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5.3°C-11.5°C
澳元 : 人民币=4.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985、211毕业生“反向升学”读技校,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了吗?(组图)

4天前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已经办了15年,入学的人里不乏“985”“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从技校再次毕业后,他们重新审视这段经历,对于“学历重要还是技术重要”的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技校里的“大学生班”

和陈愉聪的采访约在了周三傍晚的五点半到六点半之间。这是他一天中少有的一段空闲时间:刚上完白天的课程,一天8节常规课,一个小时后又要开始晚自习;晚自习在8点半结束,陈愉聪通常会继续在教室里待到十点多,熄灯后才回来。上学的一年里,他用了30多个A4本子手绘练习电气线路图、机械零件图和液压气动图,设计超过300张图纸。最初,他画一张图需要半个小时,后来慢慢缩短到15分钟。

只看这样的作息制度和学习强度,很难想象陈愉聪是个24岁、本科毕业两年、有过一年工作经验的人。如今,他是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学生,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班上一共23名同学,全都和陈愉聪一样,在大学毕业后又回技校读书,希望学一门手艺。

青岛市技师学院是当地一所技工院校,主要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生。2009年起,学校开始举办大学生技师班,至今有将近400名毕业生,其中有本科学历的人大约占三分之一,不乏“985”“211”的名校毕业生。第一年创办时,学院一共有3个专业开设了大学生技师班,后来因为专业调整、报名人数波动等原因,只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在15年里从没中断过。和普通升学的学生不同,大学生技师班是两年学制,除去就业实习,真正在校授课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这一年里,他们要学完普通学生四年半的课程,也正因此,陈愉聪总有一种紧迫感,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很满。

在这个专业里,学生会先从认识最简单的电气机械液压气动开始,慢慢地能识读、绘制、设计电气线路图和液(气)压系统原理图,逐渐能动手安装接线、编写程序并构建复杂的控制系统,能分析、检修、排除复杂机电设备中的故障,然后到企业实习半年到一年。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会进入汽车、橡胶设备、智能制造公司或其他科技公司,从事电气、机械安装与调试、仪器仪表等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班主任徐丕兵从2009年起就负责大学生技师班的授课工作,他观察,这些年里,技师班有不少学生进入中国中车集团、海湾集团、水务集团、高校软控等大中型企业,和他保持联系的毕业生大多已经成了企业技术骨干,月薪在10000块钱甚至15000块钱以上。

当时,大学生技师班创立初衷是“帮应届毕业生学一门技术”,但15年里,有工作经历的往届生反而成了主流。徐丕兵观察到,有工作经验的人更容易认清自己和社会的需求。来这里之前,许多学生做过办公室文职、房屋中介、外卖员等工作,“他们会发现,每个职业都可以‘让人吃饭’,但不一定能‘吃一辈子饭’。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很多职业会慢慢被替代,所以想回来学一门傍身的手艺。”

985、211毕业生“反向升学”读技校,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了吗?(组图) - 1

徐丕兵在给大学生技师班的学生上课(作者供图)

市面上有琳琅满目的技术技能培训班,长则半年、短则一两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职业证书。相比之下,青岛市技师学院设置的两年学制显得有些漫长。徐丕兵觉得,这两者的受众群体是不同的,“短期培训更适合企业里的工人。他们有行业基础和企业认知,只是在自己岗位上遇到瓶颈,到技校学习后能突破某个技能点。”徐丕兵说,如果是企业工作经验不足3年,甚至是零基础的人,学制性教育才能帮他们系统学习,为将来走上技术工的道路做铺垫。

2009年,大学生技师班刚开办时还是个全新的事物,社会上的讨论铺天盖地,“为什么要办?”“大学生回去读技校,有必要吗?”类似的争论持续了将近一年。徐丕兵还记得,前些年来学习的大学生里,有很大一部分人害怕被亲友知道,不愿意出现在媒体报道的镜头里,“害怕丢人,觉得技工院校还是低人一等”。但最近几年,许多人都能坦然地和媒体聊起自己的想法和选择,采访中,一位毕业生告诉本刊,“面子是最不要紧的,有养活自己的本事才是正事。”

碰壁与出路

重回技校之前,不少人已经在社会里摸爬滚打过,才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来技校,寻找一条可能的新出路。

徐丕兵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级学生袁靖。1987年出生的袁靖是山东人,2009年,他从山东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袁靖毕业时,国内的就业机会相比前几年萎缩了许多,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他的同学有人继续攻读研究生,有人选择考入体制内单位,做一个与本专业无关的岗位。

袁靖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大学前基本没出过村子”,父母也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对外界事物一无所知。袁靖打算,“趁着年轻多去尝试一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

他跑了6个城市,换了十几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济宁的一家电动车厂的文职岗位,工作内容是整理文件,比如收集资料整理一份《作业指导书》,教流水线工人怎么使用机器、怎么生产操作。“其实我自己都不会操作,就对着抄一些说明书罢了。”这份工作持续了半年,袁靖觉得太枯燥,又去塑胶厂做文职、当销售、创业开手机店,时间全都不长,最短的一份工作甚至只做了两三个月。按照亲戚的建议,他也考过两次公务员,都止步于面试环节。

