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锦丽喊“机会经济“,WSJ:成涵盖所有政策的保护伞(图)
过去几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贺锦丽的诸多政策声明,有个不断出现的用语:「机会经济」(Opportunity Economy)。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贺锦丽把「机会经济」一词,当成可以灵活涵盖她所有政策的大伞,范围包括提供家长和购屋者津贴、禁止哄抬物价等等;它其实也是长期受共和党人青睐的用词。
据世界日报报道,拜登政府至少自4月起就一直在使用「机会经济」一词;当时贺锦丽宣布将巡回全国,以展示政府如何「创造经济机会并让美国人民受益」。她22日接受民主党总统提名时也说:「我们将创造我所谓的『机会经济』,人人都有机会竞争,有机会成功。」
「机会」,让人联想到民主党比较受欢迎的一些主题,像是利用联邦资源帮助弱势群体获得高薪工作、创业或购屋;而不是再分配、公平和多元化这类较不受欢迎的含义。
「机会」这个词与「爱国主义」和「自由」一样,长期受到共和党人欢迎,他们经常强调政府责任是实现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1986年雷根总统表示:「我们致力建立男女都有平等成功机会的社会,因此我们反对使用配额。」前总统特朗普典型的城市倡议就是建立具税收优势的「机会区」。
贺锦丽在演讲中,承诺让企业和劳工团体共同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经济,降低医疗、住房和食品杂货等日常需求成本」;她还承诺为小企业提供更多获得资金的机会,结束全国住房短缺。所有这些主题都很有吸引力。
传统民主党「对富人课税、转给穷人」的再分配目标,近年面临褒贬不一的评价;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政策则遭到强烈反对。虽然没有迹象显示贺锦丽已放弃这些优先事项,但她在演讲中经常提到「机会」,却一次也没提到「富人」、「多样性」或「公平」 。
曾在柯林顿政府任职的哈佛大学经济学者埃曼朵夫(Doug Elmendorf)表示,机会「符合美国精神」,许多不同政策想法可以在此保护伞下各自找到出路;这不表示使用这个词是错的,扩大经济机会可以有很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