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仓皇北顾,北魏拓跋焘饮马长江,他为何不趁机一统天下
刘裕灭了司马家族以后,高高兴兴地建立了刘宋王朝,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而同时期的北朝尚处于纷乱之中。
大夏、北凉、北燕、北魏群雄逐鹿,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得知。刘裕去世后,他儿子刘义符继位。可惜刘义符不给力,被权臣给拱下台了。
虽说刘义符贪玩无礼,可第二任皇帝就被废除杀害,这对刘宋王朝乃至整个南朝来说,是一件不详的事情。可以说,这事儿为南朝24帝只有10位善终,埋下了伏笔。
刘义符死后,徐羡之、檀道济等权臣将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扶持为皇帝,刘义隆便是著名的宋文帝。同时的北魏,在拓跋珪和拓跋嗣的经营之下,已经力压群雄。可惜两位君主全都英年早逝,此时在位的,是刚上台1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刘义隆和拓跋焘,这一对生死冤家,终于几乎同时走到了历史台前,终于正儿八经有了正面交锋的机会。不过在此之前,拓跋焘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拓跋焘平定诸侯,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拓跋珪将后燕一分为二,严重削弱了慕容鲜卑的实力,正式宣布北魏进军中原,可惜他39岁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拓跋绍给干掉了。
拓跋嗣上台以后,陆续夺取青州、兖州、豫州、司州等大片土地,染指虎牢关,可谓开疆拓土的一代明君。只可惜拓跋嗣也英年早逝,仅仅32岁就去世了。
16岁的拓跋焘,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大位,可他所面临的困难,依旧十分繁杂。占据关中的大夏、占据辽东的北燕、占据凉州的北凉、北方的柔然、西部的吐谷浑等等,全都是拓跋焘身边的对手。
因此拓跋焘在与刘义隆交锋之前,必须要先征服了这帮对手才行,否则连交手的资格都抢不到。
第一步,打服柔然。
柔然是个趁火打劫的家伙,他们趁着拓跋焘刚上位,地位不稳,所以果断出兵6万,攻入云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7岁的拓跋焘首次亲自带领轻骑出征,与之鏖战多日,这才勉强将其击退。此时的拓跋焘意识到一个问题,要想统一大北方,必须要解决柔然这个后顾之忧。
为此同年,拓跋焘整顿兵马,趁着大雪天,主动出击柔然,斩杀数千柔然骑兵,抢掠了数万头战马。
第二年,18岁的拓跋焘再次让轻骑兵各自准备15日的粮草,远征大漠,吓得柔然可汗立刻带着部下向更北方跑路。自此柔然对北魏的骚扰,零星可见。
第二步,攻灭大夏。
大夏是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刘裕攻灭后秦,拿下长安后,赫连勃勃按兵不动,坐等时机。果然刘裕的军师刘穆之去世,刘裕急急忙忙赶回去称帝,只好把长安交给了儿子刘义真镇守。
结果长安城内发生内乱,沈田子、王镇恶等大将自相残杀,刘义真跑路。赫连勃勃看准时机,果断攻占了长安。自此大夏拥有了陕西、山西的大片土地。
赫连勃勃死后,他儿子赫连昌继位。拓跋焘也是个趁火打劫的家伙,他看准赫连勃勃的儿子们为了大位争斗不休,导致关中内乱,索性立刻出兵西进。
北魏大军兵分三路:周几带兵攻打陕城,奚斤带兵攻打蒲坂,拓跋焘亲自带队攻打大夏都城统万城。
统万城是真不好打,其他两路已经拿下弘农、长安、蒲坂等地,可拓跋焘只能把统万城周边的所有人口牛马给抢了,居然没能攻克统万城。
不得不说,赫连勃勃是个人才,城池造得相当坚固。好在第二年,拓跋焘用诱敌之计,将大夏主力从统万城中骗了出来,一举歼灭,这才顺利拿下了统万城,灭亡大夏政权。
第三步,灭北燕、北凉。
北燕继承了后燕的部分政治遗产,但是它的开国之君慕容云只是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他本是高句丽人,又被称为高云,所以压根不是慕容鲜卑的后裔。
这么一来慕容云算是得国不正,没多久被权臣冯跋篡位杀害。冯跋去世后,他弟弟冯弘又篡位登基。北燕被他们3位活宝这么一闹腾,实力大减。
等到拓跋焘又收拾了一遍柔然后,顺道跑来攻打北燕,冯弘主动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这还不够,拓跋焘胃口很大,依旧选择带兵吞并了北燕。
西北的北凉看了吓了一跳,连忙选择向拓跋焘称臣。可惜时机已经过去了,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步伐是不可能停歇的。因此在北魏的围攻之下,北凉君主沮渠牧犍只好选择投降,北凉自此灭亡。
此后拓跋焘又派兵拿下西域诸国,平定了国内的盖吴起义,顺便又把柔然摁在地上摩擦了一遍,这才彻底完成了北方统一工作。
二、双雄交锋,鹿死谁手?
