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初见,刘诗诗最新雨打荷花照美回13年前的巅峰!
最近刘诗诗又因为雨景而引发一波回忆杀。
她在出席活动时遭遇暴雨,无奈退场,并随手拍下桌面上雨打荷花的场面。
却因独特的氛围感而出圈,引发新一轮换壁纸热潮。
刘诗诗本人淋雨的样子也让人想起13年前《步步惊心》里的颜值高光时刻。
很多雨戏不仅会将情节烘托至高潮,也会在不经意间成就美人。
除了刘诗诗,还有《影》中的关晓彤,在雨戏中,她们都有了不同于往日的鲜灵情态。
为什么板正美人的颜值高光时刻总是在雨戏中?为什么现在的雨戏氛围感越来越弱了?今天就来聊聊影视剧中的雨戏美感。
雨戏让无情变有情
除了基础的剧情功能,雨戏还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水的滋润也可以让无情变有情,让板正变妩媚。
以板正为症结的演员,比如刘诗诗、关晓彤,她们颜值的高光时刻都是在特殊天气里。
《步步惊心》
《影》
刘诗诗的板正感来自比例平淡的五官,长中庭带来的成熟感和冷静的原生表情强化了无情感。
但在雨中,皮相上的灵会中和掉板正感,带来大家喜闻乐见的清冷破碎感。
比如湿发首先破坏了原本的体面自持,泛红的鼻尖和在雨雾下凸显的面部绒毛都引人怜爱,再加上悲伤却不崩塌的表情,都给她带来本不具有的破碎魅力。
关晓彤的板正感在于气质上成熟与幼态的矛盾。
英气眉眼+长翘鼻+尖下巴是成熟感美人配置,但嘴巴小,嘴角有轻微口角囊袋,像赌气的婴孩。
同时头颅与五官的位置关系也接近小孩,这种矛盾让很多人觉得她是“小孩姐”。
解法是一次只放大一种气质,比如在《影》的雨戏里,她最出圈的造型就是放大锐利少女感。
将头后仰,让多余面部软组织坠到脸后,镜头对着脸最尖的地方平衡面部比例,长发湿贴面部增加妩媚感,所以才化无情为有情。
另外,板正感的一部分气质是精神上的自强自持,而淋雨的不体面感部分消解了这点。
强者偶尔的脆弱流露更有反差更迷人。
李嘉欣是plus版的板正强者颜,王家卫拍她的时候用了很多“不体面”的畸变镜头,来消解她堂皇富丽的比例,和眼神中可以照亮一切迷离的现实感,所以《堕落天使》中的李嘉欣如此不同。
除了人物,雨戏也能让物质更迷人。
相似的内核与设定,赛博朋克比废土朋克接受度更高的原因之一是,相对来说更多情细腻的表达。
废土朋克《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赛博朋克《攻壳机动队》
赛博朋克影视作品里无休止的酸雨和几处雨戏名场面,都更普世地传达了关于身体与意志的哲思。
比如《银翼杀手》里反叛机器人最后的雨中独白,本是无情机器,却穷途末路时展现了比人类更细腻的情感,在雨中软化棱角,如同在啜泣。
讲完后他垂下头,身边白鸽飞向被大楼分割到逼仄的天空,谁能不为这份科幻浪漫而动容?
因地制宜的雨戏美学
雨戏的制作并不简单,不然也不会有造雨师这样的职业了。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很少再见到明显虚假的雨景,比如“太阳雨”,或者仅镜头前一小块地方有雨幕的情况。
但雨戏也和其它场景一样,影棚感越来越重:仿旧却一眼簇新的建筑,漂亮稳定但冷漠的打光。
除了金句台词,其它的一切都很模糊。
为什么如今的雨戏氛围感越来越弱了?