其实,拿着“985”的本科毕业证书,袁靖想要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难。2010年左右,他在东莞一家工厂做办公室工作时,一个月的工资能达到2000元——当时,在东莞租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只要200多元,这个薪水比在老家当公务员的同学也高出不少。

但袁靖对未来充满危机感。“公务员会慢慢升职、涨薪,我这是不长久的。”在办公室里,他的工作内容依然是最简单的资料整理、文件传达、签字手续。后来,办公室又招聘来新的大学生,工作内容与他相差无几,“我都快30岁了,除了文凭,有什么比别人厉害的地方吗?以后为什么不再招个更年轻、更能加班的人代替我?”在东莞的工厂里,他也接触到许多一线流水工人,他们看似灵活地操作机床,实际上只是周而复始地按几个按钮,有的人很快离职了,又有新的一批人顶上,真正能升职的只有技术工。

“一定不能一直干那些重复的基础工作了,随时会被别人顶替,还是得有一门傍身的技术。”2014年,亲戚给袁靖发来了大学生技师班的宣传,里面恰好提到了本科生学技术、就业有保障等。

袁靖有些心动。他和家里人提起这件事,父母没上过大学,对四个儿女的选择从不过多干涉。更何况,走南闯北四五年,袁靖的社会经验丰富,父母也不太担心他。他还记得刚到东莞时,当地治安条件不好,有一次自行车被偷了,袁靖愣是靠自己在周边小区里搜寻,要了回来,“没办法,我上班要用的,我跟对方说,‘你要是不还给我,我现在就动粗了。’’”

考虑了两个月,袁靖特地跑到青岛市技师学院考察。当时正是假期,他看到教室里不仅有黑板,还摆放着机床、电器设备,这正是他想象中“学技术”该有的样子,“我只问老师一个问题:我已经27岁了,来这里到底能不能学到东西?”

和袁靖相似,陈烨2014年从长沙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这是湖南当地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陈烨的第一份工作同样是企业里的办公室文职。“那时候年轻,心态浮躁,听别人说当销售能挣得更多,也不管自己合适不合适,就过去了。”但保险销售明显不太适合内敛的陈烨,只干了不到一年,陈烨就转去应聘连锁餐饮店的管理人员,最终也是草草收场。

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陈烨身边有从事工程建设的亲戚,那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当时也在宣传‘大国工匠’精神,我觉得如果能把技术学得精,是个好路子。”在网上看到关于大学生技师班的广告,打电话和徐丕兵了解情况后,他又考虑了一个月。“26岁,已经折腾不起了。我担心两年的时间够不够?能不能学到我想要的效果?两年后出来,会不会还是和现在一样?”

陈烨是福建人,家里人更希望他能尽快安定下来,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学校再上两年学,——还是一家技校,听起来是个小众又不稳妥的选择。虽然最终说服了家人,陈烨也担心自己两年之后的结果,担心听到亲友质疑自己“能力不行、大学没学好、逃避工作”,两年里,除了最亲近的人,他没向更多人说起此事,只是笼统地说“在青岛进修”。

如今回想起来,陈烨觉得,当年决定花两年时间学技术,更多是想逼自己跳出频繁辞职的惯性,选一个方向扎下来,“如果能坚持干下去,许多行业都能有好的发展。但我当时的跳槽已经有了延续性,干脆换个思路,把自己所有的后路斩断——‘我一定要通过技术就业’,正好技术的天花板也很高。破釜沉舟,就干这一回。”

带了多年大学生,徐丕兵发现,能不能调整好心态,是大学生能否在技校坚持下来的第一步。这里更适合已经有过工作经验、下定决心要重新学技术的往届生,“有些学生有误解,觉得考上大学就一定要坐办公室、考上了师范就一定要当老师。但现实的就业市场不是这么简单的,他们心理上会觉得很挫败。学校很难给他们抚平创伤,只是在学生已经认清形势、确定方向后,提供一些帮助。”

985、211毕业生“反向升学”读技校,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了吗?(组图) - 2

徐丕兵在给大学生技师班的学生上课(作者供图)

能在技师班里留下来的学生,必须能快速适应环境,有沟通交流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入学初期的一体化科程,有些大学生存在不好意思动手、不乐意动手的情况。”徐丕兵说,技校不像大学念书时,可以一个人埋头学习,这里的教学模式以分组实践为主,每个组4~5人,一起动手操作,技校里的年轻学生也和大学不同,“他们很有活力,有的爱化妆,有的打球,像一个大舞台。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好的沟通能力,总是带着本科生的‘光环’,格格不入,很难长久地待下来。”15年里,徐丕兵班上学生的背景越来越多样:最早大多是理科、工科毕业的学生,最近几年,新闻学、法学等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也在增加。

学历和技术,谁更重要?

