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4.8°C-17.6°C
澳元 : 人民币=4.8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2021-12-14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类的世界没有绝对,就像我们中国的太极八卦、阴阳两极是可以互相变幻的,没有绝对的界限,人们的善与恶、邪与正也是相互依存的,甚至相互依赖的关系。

好与坏没有明确的界定,甚至会出现互相转化的情况。心理学中的黑羊效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恶魔。

好人和坏人难以定义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1

社会学家认为好人是能够时刻顾及别人感受的人。但是这样过于刻意,压抑或者忽略自己内心的做法,想要让对方与自己交往处于非常舒服的状态。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过于压抑自己的内心,导致自己感到不适。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老好人,他们根本不懂得拒绝别人。与人交往时,说话做事都没有底线,没有边界感,会让别人一直提出要求而无法反驳或者拒绝。

这样的人活着非常累,自己辛苦一番也不会被对方尊重或者引起重视。在心理学家角度看来,人类的本能是追求快乐的感觉,这也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2

为什么这些老好人愿意压抑自己的本能去迎合别人,到什么程度之后会开始从好人向坏人边缘转换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中著名的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Black sheep effect)是指在人类群体中,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只有一群好人对一个好人产生排斥和攻击的行为。

这一群人大部分都是好人,但是他们在一起时会主动攻击另一个人,这个受欺负的人在平时是一个外人眼中的好人。

但是需要知道被欺凌的和施暴者都不一定是坏人,也有可能不是故意要欺负他的。而群体中的旁观者会保持漠视和无动于衷。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3

这个被欺负、被排斥的人被称为这个群体中的黑羊。所有旁观者都是白羊,施暴者被称为团队中的屠夫。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暴力,有时候在一个班集体中,一群学生欺负一个无辜的学生,其余人全部冷漠对待。

而这个无辜的人可能只是因为是外地的人,或者家里贫穷等原因,就要被全班人欺负、嘲笑,甚至暴打。

联合去攻击别人

人们在无意识中习惯于联合起来攻击无辜的人,从中获得满足感和优越感。人们也在无意识间陷入黑羊效应,却并不自知。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4

而且一旦有许多人参与,就会不断地有人加入其中。而那些无辜的人就成为这个群体中的黑羊,受尽欺凌和委屈。

为什么团队中经常出现黑羊效应?

首先说明这个团队本身已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团队在面临外界的巨大压力之下,团队内部的成员之间会变得异常冷漠。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黑羊,那么大家可以打破冷漠,集中攻击这个黑羊,排斥黑羊获得团队凝聚力。大家通过一致的行为达到团队成员之间密切的联系。

人们容易同质化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5

为什么会有人不断地参与到施暴和凌虐行为中呢?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乐邦认为,去个性化(De personalization)在群体中成为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途径之一,满足这种条件后,好人会因为群体效应下的去个体化随时变成坏人。

比如一个人为了融入集体,会跟着团队做一样的事情。在群体中降低自我意识,在团队中出现屠夫的时候,不会伸出援手,而是选择与其他人一样旁观。

再加入的屠夫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也会跟着团队兴奋起来。

这个时候的个体已经失去了自我的想法和意识,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团队中,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会跟随团队做出同样疯狂的举动。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本心,就像天使堕落成恶魔一样。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6

如果自己成为团队的黑羊,该如何破解?

首先要冷静分析一下自己成为黑羊的原因,为什么自己会成为大家的攻击目标。然后要解释自己被大家误解的行为,让大家认为这个错误不值得引起大家的围攻。

从而让大家逐渐转变对自己的看法,在这期间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太平稳。要找到一个制衡点,不断调整心态去应对这些屠夫。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就是在团队中受到同化才变得激进、可怕。

如果一个团队中能够做到分工明确,每个个体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一部分责任,大家就可以完成去个性化。

心理学黑羊效应: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恶魔 - 7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恶魔。只是在人心中占据的比重不同,展现出来的善与恶也不同。

如果不幸成为了黑羊,一定要保持冷静地思考分析,不要否定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逐步缓解对方对自己的错误看法,不要做出过激行为伤害到他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