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清朝初年的剃发政策
清朝入关后,有所谓五大恶政,即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大恶政中的剃发。
剃发源自满族男子的习俗。后金成年男子,将头上四周边缘的头发剃去,只保留中间的长发,然后编成辫子,拖在脑后。明朝男人则没有剃发的传统,男子将头发挽起来,称为束发。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曾在后金国内大规模推行剃发。努尔哈赤每占一城,必先令城中居民剃发,史称“削发降”。努尔哈赤占领辽阳、沈阳等地区,都曾强制当地居民剃发。从努尔哈赤起,剃发就成了后金的一项“国策”,一以贯之,直到大清灭亡。
皇太极在位时期,由于他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厚待汉族,礼遇读书人,剃发政策有所松弛。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握大权。入关前,多尔衮为了不激起民众的反感,减少清军入关的阻力,也采取了宽容政策。
1644年4月,清军入关,问鼎北京。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拉拢民心,稳定局面。如果百姓不认可,凭满洲八旗那点军队,要想统治庞大的中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为了安定民心、缓和矛盾,在一些汉族官员的劝说下,多尔衮下令停止剃发。他说,以前所有归顺的人,不分类别,全部剃发。现在得知这一命令违反民意,也违背了我以文教安定民心的本意。现对此予以更正。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衣冠服制也不变动。
多尔衮的这道命令,对于清军入关后安定民心、稳定局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百姓只要有饭吃、只要官员不来盘剥,他们并不关心政治,对南明军、李自成军、张献忠军、清军的战斗也并不放在心上。另外,多尔衮这种宽松的政策,对于招抚各地处于观望态势的明朝官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清朝政权渐渐稳固,剃发又提上了日程。
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尔衮发布了清军入关后的第一道剃发令。这道剃发令之强硬,前所未有。多尔衮以皇帝的口吻说,京城内外以十日为限,直隶及各省地方,自该命令送达之日起,以十日为限,全部剃发,
“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
,必置重罪。如果有官员敢于为此进谏,想在将大清已经平定的地方保存前明制度、不遵守本朝制度的,一律杀无赦。
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清初最失败的政策之一。
这条命令颁发之后,整个国家仿佛被一片巨大的阴云笼罩着。中国老百姓经历了太多改朝换代,在他们眼里,谁来做皇帝似乎都一样,所以,他们对明朝的灭亡没有深刻的感受。但是,剃发令颁布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清朝统治者要求他们剃发,这就跟他们有切身关系了。这下,所有的百姓都开始反感新来的统治者。身体受诸父母,“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是所有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要打破这种共识,谈何容易。
反抗是必然的。
剃发令所到之处,民众无不反抗。针对清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老百姓针锋相对,喊出了
“头可断,发不可去”
的口号。
多尔衮对剃发令带来的反抗不予以反思,听到各地反抗的消息后,反而变本加厉,下令军队疯狂屠杀反抗民众。
清军的这种做法,激起了百姓更加强烈的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因剃发而起。假如多尔衮能严格执行入关时停止剃发的命令,采取皇太极那样的宽松政策,那么,清朝的历史也许会被改写。然而,曾经下令停止剃发的多尔衮却成了剃发政策的坚定推行者。他活着的时候,从第一道剃发令颁布开始,就没有松弛过。而终其一生,多尔衮也在为剃发令激起的反抗焦头烂额。
清朝的这一野蛮政策,尽管在武力的胁迫下,老百姓最终屈服了,但是其恶劣影响却十分深远。首先,这条恶政将清帝统一全国的时间推迟了十五年。其次,这条恶政割裂了普通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情感,整个大清朝,剃发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到了晚清,人们依旧将其视为一种耻辱,于是有了“驱除鞑虏”这样的口号。由此可见,这条落后政策带来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最后插一句,清朝初期的发型,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清宫剧里的发型是不一样的。剃发令要求男子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顶上如铜钱大小的一小片头发,结成辫子垂在脑后,假如头顶的头发大于一钱,也要处死!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为了让更多百姓接受剃发,清朝统治者说:
“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发型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头顶头发的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嘉庆时期,头发的面积扩大到手掌那么大。到了清朝晚期,就只剃边缘一圈了。清朝末期,随着外敌入侵,反清起义越来越多,受新思想的影响,人们已经不再剃发,而是直接剪掉辫子了。
阅读是最美的时光,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吧!
今日推荐:清朝十二帝
—历史控—
出品人:历史君
读书先读史
正史、野史,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