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的惊天反转:同一个原生家庭长大,一个成为亿万富豪,一个成为流浪汉,差距是怎么产生的?(组图)
早一点懂得“生命是自己的”,早一点成为生活的主人。
投胎,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吗?
时下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禀持的主流观念是:能。
基因、教育、环境综合下来,基本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
但以阿德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却一直在怀疑:
人真的活在过去,而不是未来么?
也就是说,原生家庭,真的100%决定命运么?
这个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
这个纪录片叫《富哥哥穷弟弟》。
拍摄对象是一对双胞胎。
哥哥叫伊凡。
弟弟叫大卫。
他们基因相同,同父,同母,成长于同样的环境,受同样的教育,原生家庭100%相同。
但成年以后,他们成为全然不同的人。
哥哥伊凡身家亿万。
他帅,体面,非常非常非常有钱。
拥有多套毫宅,生意动则几千万美金。
因为喜欢马,还养了五匹马。
买了一个一望无际的马场。
政治地位也非常高。
他是政要,也是一些社会组织的要员。
他的社交场就是名利场,朋友圈就是名流圈。
平常他轮流住在三处毫宅。
第一处,是伦敦的一栋4层联排别墅;
第二处住宅,是东苏赛克斯一栋13世纪的宅子。
第三处住所,是巴塞罗娜上流社区中的一栋假日公寓。
非常精英,也非常上流。
大卫与之完全相反。
如果说,哥哥是人中龙凤,他就是地上虫豸。
他是一个流浪汉。
没有固定收入。
没有房子,没有家,没有钱,没有伴侣,一个人,不洗澡,留着乱糟糟的头发,张口闭口都是脏话、抱怨或D品。
大卫做过很多工种。
房产中介,木偶剧演员,老师,咖啡师,政治活动家,软糖销售员,自费出了一本书,穷游过印度和南美......
而这本书,是由哥哥给钱出版的。
没有一个人买。
写的是什么呢?D品,以及因D品产生的幻觉。
但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现在他谋生的方式,就是去建筑工地打零工。
钱非常少。
他提起哥哥,总是牢骚满腹。
他骂伊凡“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抱怨哥哥不给他买一艘船,说伊凡的钱都是靠利用人的弱点获取的。
但他自己对钱,又非常渴望。
他身上有着失败者的太多影子——
肮脏、易怒、情商低、鼓吹“自我”、语言污染、对有钱人非常痛恨、不停地抱怨、无法执着于一个目标、药物成瘾、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没有人爱他......
这样的窘境,他还会继续。
因为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穷人的机会,本就不多。
如果这个穷人还老了,还顽固,还一身劣习,机会不再会向他伸手。
问题来了,来自同一个原生家庭,哥哥成巨富,弟弟成嬉皮士。
这种差距,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是智商不同么?
是父母分别对待么?
都不是。
他们到底差在哪?
现在开始为大家深度剖析。
我相信,如果大家认真看完,一定会有所获益。
请
一
定
要
看
完
伊凡与大卫差异的第一点,是情绪控制能力。
A
哥哥一直很冷静
弟弟总是很激动
从小时候开始,伊凡就是一个很冷静的人。
大卫说:“伊凡不会流露那种......情绪,而且他也不会表现出疼痛或是其他那样的事儿,他会那样,‘哦,没事,压根儿没问题’......”
遇事,他会镇定地面对。
遇人,他会温和地待人。
在整个纪录片里,不论遭遇怎样的挑衅,怎样的误解,伊凡的声音一直是平缓的,分贝从没高过半分。
这种性格质素,令他更少被情绪消耗。
也令他可信,有权威感,快速被周围人认可。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
实验人员他们请来几十个志愿者,观看两个人的视频片断。
一个是容易激动的、喋喋不休的人;
一个是情绪稳定的、说话不多但一针见血的人。
然后大家为这两人的可信度打分。
结果,情绪稳定的人,票数以辗压式的优势胜出。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会说,“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因为能控制自己,能处理好大惊大怒大悲大怨的人,其能力就已经超越99%的人。
大卫却一直非常易怒。
他总是在高声喊叫。
要么是情绪激动地非议他人。
要么是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
当他与哥哥谈话,总是说着说着,声音就高起来,态度激烈起来。
而这种激烈,不是试图解决问题的。
是破坏式的。
它带着一种“我他妈的就是要说个爽,管你舒服不舒服”的态势。
也带着一种“我就要当下满足,不管结果怎么样”的不管不顾的劲头。
它不是交流,是发泄。
而发泄,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所以大卫的话,越来越没有力量。
(看到这里,喜欢发泄式交流的朋友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而当伊凡将他带到社交场上,他的性格劣势,又一次令哥哥尴尬无比。
他与名流们大谈特谈D品。
非常兴奋,停都停不下来。不顾伊凡在旁边一脸窘状。
一个人控制不了情绪,往往意味着无法控制人生。
所以,伊凡越来越厉害。
而大卫越来越落魄。
兄弟二人从情绪控制开始,就开始有了差距。
B
一个总是在做事
一个总是在抱怨
在整个纪录片里,大卫一直在说说说,可惜大都是在抱怨。
他抱怨社会。
抱怨哥哥。
抱怨世道。
抱怨聚会。
抱怨规则。
抱怨所遇见的一切一切。
这种抱怨令他丧气、消极。
也令他变成一个无用的怀疑论者。
因为抱怨的潜台词是:你们得为我做到一切!