有时候一场雨戏能打动观众,不仅是因为演员与剧情,还因为雨景本身可以体现导演对环境的观察和再现,传递故事背景独有的地域氛围。
而导演风格往往也与这些地域氛围同息同频。
北方暴雨有恩威不可预测的暴脾气。
有可以快速蒸干水汽的宽阔街道,和少霉味也缺绿意,看起来永远干燥的苏联式宿舍楼。
在这样的雨景前,马小军对女神米兰的告白,米兰没由来的激情回应都显得契合。
姜文的故事有一种顽皮的爹味,像北京夏天的急风骤雨,但底色总归是晴朗的。
永远阴天的是南方导演,他们以细腻视角观察粘连的生活阴影,再用影像的能量,往观众脑后种一块霉斑。
《一一》
没有保暖的需求,南方的水泥小楼有了更薄的墙和更大的窗,人口稠密让楼房紧布,湿气更难以蒸腾。
佳作都会给人回音,但南方导演的作品回想起来,总带着挥之不去的潮气。
生长于上海的娄烨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东京同样多雨,但气候相对干燥,海洋性气候让灰尘难以停留,所以雨天总显得比较小清新。
《花与爱丽丝》
于是日本导演对雨的描绘大多清洁明亮,其映照的日式纯爱,也有与日式病态截然相反的纯粹美好。
《四月物语》
这些融合了建筑、气候、植被等等形成的独有地域氛围的雨戏,成为影视剧氛围感的组成部分。
但如果背景的影棚感过重,就会削弱本应有的地域、时代、人文氛围。
即使是小成本电视剧也可以体现地域氛围。比如古早偶像剧《公主小妹》的雨中吃牛排镜头,或《恶作剧之吻》里的婚礼雨戏、告白雨戏。
有些设计抓马到搞笑,雨景制作粗糙。
但背景展露的真实台北小楼建筑群,让这些台偶产生独有的粗砺生动氛围感,仿佛存住了千禧年间又热又凉的风。
除了缺少因地制宜的雨景氛围,雨戏设计的平淡也是让影视剧乏味现状的一角,一到悲惨时刻,就让主角美且惨地淋雨+哭泣+大喊。
精彩的设计如《黑客帝国》和《一代宗师》中的雨戏,因为背景设定的缘故,棚感也很重,但都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
它们都是用雨水来放大人物动作,体现动作戏的力量感。
不同的是,《黑客帝国》是要用大到失真的雨来体现“矩阵”这个AI程序的虚幻感。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一代宗师》则是用近乎黑银的简洁色调来体现山水画一样的东方美学。
雨的别样美感
其实雨的美感不同于主流审美。
大多数事物的美感都是基于向上和飞翔的向往。
体现在建筑上,是中国的飞檐翘角、欧洲的哥特式建筑、继承巴别塔遗志的现代摩天大楼。
体现在运动上,是对陆地上也能呈现飞翔姿态的追求。
体现在科技上,则是将飞向太空作为终极目标。
而雨的美感在于无休无止的下坠。
雨在剧情功能上总被设为一场意外,一个无可逃脱的困境,一块情绪上的绊脚石。
好让角色的崩溃没那么突兀,尽情展露不自持、不体面的情感。
《墨雨云间》
《傲慢与偏见》里,凯拉·奈特莉和达西先生终于避开繁文缛节,把话说开,却导致了更大的误会。
或在连绵的压抑剧情之后放过观众。《甄嬛传》里作恶多端的瓜六终于得到惩罚,此时雨越大,瓜六越惨,观众越爽。
《甄嬛传》
同样的痛快还有《肖申克的救赎》,当男主终于挖通隧道,从下水管道里跑出来,泥污与冤屈被大雨冲净,观众很难不在心里为男主一齐发出快乐的呼唤。
但雨的下坠感,释放感不会让人觉得绝望或堕落。
在马其顿电影《暴雨将至》里,雨水是破坏与希望的巡回。
为什么这样一部试图在印证死亡和仇恨循环的电影,看完却不会让人心生绝望?
也许将摄影师的死和女孩的逃跑安排在最后就是原因,虽然从开头过来的我们知道女孩的结局必死无疑,但看了第三个故事我们才知道,女孩能在逃跑后遇到自己短短两天的真爱,是因为摄影师的抗争。
在女孩自己的时间线上,明明一开始连逃跑都要摄影师催促。
但在见识到了摄影师的抗争、超越种族观念的保护与牺牲后,她也学会了主动——背对族人的枪口,奔向自己的爱人。
连一分钟的甜蜜都没有,她几乎是瞬间倒在了亲哥哥的枪下,但她却望着即将下雨的天空笑了,和救她的摄影师如出一辙。
摄影师最后的台词:“看,要下雨了。”
这就是观众不会感到绝望的原因。
你想起女孩的死,同时也会明白女孩望天的原因,原来她为自己和摄影师一样而开心。
雨的意向贯穿电影始终,它既意味着暴力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降临土地,也意味着是人的推动让故事有了新的可能。
愚昧与仇恨永远不会彻底消失,就像雨水永远躲在云层里蓄势待发,故事总是没有起点和终点,时间是个不完美的圆圈。
但推动这个圆圈转动的,不是暴力,是摄影师这样的勇气、爱、与希望的传递。
总会有乌云横亘在意识上空,暴雨是将至未至的阴影,在它落下之前,是人的努力将汗水蒸发至天空,成为催化暴雨的最后一口气。
暴雨总会到来,但雨后天晴一定也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