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者陆杰华:中国人口正从“慢备快老”转向“富而过老”(图)
中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人口学者陆杰华指出,中国已从“未富先老”过渡到“慢备快老”,未来或迈入“富而过老”的阶段。
他认为,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也不容乐观,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养老保障等体系建设。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星期六(10月12日)在“社科文化中华讲座”上,剖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冠卫)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星期六(10月12日)应新加坡社科大学和《联合早报》邀请,在双方联办的“社科文化中华讲座”上发表专题演讲,解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和应对方略。
他形容,中国正在加速变老的路上,这个趋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规模大: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近2.97亿,占比21.1%;其次是速度快:中国目前是除日本之外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人口大国;最后是高龄化:2020年底,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达3660万人。
陆杰华将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他形容,2000年到2020年是“未富先老”阶段,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800多美元(约1045新元),“没富就老了起来”。
2020年到2035年是“慢备快老”阶段,即准备得慢但老得快。他认为,这是应对老龄化最困难的时期,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逐渐迈入老龄。
到了2035年到2050年,他预计中国将进入“富而过老”阶段,人们虽然更富裕,但老龄化速度更快,人口也会减少。
陆杰华研判,当前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也不容乐观。他解释说,老龄化已成大势,即使鼓励生育也只能缓解局面,而中国也面对未富先老、老龄化城乡倒置等特殊国情,面临劳动力供给、经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风险。
谈及应对策略,陆杰华提到,应对老龄化是几十年的长期工作,关键的战略任务包括加强养老保障等体系建设、通过促进养老服务业等举措构建适老环境、以及加快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中国养老金制度,陆杰华在对话环节中进一步提到,养老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不过,当前的养老金制度中,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三者之间,养老金差距仍非常明显,以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最低。他认为,当前重任应该是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水平,缩小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差距。
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另一重要对策。对于中国明年起将逐步提高职工退休年龄,陆杰华说,过去人们对此政策有支持也不乏反对,但中国当下面临的现实是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健康和国民素质也正在提高。
他说,如今政策已落地,下一步是渐进式推行,具体包括分区域、分阶段实施,并在不同行业和职业探索弹性退休政策。
至于中国是否可能通过引入移民应对老龄化问题,陆杰华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说,疫情前曾有相关讨论,当时许多网民反对,主要理由是他们自己还未找到很好的工作,不解为何要引入外国人。
他提到,中国若开放移民政策,哪些人会移民中国将是复杂的问题,而从目前看来,非洲、东欧、俄罗斯等地的民众有较强的留华意愿。他认为,中国能不能吸收最好的人才,相信是政府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