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孙女骂他人为“下等人”,称家有9位数,单位调查后拒绝公开:不服告我(组图)
本文转载自志云说,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我家有9位数,都是韭菜供的!”
“爷爷当交通局局长时,感觉贪了”
“家里没有厅级干部的不配骂我。”
“贬低打压你这种下等人,是我发泄的方式。”
“怎么办,我润了。”
近半年过去了,看到北极鲶鱼的诛心言论,依然心头火起。
当时深圳交通运输局承诺:
已开展核查,会及时通报。
然而近半年过去,结果还杳无音信。
前些天有人急了,跑去追问。
得到的最新结果,却是“依法不予公开”。
01
就是这封答复函,让网友炸了锅。
调查了5个多月,却连一个像样的结果都拿不出来。
甚至还说“不服本答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这就有点“有权任性,不服告我”的嫌疑了。
有人猜测:“这摆明了是拖时间,等大家失忆”;
有人吐槽:“就这回应,还不如不回应”;
有人质疑:“北极鲶鱼背后有更大的鲶鱼”。
网友的情绪总结出来只有两个字:不服!
也许是看大家急了,
9月14日深圳交运局的工作人员又说:
“具体处理结果将会在15个工作日进行回复。”
跟挤牙膏似的,终于看到点结束的影子了。
02
为啥在这件事上,当事单位会表现得有些“傲慢”?
因为深圳交运局的回应,按法律来说是没有错的。
网友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但“公务员是否违纪”的调查信息,
的确不属于政府信息,
它属于监察机关,
要找也该找深圳纪委监委。
2017年,洛阳也有一个市民申请公开违纪公职人员信息,
被当地政府以同样的理由拒绝。
之后她又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终被河南省高院驳回申请。
可见这样的行为是有法律依据,且有实例支撑的。
03
既然深圳交运局照章办事有理有据,
那是不是网友无理取闹了呢?
还真不是。
大家不是非要跟深圳交运局过不去。
只是给出的承诺,你不能不兑现。
说好的及时公布结果,怎么还能“烂尾断更”呢?
这半年来,网友“催更”不是一回两回。
第一次他说高度重视;
第二次他说在调查;
第三次他说需要时间;
第四次怎么就“不予公开,不服来告”了呢?
这就好像去窗口办事。
让你排队、取号、补充材料,
最后告诉你走错了窗口,要重新排队。
关键是还不告诉你该去哪个窗口。
流程走完了,事儿一件没落实。
累不累?
04
看中新社发起的投票中,
有超9成网友认为应该公布结果。
大家想要的,不过是个真实准确透明的结果。
北极鲶鱼的爷爷,钟老爷子不也想要“还个清白”?
大家还会追问,说明对结果还有期待。
相信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会迎来真相。
但当事单位如果一直拖延和被动,
民众的失望值只会在漫长的等待中不断累积。
就像在职场上,大多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现在的结果就是毫无结果,
你说你查了、尽心了,我们该不该信呢?
05
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生之欲》,描绘了这样场景:
公务员们的桌案上堆满了山一样的文件,
看似人人忙碌,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做。
只是不停地在文件上盖章、签字。
抱着铁饭碗,秉持着“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态度,
官员们害怕担责,习惯了互相推诿。
一群妇女抱着孩子,到市政府去反应污水问题,
土木科把她们推到公园科,
公园科把她们推到保健处,
保健处又推到卫生科,
兜兜转转,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最后问题仍没有解决,
耐心消耗殆尽的妇女们愤怒地摔门而去。
这部电影抨击的是日本官僚制度,
却不免令我们有所思考、有所怀疑。
他们说“会登记反馈”的官方辞令,是不是在敷衍老百姓?
他们主打“拖字诀”,是不是在等我们遗忘?
他们没查出结果,到底是有难言之隐,还是背后有猫腻?