从社会重新回到学校,他们要适应的第一步是生活节奏的转变。青岛市技师学院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一个宿舍住8个人,每天清晨6点起床后,被褥要叠成豆腐块,全班统一出早操、喊口号、吃饭,开启一天的课程。普通学生在下午三点半结束课程,大学生技师班要“加班”到五点,匆忙吃完饭,再继续晚自习。

六年的课程浓缩到两年后,大学生技师班的课程多,体系也和普通班级不同。徐丕兵说,在开发课程时,学院会尽量让每一门课程之间相互关联,课程间衔接紧密,“比如要培养一个智能制造技术员,我们会从设备载体的方案论证、设计、加工、装配开始教学,到控制、拖动、运行,让学生不局限于掌握施工前的技术方案论证和设计加工制造,而是熟知智能制造的全领域知识。”另外,大学生技师班配备的教师都曾有过企业工作经验,讲课时,尽量把企业里的标准和技术难点搬到课堂上。

985、211毕业生“反向升学”读技校,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了吗?(组图) - 3《何者》剧照

无形的压力始终笼罩着这个特殊的班级。采访中,每一位大学生技师班的学生都提到,“心里比较急”。陈烨就读的那两年,班级里也有技师学院本部直升深造的学生,年纪最小的和他相差了七八岁,而他们已经把基础知识全都学完了。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许多企业会到学校和学生签订实习协议——这很有可能预示着一份正式工作,他们必须按时学完课程,才能不错过这个关键的节点。那时候,袁靖还要在周末挤出时间到市区里的辅导班做兼职,“年龄摆在那,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当作自己是来上学的,还跟家里要生活费了。”

虽然起步晚,大学生们的进度却没落下。本科时打下的基础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袁靖只用了半学期就把理论课程全都自学完了——他在高中物理和本科的课程上接触过电气最基础知识,不过更重要的是以前形成的理解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起来新知识也很快。”袁靖形容,大学和技校的学习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区别,“在大学里学开汽车,要先从汽车运作最基本原理开始学起,知道每个环节的运作原理;在技校里,把车放在这里,你只要能开动就可以了。”

他们更需要老师指导的是动手实践环节。上课的教室很大,前半部分是正常的课桌和黑板,后半部分摆放着几张机床,配电柜、继电器一应俱全。老师讲完基础理论后,学生马上开始上手实操。

2016年,袁靖从技校毕业。有了以往的经验,他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窜,盲目地投简历,“这回不是随便给我一份工作就行,我很明确就是要干电气自动化相关的工作。”她还记得,2009年毕业时,自己在人才市场看到许多企业打印出一长串用人的技能要求,“都是要真刀真枪上手的”。而他本科学习的全是理论研究,除了有毕业证书,几乎什么动手操作都不会。到了第二次毕业时,“企业说起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我起码都知道,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会’。”

不过,袁靖觉得,大学文凭仍是他的求职敲门砖,“没有本科学历,估计企业也不会要。”

他成功应聘到了苏州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生产企业,从机器人销售、编程和调试工作做起。短短一年里就得到了晋升,又逐渐升为公司的技术主管,带领20多人的技术团队负责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销售。和一些同事相比,他的技术和理论水平更扎实、新颖,袁靖后来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是专业研究机器人的,但他们进入行业的时间太早了。2010年前后,工业机器人在山东还是个新事物,长江三角洲一带的企业就大规模研发了,最早进入行业的一批人很快成了顶梁柱。”

陈烨觉得自己变得更务实了。他在2019年毕业,接下一个offer,薪资不到一万,如果考虑物价的上涨,它和陈烨在2013年第一份工作差别不大。“毕竟刚毕业没什么经验,不可能一下子拿高薪工作。先找一个公司安定下来,积累两三年的技术经验,后面再做其他选择。”

从技校毕业时,他拿到了一本技师证,靠着它和本科毕业证书,陈烨才找到了这份满意的工作。“我自己感觉,市场上其实还是比较看重学历。无论是简历筛选还是企业的第一印象,学历都是第一关的敲门砖。但现在也有很多内推的机会,因为企业意识到,学历是一方面,一个人能力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内推机会受学历的限制比较小,相当于放宽学历要求。”

工作五年后,陈烨已经是成都一家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再回忆技校学习的经历,陈烨觉得,大学生技师班更大的作用是帮助他们打开新的职业领域。“技校里教授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不高深复杂,甚至只能算是行业里的基础知识。但如果没来技校学习,我可能永远不会主动接触这一行的知识,也没有契机和勇气转到光电科技行业。现在这份工作的入门门槛不高,总得先有能力迈过来,才能谈发展。”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婕_Abigail
婕_Abigail 4天前 回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学历继续贬值
20早安
20早安 4天前 回复
上技校也不是为了去做技工,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才是最快的进阶通道
COCOCHAN22
COCOCHAN22 4天前 回复
有学历的必须有资源或者有机会,有了那两条当然舒适,但要没有呢?那就得技术,如此简单而已。人生如此。
Alice安桥
Alice安桥 4天前 回复
学历和技术谁重要?谁可谋生谁就重要。
sue998
sue998 4天前 回复
只要愿意努力,本升专还是有机会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