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 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01
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古代非常注意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某些重要罪犯是立即处决,一般都是定在秋后处决。
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也就顺应肃杀之威。
那么,为什么选择“午时三刻”行刑呢?
在古代,午时三刻将近12点,对于古人来说,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他们认为杀人属于“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其鬼魂总会缠绕监斩官、刽子手等与其有关联的人。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便是“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02
诏狱是什么狱?
在古装戏中,常听到“诏狱”一词,那么跟一般监狱有什么区别?首先,诏狱关押的都是犯了罪的朝廷大臣、皇亲国戚和重要案犯。
其次,诏狱实际上是法外之狱,是由皇帝掌握的,皇帝亲自处理案犯,不受当时法律的限制,往往一张诏书,就可以决定案犯生死。
03
古人为什么选在晚上结婚?
古代,结婚的“婚”最初是黄昏的“昏”,这是为什么呢?
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特别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盛行过抢婚的风俗,一般是男方纠集帮人,利用黄昏时刻去抢掠妇女成婚。渐渐地就成了一种风俗,这就是写作“昏”的直接原因。后来,为了与黄昏的“昏”区别开来,才加了一个女字旁写成了现在的“婚”。直到现在,有些地区依然盛行夜间迎亲的习俗。
04
古代官府为什么被称为“衙门”?
“衙门”是古代对官府的称呼,其实它最初是军事用语,是用来称谓军旅营门的。
在古代,常常用猛兽锋利的牙齿象征武力,军营门外常常放有猛兽的爪牙,比如旗杆顶端装饰兽牙悬挂的也是齿形的牙旗,久而久之营门就被叫作“牙门”了。
大约到了唐代,“牙门”渐渐被移用于官府,也慢慢被误传为“衙门”。
05
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
影视剧中的锦衣卫都是光鲜亮丽的,但他们的工作可不轻松。
第一,他们是皇帝的禁卫军,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
第二,他们是皇帝的私人警察。皇帝要抓人,直接让锦衣卫去抓并让他们审讯,即使要处决犯人,不用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第三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于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官员的一项酷刑,行刑者便是锦衣卫,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技术相当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