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黛玉,当初让关晓彤来演就不会扑这么厉害?
在开机六七年、耗资两三亿之后,《红楼梦》还是迎来了令人惊吓的打开方式。
最受争议的就是黛玉扮演者张淼怡,白幼长相全然没有原著中的病弱感,稍显粗笨的钝感肉脸,憨气有余,娇弱缺失,不够贴合角色。
甚至不如仿妆博主 图源@荷里寒@羞答答郭夫人
在采访中导演还透露,一开始的黛玉人选是关晓彤,因为找不到与之适配的贾宝玉,才让她改演贾元春。
相比之下,10版的蒋梦婕反被衬得像仙女下凡。网友们怒气难平。
毕竟作为陪伴一代代国人的大IP,原著的底蕴之深、艺术呈现之广,在不同视角下都极具审美意义,关于红学的研究也未停过。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尤其是林黛玉这样备受争议的角色,承载着展现真正人性美和悲剧美的内核,年少时爱她的自我和性情,到了中年更懂她的悲悯和反叛,在不同时期都能解读出新观点。
黛玉葬花
这么多年过去,影、剧版《红楼梦》拍了不下二十个版本,演过林黛玉的演员大多是汪明荃、张艾嘉、陶慧敏这样红极一时的美人。
但在大部分书迷、影迷心中难以逾越的巅峰,还是陈晓旭。
从张艾嘉到蒋梦婕再到如今的新黛玉张淼怡,同样在最好的花季接到林黛玉一角,同样是初出茅庐没有太多表演经验的演员,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无人能超越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
天上多了陈晓旭
人间再无林黛玉
在一众饰演林黛玉的演员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张艾嘉。
林青霞饰宝玉,两人像至双生的程度 据说林青霞听闻要演黛玉连连拒绝,才换成艾嘉
她的五官轮廓给人以美艳精绝之感,但缺少细腻传情的柔弱。和林青霞一样带着俊俏男相脸,怎么看都更像是爽朗英气的侠女,实在难以想象锄头葬花、泪眼婆娑的样子。
尽是少女的天真感
要说黛玉的柔弱,毛舜筠更加贴合。但高鼻圆目的小尖脸长相清丽之余稍显单纯,苦情不足,缺了一丝遗世独立的气质。
张玉嬿天生带着笑意的桃花眼顾盼生辉、楚楚可怜,相比于陈晓旭版本更加大气脱俗,兼具婉约忧伤。
但在叔看来,正是她的俊俏和大气感反倒和黛玉一角拉开了距离。她的眼波流转间妩媚风流,掩盖了黛玉本身那股倔强。
陶慧敏、赵永馨有着众多影迷心中美得惊心、光彩夺目的容貌,但美则美矣,少了几分孤傲清高,而这正是黛玉一角的魂。
过于幼感的五官和轮廓有着小家碧玉的温婉,细品则失了黛玉那几分经过起落人生后的恐惧和悲悯。
被批最惨的当属蒋梦婕版本的林黛玉,除去“铜钱头”妆造过分离奇外,蒋梦婕眉清目秀、肤白唇浅的长相也不算和林黛玉相差甚远。
但肉鼻头、厚唇加上还没褪去的婴儿肥让她娇憨感尽显,怎么看都更像是不谙世事的少女。那两抹植村秀式的微粗眉怎么也抵不上“颦颦”的别号,但这锅剧组主责。
仿妆|图源@绵阳妹_琅子 长相不似,妆造还原度还是神似的
其实关于林黛玉的样貌,原著里只留下一句话: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所谓罥烟,就是远山处笼罩着一层轻薄的云雾,像我们常见中国山水画的点睛之笔,衬托出缥缈悠远的意境。
仿妆|图源@朱竹竹
这种远山轻烟般的眉形,应该呈现非常自然的样貌,细如柳、淡若烟、渺似仙。
和卓文君的远山眉相比多了一分诗意,和涵烟眉相比又多一分浅淡清盈。
如果按照当时的时代审美来看,林黛玉的定妆照应该是这样的:
而荧幕上的陈晓旭,两弯细眉,眉尾稍稍倒垂,呈现出八字状,把林黛玉惹人怜爱的形象表现出来了,以至于当时陈晓旭化完妆之后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可怜。
典型的丹凤眼,前端形状较钝,没有王熙凤的犀利感,加上下眼睑线条偏圆,有着温柔含蓄的少女感。眼神中自带疏离和忧郁。
薄上唇显得贫气,整体面部平缓,五官无张力,颜色对比度弱,不加修饰便有病态寡淡感。
鹰钩鼻、单眼皮组在一起,偏偏产生出一股独特古典美人相。
和原著里病比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相比,陈晓旭的长相不够惊艳,乍一看不似灵眸秀气的绛珠仙子。
一些画作与定妆剧照的对比
但胜就胜在她的“美”和“病”相伴而生,带着文学美感的精神洁癖易多思、自扰而逐渐滋生病态,又能够以其纯粹的心性维持住原生美感而“抗病”。
真正的美都是有缺陷的,与玉环之腴,飞燕之瘦同理,黛玉的“病”既是缺陷也是区别于他人之美。
娇花照水,弱柳扶风
神韵难复刻
都说林黛玉是《红楼梦》第一美人,但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曹雪芹并未着大量笔墨来描写她的外貌、神态和衣着。
只说“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越是极致美人,越是不会直接描绘具体的容貌细节,而注重渲染氛围,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马未都说过,中国人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但却喜欢凄美的、悲壮的东西。
