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 苏军装备“喀秋莎”火箭炮 曾经先后采用17个品牌的底盘
近日,位于帕迪科沃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通过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动态。
纪念82年前,即1941年6月21日,苏联军队采用了M-13多管火箭炮系统。这种武器更为人所熟知的名称就是“喀秋莎”,这也是苏联军队装备的第一种火箭炮。
M-13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了轨道式导轨装置,每条导轨上下各安装一枚132mm火箭弹。
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就是BM-13-16发射架,即配备132mm火箭弹,一个发射架可以发射16枚火箭弹。
1941年6月28日,在莫斯科红旗第一炮兵学校,苏军组建了第一个实验炮兵连,即RGK特种炮兵连。
这支炮兵连由I.A.弗莱罗夫上尉担任连长,这支炮兵连由此成为世界各国第一支火箭炮部队。
最初,苏军将M-13发射架安装吉斯-6(ZIS-6)载重卡车底盘上。I.A.弗莱罗夫上尉指挥的炮兵连正是装备的这种型号的“喀秋莎”火箭炮,1941年7月中旬,他们在奥尔沙附近击溃了德军增援部队。
经过实战检验,“喀秋莎”火箭炮采用的吉斯-6卡车底盘的机动性不足,无法满足作战需要。1941年秋,苏军就开始寻找替代底盘。作为临时措施,苏军采用了STZ-5牵引车作为“喀秋莎”火箭炮的底盘。
1942年春以后,M-13发射架安装在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英国和美国卡车底盘上。相对落后的苏联卡车而言,这些卡车技术更加先进,越野能力更强。
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6800辆BM-13-16火箭炮,共采用了17个不同品牌的底盘。因此尽管都安装了相同的M-13发射架,但由于底盘不多,“喀秋莎”并不总是我们熟悉的样子。
其中,超过一半的“喀秋莎”安装在美国斯蒂庞克US6卡车底盘上,这种卡车采用三轴6×6全轮驱动方式,具有出色的动力,机动性和有效载荷也能够满足作战的需要。目前,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这样一辆“喀秋莎”火箭炮,并恢复到服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