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年轻人啃老:英美住房危机毁年轻人独立梦?(图)
在英国和美国,年轻人要在告别校园后,通过工作尽快实现经济独立,搬出父母的家、拥有自己的房子居所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路径,但在不断恶化的住房危机下,实现这一目标正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处(ONS),1997年,21岁的年轻人中一半以上已经离开了家(当时18-34岁的年轻人中与伴侣或子女同住最为常见),如今,大多数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与父母一起生活。在所有英国成年人中,与父母同住的比例也在十年内增加了近15%。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调数据显示,2020年与父母同住的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比例创下上世纪4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新纪录。
此外,新冠疫情也推高了两国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数量,校园封锁、失业都令许多人被迫回到父母家。长期来看,大学教育的普及也令该比例上涨,但根本原因仍是房租、房价的持续飙升。
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房屋价格中位数为43万美元(约336万港元),而30年前才只有3万美元(约23.46万港元);同期,英国房屋价格中位数则从不到1万英镑(约9.92万港元)增长至26万英镑(约257.93万港元)。房价收入比同样出现飙升,2002年,英格兰及威尔斯地区的普通家庭,用5年的全年收入就能购买一套中等价格的房屋,2021年则需要将近9年的家庭收入。
根据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Schroders)一项时间跨度更长的统计,英国房价收入比接近这一水平是在19世纪70年代、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社会上仍只有少数富人才拥有自己的房产。
许多批评者认为,英国的住房危机可追溯到1980年代,戴卓尔政府提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行社会住房私有化,在此之前,提供给英国低收入人群、残障人士和失业人群均可的社会住房达到高峰,超过45%的英国人住在社会住房里,惟经历「政府廉租房买卖法(Right to Buy)」后,许多人低价购入并高价转手,赢取暴利,成为「英国当代住房危机的起源」。
在美国,高房价则往往被归咎于「分区法规」(zoning laws)造成的房屋供应不足,通过划分区域盖工厂、公寓、家庭住房来让市容美好的政策,也限制了可负担住房的供应,造成供不应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