握在手里,依然命悬一线,颤巍巍冰冷冷,脆弱如纸鸢的东西才让人心动。
放在《红楼梦》里也是这样,相比于宝钗的乐观大方、理性周到,目下无尘、苍白忧郁的黛玉就像悬崖峭壁上长出来的仙草,越知道她脆弱难活,越让人心生怜爱。
导演王扶林也公开表示,她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漂亮。不过让他最终选择陈晓旭的,还在于气质。
也是击败成千上万候选人脱颖而出的
所谓黛玉气质,更多是眉目自带的愁绪,从骨子里散发出孤傲之态。淡雅之美似茉莉,纯洁无暇的同时自带故事感。
让人跟着一起心碎 | 图源@XXXFIONA
从小生活在女人堆里,见惯了各类明丽灵秀的女子,冷不防闯进一位柔弱病恹的美人,“风吹吹就坏了”,自然让宝玉动容。
她的美、情、慧都藏在一哭一笑的神韵之中,让人观之也为她怜惜感动。
1.泪光点点
其中“眼泪”是黛玉表露内心情感的意象,和她的病弱一样贯穿始终,她的自卑、不安、悲天悯人、感伤风月都在泪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进贾府时,她就眼眶含露,像是要把一生的泪水还给浇灌她的神瑛侍者。
抚面之轻柔自带“病”感
哭泣时眉头微蹙,像是结着愁怨,释放孤独无助感。
情难自禁的隐忍
最经典的还要数她放心不下宝玉前去探看,却被晴雯关在门外不让进,心下凄惶,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
先是跑到芭蕉下啜泣
带着怨、愤、闷看宝钗离开
可令花落,可使鸟惊,裹着她超尘脱俗的空灵及书卷濡染的气质,具希世俊美。
再次看向紧闭的门悲从中来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剃尽残灯梦不成。
这样细腻的刻画也就能解释那些冰肌玉骨的女子,明明比陈晓旭相貌更佳,却无法契合读者心中想象的黛玉那种只可意会的神韵之美。
张艾嘉版|千金落泪
张玉嬿版|任性小姐落泪
2.娇喘微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陈晓旭版黛玉最传神之处在于举手投足都体现着她的娇柔,没有造作的痕迹,直白得像是由内向外的原生气质。
遮面浅笑之余不忘抬眼勾魂,含羞带笑最是动人。
面对宝玉香腮带赤、娇媚横生的醉人情态,激起浪漫想象。
以乐写悲,以笑衬哭更是将黛玉的悲凉底色反常合道,比单纯的落泪更显心酸和凄苦。
笑中带泪
偶尔的嗔怪、讥笑也活脱脱揭示出她身处其中勉为其难又好强的性格。
眼神动线体现逢场作戏之意
对于黛玉浸泡在泪水中的凄苦形象,陈晓旭将她的爱恨诉与朗月,泣与黑夜,愁肠百结最是让人念念不忘。
“林学”之魂
如今有了新注解
在不断重温经典的过程中,除了黛玉美病相依的神韵至今仍被惊叹外,黛玉的敏感、自我、直爽和锋利的语言方式也开始被加以捕捉和发挥。
“黛玉发疯文学”经过好几波走红,成为网友们新聊天文体。
没想到清秀温婉、泪眼汪汪的形象怼起人来柔中带刚,噎得对方一愣一愣的。网友们发现借助“发疯文学”对职场、爱情等现实问题发声,用略带委屈的语调说出反驳观点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本来很愤怒的事情,被黛玉式的娇嗔和小心眼一加工,杀伤力锐减,情绪却传递出去了。
也让大家意识到,相比巧舌如簧的熙凤,看似柔弱的黛玉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自己在互联网上修炼了十年的骂人功力,竟没有十几岁的黛玉三言两语耍耍小性子来得讨巧。
同时网友们对她的仿妆翻牌率也颇高,不仅在妆面上展现黛玉愁容,更在姿态上高还原黛玉的“自然风流”。
图源@我是扒皮呀
惊艳之余,更能感受到这个历史人物的动人和绮丽。
图源@张淑文
和网上很多觉得经典被玩坏的声音不同,叔恰恰觉得与其束之高阁,注入新的生命也是一种保护和推广,不加了解还真无法体会“林学”的乐趣,更别提精准拿捏气质。
主打把问题抛回气死对方
很多人初看《红楼》可能对黛玉爱嫉妒、庸人自扰的小家子气有刻板印象,但回看才发现,她身上“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纯粹和真诚有多珍贵,对紫鹃掏心掏肺、教香菱学诗,难怪能让人死心塌地地爱护她。
她的娇纵和任性放到现在也显得格格不入,收到宫花时的一句“我就知道不是挑剩下的不给我”,放到现在处处讲求人情世故的语境下也多有冒犯。
即便寄人篱下还不肯收起内心标准变得忍耐和凑合,早已预料到最后的结局也不曾改变的心性如今看来更加奢侈。
现在才懂前辈言,“不看《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深意。
而如今,明明制作费越来越高,内核却越来越寡淡甚至浅薄,人们对于名著、知名故事的影视化想象,只能从几十年前的作品中去翻找。
或许不断的矮化只是表征,它最大的问题不在长相或者演技,而是对真正古典文化没有敬畏和热爱。
希望导演制片们手下留情,别再嚯嚯观众了。