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传奇武器,历经两次大战的手枪——柯尔特系列手枪
说起自动手枪,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各路游戏和电影里基本属于常客,士兵们打空了步枪子弹之后来不及换弹,往往就抽出一支手枪进行射击。那么在两次世界大战里什么手枪最出名呢?很多人都认为是毛瑟手枪,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里最为出名的手枪远非是毛瑟手枪,而是来自美国的柯尔特M1911系列手枪。
在柯尔特半自动手枪出现之前,美军配备的主要是左轮手枪。左轮手枪动作可靠,开火迅速,但是容弹量少、装填时间慢、射速低、转轮弹膛容易漏气也是实际存在的缺陷,所以美军不得不考虑换掉这种已经沿用多年的老式武器。在1899年至1900年,美国军方开始了自动装填手枪评选,而参与竞标的枪械厂商包括毛瑟、曼利夏及柯尔特等众多知名公司。
本来这些厂商都是信心满满,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美军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难题——新的手枪不仅要能够自动装填,而且还要求使用.45手枪弹。当时手枪弹型号五花八门,但是.45手枪弹是真的不多见,原本这种子弹是用在柯尔特M1873单动式左轮手枪上,威力大且停止力强,在美菲战争里效果拔群,所以美国陆军觉得新一代的手枪还是得用这个,于是就把这一条给写上了。
美国陆军的小要求可把信心满满的各路公司给打傻了,毕竟这个要求在当年属于高难度,更别说美国陆军还要求这支半自动手枪的故障率极低,也就比不可能完成好那么一点有限了。不过,柯尔特公司的设计师约翰·勃朗宁倒不觉得这有多难,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打算利用后坐力来解决手枪的半自动问题,而且还能保证故障率绝对不会太高。
什么叫做利用后坐力呢?说白了就是利用子弹内的发射药的燃烧气体将弹头推出枪管,此时锁在一起的枪管与套筒受后座力开始向后滑。待弹头飞出枪膛后,枪管与套筒继续一起向后滑一小段距离,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下摆动,而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分离,套筒继续后退并让弹壳退出膛室并退出弹壳。复进簧把套筒反弹向前,带动弹匣内下一颗子弹上膛, 同时套筒与枪管继续向前滑一小段距离,枪管回复水平线。
这个原理听起来很复杂,放在当年也属于是奇思妙想,也无怪乎约翰·勃朗宁如此信心满满。另外,约翰·勃朗宁还在保险上下了心思,他的手枪设计是双重保险设计,除去枪身左侧的手动保险能锁紧击锤及阻铁,套筒亦无法复进之外,还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握把式保险出来。握把式保险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压才可发射,如果手松开握把则扳机与击锤间的传动凸齿因失去连接而无法击发子弹。
可以说,在约翰·勃朗宁的设计下,柯尔特半自动手枪已经是一款十分成熟的手枪了,柯尔特公司都能看到大把钞票在向他们招手了。而结果也不出柯尔特公司所料,他们的竞争者个顶个都不中用,只有萨维奇轻武器和柯尔特样枪能继续参与评选。
两个公司的样枪在1907年至1910年多次进行测试,萨维奇的样枪在600次射击实验里出现了37次故障,而柯尔特公司的样枪则没有发生任何故障,美国陆军遂在1911年宣布柯尔特公司的样枪胜出,并给了正式编号Model of 1911,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柯尔特M1911手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柯尔特M1911手枪已经大批量生产,美国当时国营的春田兵工厂亦参与生产。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宣布参战时,柯尔特M1911手枪已经在美军内部大量普及,许多参加作战的士兵也在出发前自行购买柯尔特M1911手枪防身。这样的结果也很明显,那就是让美军士兵在堑壕战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人均火力变得十分恐怖。
堑壕战是个什么情况大家也知道了,能不能拥有高射速是战争里的关键。当时虽然有冲锋枪和霰弹枪,可这两种武器还是没法普及到每个士兵手中,所以能不能有一支好的手枪就成了关键。
美军士兵当时大多都配备有柯尔特M1911手枪,火力凶猛远非手持鲁格手枪的德军士兵所能比拟。当双方在堑壕里近距离厮杀的时候,手持柯尔特M1911手枪的美国士兵就能占尽先机,只要不遇到德国的冲锋枪手就可以了。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军的阿尔文·约克中士,他在1918年10月28日的战斗里单人独骑用一支步枪和一支柯尔特M1911手枪轮番射击,干掉了25名德军士兵,其中七名是被他用柯尔特M1911手枪击毙,其中一名被击毙的德军士兵实际上已经举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到了阿尔文·约克的面前,只不过恰好阿尔文·约克的手枪还有最后一发子弹,所以这个倒霉蛋就被阿尔文·约克随手击毙了。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柯尔特M1911手枪名震天下,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枪。而柯尔特公司也在战后推出了柯尔特M1911手枪的后继型号,柯尔特M1911A1手枪。这款改进型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主要是修改了士兵们抱怨的几个问题,比如说扳机圈太小、没有准星只能盲射、手枪的击锤总是打伤士兵的虎口等等。这款手枪在1926年销售,很快就取代了老旧的柯尔特M1911手枪。
柯尔特M1911A1手枪在二战里的表现如何呢?那表现就更是优秀了。当时美国陆军一口气采购了100万支柯尔特M1911A1手枪,同盟国各国也采购了190万支,再加上美军士兵参军时自己带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那它在同盟国里的装备率恐怕是超过了500万支。而当时装备那么多的主要原因,除去士兵们用来防身,那就是给飞行员、装甲兵作为防身装备了,毕竟飞机和坦克里塞不进去多少冲锋枪,所以还是带支手枪更保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军士兵的火力已经告别了栓动式步枪,改为装备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A1卡宾枪和汤普森冲锋枪,火力密度远超一战时期。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美军面临的对手也更强大了,比如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就得面对那些偏好近身拼刺刀的昭和马鹿。此时柯尔特M1911A1手枪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的美军英雄约翰·巴斯隆就是用两支机枪和一支柯尔特M1911A1手枪交替射击,这才击毙了无数昭和马鹿。
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考验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毫无疑问是一款优秀的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又在美军服役了数十年,直至1985年才被伯莱塔92FS手枪替代。不过,在美国陆军里仍旧有很多老兵倾向于柯尔特M1911A1手枪,在民间它也颇受许多枪械爱好者的偏好,到了现代柯尔特M1911A1手枪则成了游戏和电影中的常客,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款传奇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