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7日 20.4°C-23.0°C
澳元 : 人民币=4.7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2024-08-13 来源: 搜狐城市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严峻就业形势下,通过考编考公上岸的人,被视为捧有铁饭碗的幸运儿。最近山东省人社厅等十部门联合发文,加速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媒体报道,预计超过10万“事业编”转变为企业员工,网友称这是“砸了10万人铁饭碗”。

事实上,这场“动奶酪”的改革已持续近十年,萦绕其中的多个疑团逐渐解开。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1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2转企改制持续多年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资举办,主要从事科教文卫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部分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跟不上时代。

2011年初,国家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山东跟进较快,2011年即发文贯彻,2014年印发相关9个配套文件,涉及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国资管理、人事制度、财政政策、绩效考核等方方面面。

2015年,《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发布,这则编号“鲁政办发〔2015〕30号”的文件列出含“报社、研究院、制片厂、印刷所、招待所”等在内的79家单位。文件指出,方案实施力争当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事后来看,这个时限设置太过乐观。

四年后的2019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2019年3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9日,明确适用范围指向“鲁政办发〔2015〕30号”所涉及的省属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文件五年有效期,一眨眼就过去了。

7月底,山东人社厅官网挂出《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此次意见主要是针对上一次的文件已经过期,重新修订、发布新文件。”同时,适用范围并未改变。不过,文件多了一句“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媒体解读“预计将有超过10万事业编制人员转变为企业员工”,这属于言过其实。从改制名单看,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大部分为自收自支,陷入充分市场竞争的事业单位,如设计研究院、印刷厂、洗印厂等,部分单位早已完成改制。

2015年以来,山东省政府已批复部分转制方案。比如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和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转制为国企,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转制为职工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虽然方案不同,但去编要求一致。事实上,山东“收编”行动就没有停止过。

2022年,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统筹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情况,会上透露,完成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由此可见,山东十部门近日发文并非新政,而是延续近十年的政策。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3

去编转企难在何处

这场事先广泛告知、按部就班操作的改革为何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反响?一方面是由于当下就业环境日渐严峻,被视为铁饭碗的事业编制极易触动人心;另一方面也与当地人“求稳求编”的职业偏好有关——而这两项,正是“去编转企”肯綮之所在。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4

最难的是思想转变。对于想上岸、已上岸的人来说,编制是“欲念之火,生命之光”。今年,一名高考672分的周姓考生,因放弃985院校,选择一所有编制的二本院校引发网友热议。像小周这样放弃名校,选择“带编入学”的高分考生近年来逐年递增。

今年年初,山东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招聘,801个岗位招聘1123人,53.6万人报名笔试创历史新高,这意味录取率仅约千分之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入编后意味着工作稳定、未来有保障,哪能说丢就丢?

当然,除了思想观念转变之外,改革还需要成本:一是去编后的保障,二是转企后的经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经营良好的事业单位尚有求变能力,长期“靠着大树好乘凉”的事业单位,显然没有“自我革命”的动力。“去编转企”之难,有诸多案例在前。

2011年,国家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后,湖北荆州某设计院开始转企改制工作。直到十二年后,只完成最基本的前期工作。进度如此慢原因何在?针对改制的问卷显示,设计院八成员工不希望改革。

他们认定了事业单位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生活,不用担心失业和生计,而改制后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便会被裁员或降薪调岗,很多人无法接受。此外,转企后,“市场竞争意识、科技人才招募、组织制度架构”能否跟得上形势,也是多数员工担心所在。

改制成本也是拦路虎。2010年,全国《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按计划2012年9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但目标未能如期达成,改革成本就是障碍之一。以山东为例,当时省文联、省作协、省广电三家单位初步估算改革成本就超过5000万元。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5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6

财政吃紧“加速转制”

事业单位去编转企不止在山东。2020年,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出炉,9个省份被选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其中,山东、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江西为全域试点,河北、湖南、江苏、河南为部分地区试点。

如前上述,2012-2022年间,山东全省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其他省份也有成效。2021年,据新华网报道,截至当年3月底,内蒙古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时限要求已基本完成。改革后,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精简收回3000余名事业编制;当年10月,黑龙江日报发文称,一年来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

同为“考编大省”的河南,也加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今年4月,河南省委编办发文指出,省直层面,除学校和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砸掉铁饭碗”,不止局限在事业编制转企改制上,近年来,多地试点小县机构改革,背后动因正如河南省编办文章所言,“有些机构职能弱化、业务萎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有些机构职能交叉、分散重复设置、“小散弱”比例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现象并存。

除此之外,财政吃紧也倒逼着地方必须精简机构。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指出,近年来,收入端受到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支出端民生类等刚性支出压力增加,收入支出一降一升,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去编行动”范围、深度都会逐步扩大。

“砸碎10万人铁饭碗”,一场事先张扬的改革(组图) - 7

数据显示,上半年山东财政收入增长3.7%,但税收下降3.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三大税种全面下滑;进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南,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为负,尤其山西,财政收入下降10.9%垫底全国,其中税收下降20.4%。

对于“砸碎铁饭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局外人叫好、局内人叫苦。在机构瘦身健体的压力、地方财政吃紧的现实下,“去编转企”进程会加快——雷声已经响了好久了,如今雨点终于掉下来。裹挟其中或者即将入局的人,应该早早备好雨伞。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