当拓跋焘在北方南征北战的时候,南边的刘义隆,却长期过着十分安稳的生活。南朝的国力发展迅猛,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刘宋综合实力倍儿强。
忙着
第一次北伐,刘义隆北伐了个寂寞。
当初刘裕去世,北魏趁机夺取了虎牢、洛阳、滑台等刘宋集团的军事重地。这让刘义隆很不爽,因此公元430年,在位7年的刘义隆感觉积蓄的力量足够了,便主动北伐。
刘义隆自己不善带兵,便派遣大将到彦之带兵北伐,陆续拿回了洛阳、虎牢、滑台等地,一举收复了河南地区的失地。
可惜第二年开春,吃饱喝足的拓跋焘,立刻带兵南下,又把这些地方给抢了回去,这次北伐等于北伐了个寂寞,毫无成果。
第二次北伐,刘义隆仓皇北顾,拓跋焘饮马长江。
上一次北方失利以后,刘义隆痛定思痛,决心继续发展生产力,这一发展,就是20年的时间。这期间双方都比较冷静,拓跋焘忙着蹂躏柔然,刘义隆忙着搞经济。
一直到了公元450年,拓跋焘实在是觉得无聊了,总是欺负柔然也不是个事儿,所以带领10万大军主动南下。没错,就是拓跋焘先惹事儿的!
在陈宪、臧质、刘康祖、刘骏等人的努力之下,拓跋焘铩羽而归。刘义隆对拓跋焘主动挑衅的事情,相当不满,于是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
这个时候的刘宋,发展了20多年的经济,实力更加强悍,后勤补给完全不成问题,就看前线将士们能不能卖力干活了!
刘义隆派遣三路大军同时北上,声势浩大。只可惜除了薛安都的西路军取得胜利外,其他几路大军都没什么成绩。尤其是王玄谟的东路军、梁坦的中路军,全都被北魏大军击溃。
拓跋焘为此还特地写了一封信嘲讽刘义隆:你都快50岁的人了,还没有出过门。你再看看我,整天在外面作战,我对付你,就好像对付3岁的娃娃一样容易。
这下麻烦了,刘义隆不懂军事,却非要自己指挥前线布局。他下令所有军队全部后撤,岂不知,一旦后撤,自己的士气就没了,反倒是助长了拓跋焘的士气。
果不其然,刘宋大军自乱阵脚,而北魏大军一路南下,攻城略地,可谓战无不胜。拓跋焘抵达瓜步(南京六合区附近),拓跋仁抵达江西、拓跋那抵达广陵。一时间北魏大军从黄河沿岸,一路杀到了长江沿岸,饮马长江。
他们积极砍伐树木,打造战船,显然就是要渡过长江,一统天下了!刘义隆吓得瑟瑟发抖,仓皇北顾,悔不该当初为了一时意气而北伐。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拓跋焘选择撤军北归,这是怎么回事?
