫走红,甚至失去了谋生的渠道。
从被动走红到被迫关店,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小哥的个人权益。
或许我们该问:造成这一切结果的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背后围绕的,无非是一个“利”字。
天下人为了利益各奔东西,网红们为了热度纷至沓来。
喜欢凑热闹是人之常情,流量本身也并非原罪。
但凡事都要把控尺度,这不是无底线行事的借口,更不该成为破坏公序良俗的理由。
图片来源:电影《银河补习班》,侵删
人民网也曾针对此事发布评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这种方式牟利,赚取的是不义之财,也是打法律擦边球而敛财。”
“蹭热点‘蹭’掉了他人的隐私权,这样的流量是有毒的,‘谁红蹭谁’乱象该收场了!”
互联网时代,“造神”和“弑神”都太容易了。
一旦出现了有噱头的话题,有热度的个体,大家便蜂拥而至,使尽浑身解数,只为了得到一个“利益变现”的机会。
而那些不堪其扰的当事人,看似获得了热度,可他们也只不过是这场互联网狂欢中的牺牲品。
一旦潮水退去,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
“一夜爆红”只是互联网赛道上的一条捷径,虽快速,但代价也远超想象。
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多的是脚踏实地,暗自努力者。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15分钟成名的时间,不要让“网红”二字沦为贬义词。
网络乱象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