你们做不到,就是对我不起!
可大卫却忘了,当他抱怨时,意味着把幸福、成功、价值感的创造权,全部交给他人。
他不再是自己人生的主控者。不再是自己的主人。
他成为一个巨婴。
一个长不大的彼得潘。
在这种心态下,大卫只会越来越无力。
他没有固定工作,没有收入,最后他甚至连一些小事都没办法做好。
他连澡也不洗。
当伊凡要去他的拖车屋时,母亲送来一堆毛巾,要给他们使用。
大卫说:“我还没在这里洗过澡,我不知道怎么用它们啊。”
他活在他的怀疑中,像唐吉诃德一样,骑着瘦马,到处刺杀风车。
而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甚至有时候,他会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因为自己不爽,也不想让别人爽。
到最后,他成为边缘人。
没有人认可他,
也没有人爱他。
为了逃避现实,他开始到处旅行。一会在秘鲁,一会在印度,又虚无又愤怒。
开始吸D。在幻觉中度日。
也开始关注不切实际的问题。
比如什么行星撞地球,7月11日那天必然会有世界性的地震。
而这种言论,还是他吸D上头时想到的。
但他坚信不疑。
他自称为耶酥。
几乎成为一个疯子。
大卫在童年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孩子,变成如今这模样,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希望别人来负责他的人生。
他躲在责任的背后,就是不面对,不承担,不负责。
伊凡呢?
伊凡一直在做事。
他从年少时开始懂得,将希望投注在他人身上,没什么用。
人生只能靠自己。
所以他一直很努力,也一直脚踏实地。
面对生命中的不公、误解,他很少辩解。
有一回,大卫抱怨他没有给自己钱。
这当然不是真相。
这么多年了,伊凡一直在为大卫擦屁股,也一直默默地给大卫钱。
但他没说过。
因为他怕这种“给”,会令大卫愈发依赖,令他处境更糟糕。
他承受着大卫的误解,和大卫的偏见,始终不提及这事儿。
取而代之的,是他一直在表达对大卫的欣赏。
他总是在夸大卫。
他说大卫是最好的推销员,要是实在一点的话,早成为百万富翁了。
他称赞大卫很迷人,“对人又那么好”。
他赞美大卫“很擅长和人交流”。
由衷地鼓励大卫。
甚至为他“感到自豪”。
有一次还表达了敬意。
也会感恩大卫在身边,觉得“他在我周围的感觉真好”。
大卫有多负能量,伊凡就有多正能量。
从来都是如此的——
悲观会带来人“深刻”的错觉,但乐观才会带来命运的改变。
怀疑论者拥有听众,但实干家才会拥有成功。
用挑剔他人的时间,去修补自己的不足,人生才会正向运转。
C
伊凡相信市场、规则、努力
大卫否定一切
自控力也好,抱怨也罢,都源于一个根本问题。
那就是观念不同。
大卫否定一切努力,也看不见一切努力。
对于大卫来说,伊凡只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蠢货”。
还认为伊凡的钱,都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认为他是一个“邪恶的资本家”。
他对此嗤之以鼻。
他自己赚不到钱,也不想工作,公开发表言论称,“每天去上班的人都是傻子。”
他仇富。
他蔑视努力。
他看不见市场运作的规则,更难以理解什么叫生意,什么叫换位思考。
他只是站在自己的井底,对一切进行空洞的审判。
所以他越活越糟糕。
他写了一本小说,叫《笑Q》,关于D品和幻觉的。
伊凡出了一笔钱,帮他出版了1000本。
出版后,他要开一个新书发布会。
所谓发布会,其实也就是在广场一角,摆一个桌子,弄个小摊子卖自己的书。
但毕竟这对于大卫来说,是一件人生大事,应该认真对待。
但大卫是怎样的呢?