三、拓跋焘的疑虑。
过程未免太顺利,这还是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宋王朝吗?拓跋焘不免有些担心。不过又想到刘义隆足不出户,整日在家治国,没什么军事经验,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正当他打算渡江追击,灭亡刘宋的时候,客观条件阻止了他的步伐:
第一,北魏大军速度太快,军粮跟不上!
拓跋焘最喜欢用的就是轻骑,这玩意儿战斗力强,而且速度非常快,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轻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轻骑的缺点,也是速度太快。由于他们冲太快了,以至于后勤部队压根就跟不上,粮草无以为继。光靠抢掠,压根就不够,而且没那么容易。
为了军粮,拓跋焘曾经猛攻有储备粮的盱眙,结果遭到盱眙守将臧质的顽强抵抗。臧质还撒了泡尿装酒坛子里送给拓跋焘,差点没把这位北魏雄主给气炸了。所以说缺少军粮成为拓跋焘不得不撤军的重要原因。
第二,疫病四起。
这是古代战争最害怕出现,却又经常出现的问题。当年曹操横槊赋诗,打算在赤壁一举消灭周瑜,结果一场大火,再加上军中瘟疫,直接导致曹操匆忙北归。
如今拓跋焘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由于双方战争中,杀戮过多,而且时间太短,无法及时处理尸体,以至于疫病逐渐在北魏军中蔓延。
这事儿严重起来可不得了,比如说拓跋焘在攻打盱眙城的时候,臧质组织的防守军,诛杀了北魏上万人,尸体堆积起来,都快和城池齐平了。双方都不敢收尸,你说疫病能不蔓延嘛!
第三,担心被抄后路。
手里没粮食,疫病又开始蔓延了,如果此时人家再把你的后路给抄了,让你无法及时回去得到补充和救治,你说北魏大军还能存活吗?
这个时候拓跋焘得知一个消息,刘义隆此时派遣彭城守军开始截断北魏大军的归路,同时又派遣水军从海上出发,绕道淮水,进攻北魏大军。要是这事儿被刘义隆给办成了,那拓跋焘想溜都来不及!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拓跋焘最终选择理智地离开了。在临走前,话痨拓跋焘还特地留下了一句狠话:食尽且去,须麦熟更来。
啥意思?就是说,我们没饭吃了,暂且先回去。等到明年麦子熟了,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岂不知,这一去,拓跋焘再也没能回来。
结局:拓跋焘、刘义隆都凄凉离世。
拓跋焘回去以后,脾气逐渐变得暴躁起来,甚至连自己的太子拓跋晃,都在宦官宗爱的怂恿下,被拓跋焘给逼杀了。
宗爱这家伙担心拓跋焘回过味儿来收拾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将拓跋焘给弑杀了!谁也想不到,1年前还饮马长江的一代雄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会被一个宦官所杀,年仅45岁。
刘义隆也好不到哪儿去,他觉得拓跋焘被弑杀,是北伐的好机会。所以在公元452年,又组织了第三次北伐,结果依旧无功而返。
这三次北伐,严重削弱了刘宋王朝的实力,也使得30年的元嘉之治的成果毁于一旦。不久后,刘义隆的私人生活也出了很严重的问题。
刘义隆的太子刘劭,做了20多年的太子,差点没急死。因此就找巫师诅咒自己的老爹快点儿驾崩。这事儿被刘义隆知道后,刘义隆大怒,便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可惜刘义隆嘴边没个把门的,他把事情告诉了爱妃潘淑妃,潘淑妃吓了一跳,掉头就把事情告诉了儿子刘濬,刘濬和刘劭那是铁哥们啊,随即就把消息告诉了刘劭。
刘劭终于按捺不住了,与其被废,倒不如主动出击。因此他大晚上带兵冲入宫中,将刘义隆斩杀。刘义隆去世时,年仅47岁。只比拓跋焘多活了2年而已。
参考资料:《宋书》、《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