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明君大PK,拓跋焘:我统一了北方。梁武帝:我造了480座庙
南北朝,具体要分成南朝和北朝来看。
南朝指的是:宋、齐、梁、陈等4个王朝。
北朝指的是: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等5个王朝。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了南朝宋,史称刘宋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灭亡南朝陈,正式结束了南北朝纷争。这一时间段,长达170年左右。
这么长的时间,出现了这么多王朝,肯定有不少明君。说实话,没两把刷子,还真不敢随便在南北朝混。那么南北朝究竟有哪些明君呢?他们对比起来,高低如何呢?
一、南朝明君,开国皇帝都在其中。
这是个很奇葩的事情,但也情有可原。纵观整个南朝,正儿八经的明君,基本上都是开国之君。毕竟是创业的君主,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当然了,紧挨着开国之君的那一代,也算是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所以也出了一部分明君。我们可以简单罗列一下。
刘宋王朝的明君: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算半个)。
萧齐王朝的明君:齐高帝萧道成(算半个)、齐武帝萧赜。
萧梁王朝的明君:梁武帝萧衍(算半个)。
南朝陈的明君: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
南朝一共24位君主,除了以上7位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垃圾。这个概率其实已经很高了。毕竟南朝不过170年历史,居然有7位明君,还想咋样?
第一,刘宋王朝的2位明君,差距还不小。
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可距离西汉初年,已经过去若干年了,这亲戚关系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挖出来的。
刘裕家里很穷,所以从小就以卖草鞋、砍柴为生,俗称织席贩履。不过他年轻的时候压根没想过创业,整天在村里赌钱。赌输了没钱还账,还总是被人吊起来打。
后来他在村里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好跑去参军。恰好那时候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苻坚的队伍,名声大噪。所以刘裕就这么成了北府兵中的一员。
紧接着就是各种立战功,往上挤。刘裕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天才的军事家,不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单挑,他谁也不怕。
所以说刘裕升官贼快,直接成为了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在消灭桓玄以后,刘渊彻底掌握了东晋的实权。继而开启了自己南征北战的生涯。
刘裕这一生,消灭了桓楚、谯蜀、南燕、后秦、仇池等割据政权,灭掉了桓玄、谯纵、司马德宗、司马德文、慕容超、姚泓等6位君主。可谓是天下无敌。
刘裕所建立的刘宋王朝,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一个王朝,不愧为一代明君。要不是他的心腹刘穆之(类似荀彧、诸葛亮这类人)早逝,刘裕非得一统江山不可。
反观他儿子刘义隆,情况就不同了。在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方面,刘义隆绝对是一把好手,可在战争方面,刘义隆就总是吃哑巴亏了。
刘义隆创造了元嘉之治,30年时间里,老百姓绝大多数时候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3次北伐失败以后,刘义隆所打造的太平盛世就彻底崩溃了。
第二,萧齐王朝的2位明君,都没有太大的成就。
萧道成本来是刘宋王朝的权臣,他看小皇帝刘昱太不像话,就把这哥们给废杀了。改立刘准为帝,随后进行禅让,建立了萧齐王朝。
萧道成的主要功绩,就是建立了萧齐王朝,在治国方面,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才能。在军事层面,他也没有杰出的战绩。
萧道成的儿子齐武帝萧赜,那绝对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期间,努力发展教育,兴办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自身则十分节俭,从不奢靡。
所以说齐武帝萧赜在位期间,南朝的经济还是相当发达的。只可惜他推行的检籍政策,遭到了庶族的强烈反对,最终宣告失败。
第三,在位48年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就太出名了,他取代萧齐王朝,建立了萧梁王朝。在位期间,北魏发生内乱,所以梁武帝有了可趁之机,曾经多次进行北伐,收复了部分失地。
可萧衍有一个臭毛病,那就是笃信佛教。这本身也没啥,但是他为了信仰,忘记了国家的大事。他在南朝修建了若干寺庙,统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