早该8点出发的,10点还不见人影。
最后足足迟到了3个多小时。
而他当天所穿的衣服,是一身鲜黄色的西装,毫无庄重感。
有人来问这本书,大卫满嘴胡说八道。
结果,一本书都没卖出去。
他的不靠谱,这一件事全部说明白了。
糟糕的是,大卫还有一帮狐朋狗友,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倘若大卫只是一个人,他偶尔还会怀疑自己的怀疑。
但他有一个群体,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观念体系,排除不同的声音,不断自我强化,连反思的机会都没有。
破坏性观念,必指向破坏性行动。
破坏性行动,必导致破坏性结局。
大卫这辈子想要过好,大概是难了。
伊凡呢?
大卫有多务虚,伊凡就有多务实。
大卫是个空谈家,伊凡就是个实干家+谋略家+工作狂。
21岁,他开始做生意,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不仅,又赚到了2000万英镑。
年纪轻轻,就成了千万富翁。
他深谙市场规则,懂得商业逻辑,做事果决,非常努力,又有资本傍身,几乎处处如鱼得水。
与大卫不同,他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工作。
在纪录片里,他不止一次说过:
“工作的时候是快乐的。”
“工作的样子是有光彩的。”
“你在做事的时候更开心了。”
这也是顶级富豪与普通人的区别。
普通人总是渴望下班。
巨富们都在高强度工作,有的凌晨两点半起床,甚至希望干脆不睡。
他们不觉得这叫努力。
他们只是有足够的内驱力,足够的兴趣。
而在奋斗过程中,又有足够的正向反馈,不断地激励他们,鼓舞他们。让他们觉得:
“我真的是个英雄!我正在改变世界!”
万维钢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当今的超级富豪。
有个细节,我一直至今难忘。
他在美国念研究生时,物理系有个同学去哈佛大学访问了一年。
回来后,万维钢问他:“哈佛的学生怎么样?”
该同学没说哈佛学生聪明,也没有说他们厉害,更没说哈佛的师资强大,当然也没提他们父母非富即贵。
他说的是:“那些人都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勤奋。”
注意,他用了四个“very”,来强调“勤奋”。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聪明+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勤奋,未来怎么可能不是这些人的。
所以你会发现财富流动一直存在一个规律:
那就是,超级富豪拥有的越来越多。
过去美国 1% 的富人,只拥有 10% 的财富。现在已经超过 30%。
而在《富哥哥穷弟弟》里,哥哥与弟弟也呈现两极分化。
哥哥越来越成功,弟弟越来越落魄。
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D
8岁时,他就已经在工作
8岁时,他就已经在破坏
精英与穷人的距离,不是成年后拉开的,是从童年就开始拉开的。
8岁,伊凡就在努力工作。
他帮别人遛狗、修理草坪、送报纸、晚上在超市打工。
他的意志力很早就被锻炼得出类拔萃。
他知道凡事要靠自己,而不是别人。
伊凡打工的时候,大卫在干嘛呢?
一直在恶作剧。
大卫有着比伊凡更好的条件。
他和父亲、母亲、继父的关系更好,得到的爱更多。
伊凡却一直很辛苦。
照理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但没有。
得到爱更少的人,反而出众。
被爱得更多的人,最终出局。
大卫从小到大,都在拖伊凡的后腿。
他闯到学校去破坏公物。
闯进教堂卖小黄书来买烟。
他一次次搞事情,伊凡和父母一次次替他擦屁股。
后来他们长大了。
伊凡已经赚到了100多万英镑,成为传奇。
大卫呢?
虚荣。
辍学。
轻易放弃。
在各处打短工。
人生如流水,一路向下流。
流到后来,回天乏术。
E
人不会活在童年
人活在未来
不要再埋怨我们拥有的太少。
要想想,在已经拥有的ABCD上,我们是否足够努力,创造出了1234。
后者才能证明,我们没有苟且。
就像伊凡,在相同的开局里,他用自己的行动,拼出了另一种可能。
人不会活在童年里。
人活在未来。
维系生命的支柱,不是情绪。是斗志。
《富哥哥穷弟弟》给予我的启示,真的太多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告诉我们,起点不重要,你用什么方式活,用什么观念激励自己,才决定你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