06
要知道,民众的信赖,从来都是如钻石般珍贵的。
像北极鲶鱼事件这样的重大舆情,
公权力倘若应对不当,
很容易出现两个负面后果。
第一个负面后果,是导致公信力下降,
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中。
通俗来讲,“塔西佗陷阱”是指机构或个人失去公信力时,
不论是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和做坏事。
07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鼠头鸭脖”事件。
占同学在学校食堂吃到了鼠头,
校方却为食堂承包商狡辩,坚称是鸭脖。
就连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为学校背书。
非得要省级调查团出来才查明真相。
此事一出,大家对基层部门单位的不信任感达到了一个峰值。
以后人们提起食品安全,
都会拿“鼠头鸭脖”来举例。
提起江西省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
就会质疑他们的专业性和可靠度。
因为塔西佗陷阱一旦成型,将再无逆转的可能性。
08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丰县小花梅事件。
舆论爆发后,当地的反应令人失望。
当地政务大V集体失语,
接连三份魔幻通报闪烁其词,前后不一。
第一次说“不存在拐卖行为”,
第二次说“没有发现拐卖行为”,
第三次不敢说拐卖,只说人走丢了,
第四次才承认有拐卖行为。
所以第四次通报的内容,即便绝大部分是真的,
网友也不肯相信了。
“狼来了”喊了太久,信任就被透支了。
09
第二个负面后果,
是怀疑情绪会引发对公权力的有罪推论。
心理学上有一个“晕轮效应”。
通俗来说,是由于掌握对方信息太少,
往往就会通过个人的主观推断,
产生偏见或成见。
很多时候,我们对公权力的怀疑,就是因为事实不明晰。
举个例子。
胡鑫宇事件发生后,刚开始各路谣言起飞。
一个青少年在学校中凭空失踪,
人们怎么也不信他是厌学离校。
因为警方的结论,只有简简单单的“自行出走”。
没有细节,缺乏有力的证据,真相也就不能为人信服。
谣言在真相诞生之前,总是更有市场。
同理,北极鲶鱼说她爷爷“看起来贪了”,
炫耀自家有9位数,都是韭菜供的,
这些都出自她一人之口。
她的爷爷出来“辟谣”,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
权威机构更是至今没有给出任何说明。
公众当然会自行发挥脑补,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谣言与真相之间,欠缺的就是完整清晰的事实,
谣言如冰雪,真相如太阳,
只有艳阳能加速冰雪的消融。
10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鄂尔多斯市。
疫情期间,鄂尔多斯市发布当地奥密克戎感染情况网络调查分析。
总共调查了16562人,每一个数据都详细清晰。
不少网友点赞称:
“这就是我看到的事实,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真相,
这就是我周边的情况,
我信赖这份调查数据。”
因为只有数据足够清晰的时候,
大众的怀疑才会消退。
没有真凭实据的套话虚话,
根本糊弄不了老百姓。
还有小花梅事件中,
江苏省发的通报,
和丰县发的第四份通报内容差不多,
为什么江苏省的通报更被大家信服?
因为它的证据链条更完整,事实逻辑更清楚。
信赖,总是建立在真相和证据之上的。
11
为什么老百姓会对北极鲶鱼事件的调查结果如此关心?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这样的场景我们见得多了,担心会再次不了了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塔西佗陷阱也不是一天挖出来的。
苏州许可馨、江西周公子、故宫开大奔的露小宝……
这些前车之鉴,都成了过期的“瓜”,在风中飘散。
可是这样的情形是正常的吗?
北极鲶鱼羞辱国人是“底层贱畜”,
我们真的拿她无可奈何了吗?
不!
我们对北极鲶鱼的追问,
就是对公平与正义的再一次叩问。
罗翔在《法治的细节》一书中曾写道:
“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但我们仍然努力,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正因为在过往的事例中,
老百姓没能等到一个公平正义的回答,
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地追问:
这次,敢不敢面对现实?
这次,能不能承担应尽的职责?
这次,会不会等到该有的回答?
殷殷以盼。
本文转载自志云说,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