为了鼓励佛教的发展,萧衍取消了对寺庙的税收,结果导致大量劳动力,为了躲避徭役赋税,纷纷剃度出家。这事儿严重伤害了南朝的经济。
他自己也曾经多次舍身入寺庙,非得让百官们凑了上亿钱,才把自己给赎出来继续做皇帝。等于是无偿捐献了若干资产给寺庙。就连佛教徒吃素,也是梁武帝自创的。
最终梁武帝自食其果,他收留的侯景反叛南梁,导致梁武帝在台城被活活饿死了。
第四,南陈的2位明君,是叔侄关系。
陈霸先自不必说,平定侯景之乱,建立了南陈王朝。这时候的益州已经落入了西魏(北周)之手,所以南陈是南朝中地盘最小的一个。
陈霸先一共有4个儿子,前3个都夭折了。等陈霸先去世以后,本打算让小儿子陈昌回来继位。结果他侄子陈蒨偷偷继承了皇位,还假模假样地让大将侯安都去接陈昌回来。
当时陈昌在北周做人质,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跟着侯安都回来。结果侯安都这家伙半路上把陈昌推入长江给活活淹死了。
陈文帝陈蒨就这么坐稳了大位,虽然上位手段有点儿犀利,可人家做皇帝很到位啊!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平定内乱,发展南朝经济,创建了南朝最后一个盛世:天嘉之治。
二、北朝明君也不少。
北朝,具体要分成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和北齐5个阶段来看。
北魏的明君最多: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孝文帝元宏等4人。
西魏和东魏,没有明君。不好意思,这是北魏分裂以后的两个傀儡王朝。
北周的明君: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齐的明君:文宣皇帝高洋。
由此可见,北朝的明君,基本上都集中在北魏。这是一个统一北方长达148年的王朝。自然是人才辈出。
第一,北魏的4位明君,前3位是接力关系。
拓跋珪建国。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这是一个鲜卑拓跋氏建立的王朝。代国被前秦天王苻坚消灭了以后,拓跋珪作为代国王族后裔,自然想着要复国。
因此拓跋珪长大以后,借助后燕慕容垂的力量,扫荡周边各大部落,正式恢复了代国的基业,同时他也将代国改名为魏国,史称北魏。
此后拓跋珪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付自己的恩人后燕慕容氏。他趁着慕容垂死后,将后燕一分为二,一部分逃到龙城,结果内乱不断,最终被北燕取代。一部分逃到滑台,在南边建立了南燕,后来被刘裕给灭了。而北魏,趁此机会,进入中原地区。
拓跋嗣开疆。
可惜拓跋珪教子无方,被自己的儿子拓跋绍给宰了。此后他另一个儿子拓跋嗣为其报仇,同时继位,也就是北魏明元帝。
拓跋嗣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入主中原的政策,先后拿下了青州、兖州、豫州、司州等地,还夺取了军事重地虎牢关。这一时期,北魏首次击败了刘宋王朝。
拓跋焘统一北方。
拓跋嗣去世以后,他儿子拓跋焘就更猛了。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继续拓宽北魏疆土,先后吞并了北燕、大夏、北凉等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在刘义隆北伐的时候,拓跋焘两次将其击败,甚至大军南下,饮马长江。要不是后勤跟不上,拓跋焘非得横扫江南不可。可惜的是,一代雄主拓跋焘,最终惨死在了宦官宗爱手里,年仅45岁。
拓跋宏汉化改革。
时间来到北魏中期,拓跋宏继位以后,有感于汉文化对统治的作用,所以积极吸纳汉文化,为此进行了著名的北魏汉化改革。
这场改革中,拓跋宏把北魏国姓拓跋改成了元,此后大家只能称他为元宏。元宏为了让北魏更彻底地进入汉化程序,甚至选择将都城从大同迁徙到了洛阳。
可以说,元宏的汉化改革,为整个北朝的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北魏来说,其实这是有致命打击的。因为阻挠汉化的鲜卑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因此元宏死后不久,北魏便爆发了著名的六镇起义,这场起义,为北魏奏起了灭亡的葬歌。
第二,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泰是西魏实权丞相,他儿子宇文觉在堂兄宇文护的帮助下,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王朝。此后,宇文护执掌北周大权长达17年之久。
这期间,宇文护先后灭掉了宇文觉、宇文毓两位君主,宇文邕上台以后,韬光养晦,趁着宇文护大意的情况下,将其诛杀,从此掌握了北周大权。
掌权后的宇文邕,趁着北齐皇帝昏庸无能的档口,带领大军东征,最终将北齐这个强大的对手给灭了,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只可惜,他走得早,最后便宜了隋文帝杨坚。
第三,北齐文宣皇帝高洋。
高欢是东魏实权丞相,他的大儿子高澄本打算篡位,只可惜还没办成这事儿,就被家里的厨子给杀了。
此后高欢的二儿子高洋接管父兄的权力,他倒是很果断,毫不犹豫地篡夺了东魏皇权,建立了北齐王朝。所以说高洋才是北齐正儿八经的开国之君。
高洋在位期间,多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等北方民族,被突厥人称之为英雄天子。只可惜这位老兄后来吃喝玩乐起来,34岁就把自己玩嗝屁了。
参考资料:《魏书》、《宋书》、《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